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进城买牛

这种事,沈静淑是不想参与的,和自己没多大关系,她只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你们商量吧,我先回去了。”

说完她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家里缺少的东西太多,是时候进城补货了。

大家商议的结果沈静淑也不知道,因为她带着胖闺女进了城,家里其他人还要留在家里盖房子,也就季文艺闲散着些。

季文艺得知要进城,一时间不知道是高兴还是痛苦,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进城了,痛苦的是好长一段路要走啊。

“咱们进城买头牛回来。”

季子安是要时时刻刻陪着媳妇的,因而正好用来推板车。

进城前她问家家户户有没有什么东西要带。

大家手头紧张是什么都没有的,偶尔有一两户人家有钱也只够买点粮食。

在大家羡慕的眼神下,沈静淑一家三口往城里走去。

路上怕沈静淑走路累,季子安让她坐在车上。

“爹,为啥我不能坐?”

季文艺羡慕地望着老娘,为啥娘可以坐,她就要跟着走。

“文艺啊,忍忍吧,你爹也不容易。”

她这体格,季子安推着也能走但费力,力气还是要使在刀刃上,回来还有老长的一段路呢。

走的时候天还没彻底亮透,走了一会儿太阳已经从东边悄悄爬起来。

路过大山村,山上也开始忙碌起来,沈静淑三人没有打搅瓦片村的也就往县城的方向去。

有牛,犁地啥的能省力些,总不能全指望家里几个男人,非累坏不可。

现在天寒地冻的,地里的土壤都结了冰,全靠人力要先砸冰再开荒种庄稼,很辛苦。

走两个时辰总算到了县城,季文艺已经累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沈静淑瞧她可怜,估计快要到了,这才让她坐在板车上休息一会儿。

到了城里,几人拿出户籍证明进城,守城的官兵也只多看季文艺一眼便放行,没办法,她的体型就是容易引人注目。

宁古塔城中并不热闹,到处都有衣衫褴褛的人蹲在墙角下,有些女人漫不经心调笑着拉客。

沈静淑拉着闺女到一边,放好板车这才和季子安找一个包子铺坐下来吃点包子喝点粥顺带着打听这里的情况。

包子铺老板是个胖胖的。

打听得知,这里情况特殊,分为平民和犯人两种,犯人大部分是罪人,他们能干的活就是进矿山做苦力赚钱。

当地的酒楼等即便是识字也是优先贫民子弟,罪犯还分好几种,有一种就是到了这边依然受朝廷官府管制,没有自由可言,时不时受监视。

沈静淑他们这种算得上是有自由度的也是他们自己去小山村那样人活下去都困难的地方。

每年交税官府的人就会下去征税,罪人的税收都比平民要交的多,有征兵打仗也是优先他们这些罪籍的人。

罪籍的人有些都贬为奴籍,奴籍又分多种。

几人听了一大堆,沈静淑庆幸,季家匆忙,季子安当初昏迷,皇帝怕他死了都没有将季家全部贬籍,他们现在只要花钱就能脱籍成为平民。

怕以后出事,沈静淑和季子安第一件事就是去衙门先把户籍文书变过来。

几张薄薄的纸,沈静淑花了足足五百两银子,她的心都在抽疼,还好以后没有户籍压制,季家也算得上是自由。

“娘,咱们以后就不用卖身为奴啥的是吗?”

不能过回以前的日子也就罢,一想到还要做奴仆,季文艺吓得不轻,她哪里会伺候人。

沈静淑也暗暗庆幸,幸亏有空间存放一定量的钱不然光脱籍这一项就要扒层皮。

拿到户籍证明,整个人也松懈下来。

几人来到卖牛的地方,准备买一头牛。

牛市这里人少的可怜,主要是这里经济环境太落后,寻常人家哪有条件买牛,即便是那些有钱人家也有自己的门路,一般不轻易在这种市场买牛。

三人走进去,一高一胖的身材彻底吸引全市场所有人的注意,季子安的身高在这边也是人高马大,季文艺更不用说,一整个移动的小胖球。

“几位是过来买什么?”

难得过来这么奇怪的客户,有牲口的牵着自家牲口全挤过来,一个一个介绍自家牲口。

“我家刚出生的小羊羔要吗?便宜卖。”

“我家的小猪仔,家里实在没地方,要吗?”

“我家这老母猪买回去还能生呢。”

找了一圈都没找到牛,牛是这里是稀罕物种,平时宰杀牛也是需要官府盖章,老牛统一宰杀,同样不能轻易宰杀的还有马。

沈静淑庆幸路上乱糟糟的时候杀牛杀马没人管。

她们往里走,地上时不时有动物粪便臭烘烘的,季文艺捂住鼻子,后悔跟老娘过来了,留在包子铺吃包子不香嘛,现在臭烘烘的还冷。

冬天这里糟糕的都臭气熏天,夏天更不敢想。

她们问哪里有牛,总算在另一边的角落里一个老农搓手搓脚,试探性的开口询问:“你们要买牛吗?”

“你这牛怎么卖?”

老农满是沧桑的脸上都是沟壑,穿的老棉袄都包浆露出里头发黑的棉花。

他旁边的牛,甩着尾巴眨巴着大眼睛水汪汪望着几人。

“我这牛是好牛,能干活,勤快温和,如果不是家里人生病急需用钱,我还真舍不得卖。”

老农见沈静淑几人气度不凡,还以为是哪里的贵人,他们几人今天特意换上干净的衣服,补丁也没平日那么多,对别人看来已经是半新的衣服。

问了牛的价钱,沈静淑点头,这老人家没有坑他和自己向包子铺老板打听的价钱差不多。

买东西习惯性砍价的她开口:“能不能少点?”

老人家看一眼这牛,最后咬牙:“十六两,再少真不成,我家人生病急需银子且家里房子塌了,也需要银子盖房,实在是不能少了,我这牛你买回去绝对不吃亏。”

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按照十六两价钱成交,老农还说了如何喂养这牛,沈静淑在一旁暗暗点头,顺道问老农家是哪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