第155章 晋升卓越,八级钳工!

蜀城分校。

精密测量实验室内。

此刻空气都带着一种紧绷的专注感。

倪元士带来的黑色长方体,双手捧着,在警卫看护下,小心翼翼安置在特制的,消除环境干扰的恒温基座上。

通体黝黑,表面光滑得仿佛能吸收光线,只是静静放在那里,散发出一种稳定到令人心悸的场,代表着绝对精度。

就是陆羽给的这块黑色长方体,让汉城科技大学多个研究项目,快速腾飞。

倪元士他们越是研究越是对其心悸。

早已申请了最高级别的保护。

而且,绝对禁止离开大夏。

陆羽看着他们小心翼翼的样子,随手从基座上拎起来,吓了倪元士一跳。

“哎,你小心点,别摔着了。”

“能摔坏?不是都留不下划痕吗?”陆羽看向胆战心惊的倪元士。

“那你也得小心点,别磕坏了!”

“放心放心。”陆羽拿着黑色长方体匆匆前往工业母机项目组车间。

在此之前。

各项目组面临的最大难题。

就是精度基准。

高精度加工离不开高精度测量。

而,他们拥有的最好测量设备,其本身的精度,以及长期稳定性。

在面对工业母机那种变态级的要求时,也会显得力不从心。

更不用说,不同设备之间测量结果都存在微小偏差,让研发人员找不到标准。

但现在,不同了。

陆羽直接走进车间下令。

以这个黑色长方体表现出的,超乎想象的物理稳定性作为工业母机的基准。

“……所有参与核心部件制造测量的设备。”

“无论是三坐标测量机、激光干涉仪还是圆度仪,都必须首先与这个黑色长方体进行比对和校准。”

“……如果测量出来的数值和它有冲突,那就是设备出了问题。”

“这就是你们一切工序的基准!”

王建刚他们虽然不明白校长拿进来的黑色长方体是什么。

但,他们不傻。看看那些荷枪实弹,片刻不远离黑色长方体的警卫。

这东西。

绝对不简单。

轰轰烈烈的制造再度开启。

“老王,你们组那个主轴套筒的内孔数据,用三号机复测一遍!”

“刚才比对基准,发现三号机的z轴有0.02微米的漂移!”年轻的技术员拿着刚打印出的校准报告,冲着王建刚喊道。

“知道了!马上重新测!”王建刚洪亮的回应,脸上没有丝毫不耐,反而带着一种兴奋。

有了这绝对可靠的参照物,之前许多纠缠不清的精度争议迎刃而解。

测量数据变得可信,加工过程有了明确的追赶目标,进展自然快起来。

虽然依旧困难重重,但至少方向清晰了,大家知道劲儿该往哪里使。

倪元士站在车间门口,看着里面忙碌而有序的景象,看着那些围在黑色长方体周围,拿着设计图,眼神灼热,不断记录调试设备的年轻面孔。

恍惚间,仿佛穿越了时空。

他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在那条件远不如现在的实验室里,和同事们为了一个技术指标,熬夜攻关、争得面红耳赤。

最终成功后,抱在一起欢呼的场景。

那种纯粹为了技术突破而燃烧的热情,那种团结一心,不计得失的干劲。

倪元士,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了。

令他也没想到,在这所偏重于技能培训的分校,在陆羽掀起的这场看似疯狂的工业母机攻坚战中。

竟再次感受到了这种久违的氛围。

“了不起啊……”倪元士喃喃自语,花白眉毛下,眼神中充满感慨。

……

与此同时。

专门负责高刚性床身结构与导轨安装的项目组,此刻的气氛越发热火朝天。

王建刚脱掉了外套,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背心,古铜色皮肤上挂满汗珠。

手里拿着特制的,镶嵌着金刚石微粒的刮研工具,正俯身在一块巨大的,已初具雏形的机床的床身导轨面上,小心的进行着最后精加工。

只见,王建刚动作沉稳精准,带着种独特的韵律,有种和谐的节奏感。

每一次刮削,他的力度、角度、轨迹都仿佛经过精密计算,发出细微悦耳的“沙沙”声。

在王建刚周围,几名年轻学生紧张的看着,大气不敢喘。

有的负责递送工具,有的负责用电子水平仪检测,与靠在黑色长方体基准上校准过的直线度测量仪实时监测数据。

“左边,第三筋位,再刮三个点,深度约0.2微米。”年轻学生看着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快速报出指令。

