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汤和的请求,请皇爷给长孙殿下一次机会

朱小宝点头,道。

“要我说,东南比北疆还重要。”

“你肩负着东南防倭备寇的重任,责任重大,日后定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好好干,说不定以后你们汤家能出俩大忠臣,和我爷爷他们的故事一块儿流传下去!”

朱小宝看似随意的一番话,却让汤鼎振奋不已,他激动得声音颤抖。

“能给朝廷效力,是我的福气!我肯定拼了命报效国家!”

朱小宝点点头,又道。

“今儿我和爷爷来这儿,也不好多待,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明晚左右我们便要启程回宫。”

“这或许是老爷子与信国公的最后一面,以后你可得好好照顾老国公。”

朱小宝轻叹一声,感慨道。

“人这生死啊,再不甘心也没法子,只能认了。”

汤鼎点头。

“我替我爹谢谢殿下关心。”

朱小宝笑道。

“不必客气,你出去接待外面的官吏吧,让他们久等也不好,我去看看老爷子和老国公。”

汤鼎道。

“殿下您随意。”

朱小宝点头起身,负手朝厢房走去。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汤家后人纷纷恭敬行礼。

“爹!”

“老爷!”

一众汤家后人围上来,好奇地问道。

“殿下对咱家有什么恩典啊?”

汤鼎神色一肃,沉声道。

“不该你们操心的事儿,别瞎打听!”

朱小宝轻手轻脚走进卧房,只见老朱坐在床头,正与信国公低声交谈,眼中满是痛楚,泪水止不住地滑落。

听到脚步声,老爷子转过头来。

朱小宝轻声喊了一句:“爷爷。”

听到朱小宝的声音,老爷子转头,苦涩地看了他一眼。

朱小宝走近,只见汤和神色平静,显然已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刻。

朱小宝深吸一口气,轻声道。

“老国公,小子来看您了。”

“以后少些顽皮捣蛋,让你爷爷省省心。”

汤和声音低沉,很是费力的说道。

朱小宝沉默片刻,认真地点头。

“小子谨记在心。”

汤和吃力地握住朱元璋苍老的手。

“咱求你一事……”

朱元璋仰头,强忍着泪水道。

“说吧,什么求不求的,有话便说。”

汤和挣扎着想要起身,朱元璋按住他。

“说话就好,起来做什么?”

汤和苦笑道。

“臣斗胆,请皇爷答应臣,给殿下一次机会。”

“日后无论他做了什么事,还望皇爷务必网开一面,饶恕他一回。”

“这孩子有时行事鲁莽,臣怕他再惹您生气,等臣走了,就没人能在您耳边劝言了……”

“皇爷,还望您答应臣这无理的请求,臣纵使呕血也在所不惜!”

朱小宝闻言一愣,心中感动,喉头哽咽,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都到了这时候,老国公还在为自己操心。

老朱垂下头,随后勉强笑道。

“他是咱的大孙,咱疼他还来不及,就算他闯了祸,咱也断不会苛责他。”

“重八当真答应咱?”

朱元璋神情一肃,郑重道。

“当真!”

“咱以皇帝的名头起誓,以后就算这小子捅了天大的娄子,咱也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

听到这话,汤和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夜幕降临,汤府内外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院落中,仍有不少凤阳府的官吏等候着,他们各怀心思。

有人单纯为了见老国公最后一面,有人真心想前来帮忙,也有人借机结交人脉。

每逢红白喜事这样的大型场合,向来是官场中人拓展人脉的良机。

朱元璋祖孙二人走出厢房时,外面的官吏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不过他们也不敢多问,更想不到眼前的竟是当朝皇帝与皇长孙。

接着,汤鼎再次出来,引领另一批人进入厢房。

朱元璋与朱小宝负手在院落中踱步。

雨势渐小,一些官吏索性站在雨中交谈。

忽然,几人的对话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老爷子背着手站在他们身后,静静地听着。

只见一名看似商贾的中年男子,正对着一位身着藏青色官袍的官吏,侃侃而谈。

“任大人,凤阳府盛产铁矿,铁冶所每年产铁三万余斤,朝廷每年只需上贡两万余斤,尚有一万余斤生铁富余。”

“洪武二十三年,朝廷下令罢各处铁冶,允许百姓自行采炼,每年只需缴纳三十分之二的赋税。”

任举身为凤阳府冶铁经历官,闻言不禁来了兴趣。

“比市场价高出两倍?”

“这里头油水肯定不少,但也怪得很,平白无故出这么高的价,难不成这人有别的算计?”

那中年商人何等精明,见状忙赔笑道。

“大人您别多想,小的就是想买点生铁,没别的心思。”

“自打洪武二十三年起,朝廷允许老百姓自己买卖生铁,交税只交十五分之一的税,这税率低得没话说!”

“现在民间冶铁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官营铁冶的份额越来越少,铁冶所的收入也大不如前啦!”

任举听他说要以高于市面两倍的价格收购生铁,沉吟片刻道。

“此事容后再议。”

话音刚落,便听朱元璋怒斥道。

“这是什么地方?是你能谈买卖的地儿吗?给咱滚出去!”

那商人和任大人皆是一愣,看着怒目圆睁的朱元璋,一时摸不清他的底细。

今日来此的达官贵人众多,二人只得讪讪抱拳谢罪。

朱元璋骂骂咧咧了几句,兴致全无,便背着手朝外走去。

走出汤府,朱元璋脸色阴沉,冷哼道。

“这帮奸商眼里就剩钱了,逮着个缝就想钻!”

“如此肃穆之地,竟让他们混了进来!汤家这些后辈是怎么做事的?”

“连这种见风使舵的小人都放进来,在这等庄严场合谈生意,简直不成体统!”

走着走着,朱元璋忽然察觉到身旁的朱小宝一直沉默不语,不禁狐疑地问道。

“大孙,你说说,这事你咋看?”

朱小宝一愣,这才回过神来,对朱元璋道。

“爷爷,我觉得有件事不太对劲。”

“哦?什么事?”

朱元璋疑惑道。

朱小宝问道。

“那商人要那么多生铁做什么?”

朱元璋道。

“老百姓过日子哪儿离得开铁啊,无论是刀具、农具、家具,还是渔业捕捞等,都离不开铁!”

“之前还想着严加管控,后来想想,只需管制刀具流通即可,不能一棍子打死民间冶铁业。”

“政策放宽后,商人从中获利本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