王建刚头也不抬。

手腕极其细微的抖动,刮刀精准的落在指定位置,轻轻三下。

伴随着几乎看不见的金属屑落下。

仪器屏幕上的曲线,向着理想中的标准线,又贴近了一点点。

“漂亮!王工!”年轻学员忍不住低呼出声,脸上满是钦佩。

王建刚直起腰,用胳膊擦了把汗。

看着那在灯光下泛着暗青色金属光泽,平整如镜的导轨面,咧嘴笑了起来。

露出一口大白牙。

那是发自内心,充满成就感的笑容。

这段时间。

王建刚感觉自己像是重新活了过来。

不再需要忍受外国技术员趾高气扬的指责,不再被那些死板的,有时甚至不切实际的操作规程束缚。

陆羽提供的制造图,指明了方向和最终要求,而具体如何实现,给了他们这些老技师极大的发挥空间。

王建刚将自己几十年积累的手上绝活,与现代高精度测量仪器完美结合。

很多年轻人依赖设备无法解决的细微形变,应力释放问题,在他那双仿佛自带标尺的眼睛,以及稳定如磐石的手中。

往往能通过看似传统的刮研,研磨工艺,达到甚至超越设备理论极限的精度。

这一刻,不再是那个被骂作“废物”的老钳工,而是这关键项目组的核心,是年轻学员们所崇拜的“王工”。

“王工,你手咋练的啊,这么稳。”

“哈哈哈,只要别抽烟别喝酒,少碰女人多睡觉!你手也能这么稳!”

“不行不行,你这是要我命!”

爽朗的笑声在车间传开。

就在这时,陆羽在几名项目组长的陪同下,走了过来,例行巡查进度。

一眼就看到了那块已完成精加工的床身导轨,灯光下,表面看不到任何瑕疵。

拿起旁边记录的数据报告,上面显示的直线度、平面度、垂直度等关键指标。

竟全都达到了图纸要求的最高标准,而且,在某些局部还有超出!

陆羽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个进度和质量。

比他预想的要快得多,也好得多。

陆羽目光,随即落在了正和学生们有说有笑,一起清理工具的王建刚身上。

在陆羽视线聚焦的刹那。

系统界面,自动浮现。

在王建刚的名字旁边,原本简单的标识发生变化,散发出淡淡微光。

【学生:王建刚(卓越)】

【擅长方向:机械加工】

【已达到八级钳工水平,是轻轻松松锉个平面,都能当镜子用的恐怖水平。】

【匠心独具:拥有明确高精度基准指引下,其传统手工艺能与现代精密制造要求产生奇妙融合,达成超越常规设备的局部加工精度】

陆羽心中一震。

卓越级别!还有隐藏属性!

陆羽之前,只知道王建刚七级钳工。

经验丰富,技术过硬。

没想到在合适的平台和精准的指引下,竟然能激发出如此惊人的潜力!

八级钳工什么水平?

在目前整个大夏,不到两千人!

而且【匠心独具】的属性,简直就是为攻克工业母机最后那点设备极限之外的精度瓶颈,所量身定制的!

“王师傅。”陆羽走上前,毫不掩饰的赞赏,“干得漂亮,这块导轨的精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王建刚见到陆羽,连忙放下工具,有些不好意思的搓着手,“陆校长,您过奖了,主要是您给的图纸清楚,还有那个基准靠谱,我们才知道该往哪里使劲儿,我就是出了点笨力气。”

“笨力气?”陆羽笑了,拍了拍他那结实的肩膀,“你这可不是笨力气,这是真功夫!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关键技术!好好干,后面需要你这种笨力气的地方还多着呢!”

得到陆羽肯定,王建刚和他身边的同学们,脸上露出激动和自豪的神情。

……

从项目组车间离开。

王野匆匆走来,在耳边低语几句。

陆羽脸上笑容微微收敛,点了点头。

看了眼充满干劲的厂房,对几位项目组长交代了几句,便转身离开了。

王野汇报的消息是。

三星集团的亚洲区总经理李宗熙,已经到了蜀城,希望能与陆羽尽快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