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349:专利抄袭

许望找到了秦先生?

他想拿秦先生威胁她?

还是他认识秦先生?

各种想法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毕竟根据年龄来算,当年叶桉接受资助的时候,也才十来岁,怎么样都行想不到资助自己的秦先生实际上是一个也才刚刚成年的青年人。

“具体的这张照片我也不知道,许望说,你有什么疑问,都可以去问他。”

叶桉捏着照片,这是阳谋,她就算知道这是许望的计谋,她也只能甘之如饴的跳下去,她心里隐隐有预感,这件事,能解开很多的疑惑。

“好,谢谢你。”不管怎么样,这张照片对她来说,确实很重要。

陆煜看出叶桉神思不宁,很有眼力劲的提出先走一步。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这张照片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这是叶桉在福利院时期拍摄的,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不等叶桉想好到底去不去找许望,唐轩和程半梦急急忙忙赶了过来,“叶总,出事了!”

唐轩将ipad反转递给叶桉看,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标粗标黑的大字体“震惊!投资千亿带动发展,却是学术小偷!”

发表这篇报道的是蜀地本地日报。

叶桉刚看完这篇新闻,电话也跟着响了起来,是招商局的李局长,“叶桉,网上的那篇报道你看了吗?我们现在需要一个解释。”

“你知道的,我一直都很支持你,这件事如果得不到解决的话,我会很难办的。”

“李局长,你别急,我们也是刚知道这件事的,我会立马解决。”

刚劝完李局长,电话刚挂断,就像是约好的一样,副市长也来兴师问罪了,“叶桉,这是怎么一回事?”

叶桉理亏,面对质问也不好说什么,“我们也还在查。”

“当初签合约的时候,你是怎么保障的?这才刚建设好厂区,就出了这档子事?我可告诉你,要是这件事解决不好,甭管你是刚建还是怎么样,这个项目,都不能再交给你了。”

显然副市长没有李局长那么好说话,他就等着叶桉出现疏漏呢。

“我要是没解决好这件事,自然按合约上的来。”叶桉沉了声音,“副市长,急什么?这不还没到最后时候吗?还是说,你已经迫不及待让冯家人掺和进来了?”

“他们是给你钱了还是怎么回事?还是这件事是你主导的,你就这么迫不及待?”她知道她理亏,但不代表,她就任由他们搓圆捏扁!

副市长语气一下子急了,“你胡说什么!好,你解决,我倒要看看你要怎么解决!”

电话挂断,叶桉接这两通电话的时候没有避着唐轩他们。

唐轩啐了一口,“这个副市长,真恨我当初没把他那谄媚样给录下来。”

“行了,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在厂区快要建成的时候,叶桉就着手配备这边的高层管理人员了。

虽然还开真是投入,但是芯片厂的基本人员配备还是有的。

“半梦,通知所有高层开会。”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深夜,桉瑞芯片分公司的会议室还是灯火通明。

叶桉的脸庞冷凝,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凝重。

“查清楚了,这篇新闻最开始是从飞锐科技出来的,而飞锐科技是隶属冯氏的科技子公司,随后被当地报道此类新闻相关的媒体科技洞察报道。”

“逐渐传开。”

“截止目前,相关新闻转发超过十七万次……负面声量占比百分之九十二。”低沉的如锤击鼓,字字落在每个人绷紧的神经上。

在蜀地,关于科技相关的事情,科技洞察的报道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可信度相当高。也正是因为这份影响力,导致现在看过新闻报道的人,绝大多数都相信了她的专利有问题。

而就在几小时前,科技洞察一篇题为《锐芯迷局:深扒“硅光矩阵”专利背后的数据疑云》的报道瞬间点燃全城。

那篇报道用刺眼的红框和放大标记,将他们手中专利的“硅光矩阵”蚀刻技术的关键原始实验数据,与一篇五年前发表于海外《纳米电子学前沿》期刊的核心图表进行了几乎像素级的并置对比。

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数据高度重合,构成系统性复制。

新闻的笔者毫不留情的痛斥了这一行为,抛出了一个更为致命的炸弹,根据一些匿名举报,桉瑞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刻意忽略了这篇文献的引用痕迹,暗示他们的专利技术是故意“抄袭”。

最要命的是,他们根据这篇报道上说的,比对后,发现,这些不是胡编乱造。

叶桉的目光直勾勾落在面前目前整理过来的各种资料上,手机在桌上嗡鸣震动,亮起来的屏幕不断被新涌入的电话信息挤满,整个办公室的气氛都显得低迷。

“负责芯片专利的是谁?”

专利本身肯定没有问题,这项技术是研究所的院士和他们公司合作开发的,那问题只能是出在他们内部了。

当初参与的人还有他们公司内部的技术人员。

坐在会议桌一侧的技术总监张工紧攥双拳,指节青白凸显,他猛然站起身,声音沙哑撕裂,“叶总,硅光矩阵这项技术是我们团队和研究院江院士共同研发出来的,最后的所有数据都是我亲手处理上传存档的。”

“我拿我的职业生涯担保,原始实验记录绝不可能是抄袭,这报道上的指控完全就是子虚乌有!”

张工的身体微微发抖,这篇报道是对他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侮辱!

程半梦脸色未变,眼神冷淡的看了过去,“这篇报道上说的,我们查验过了,都是真的。”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我没有!”

叶桉抬手,制止了张工的惊呼喊叫的辩驳,“别激动,处理整理数据的是你,但是数据在到你手上的时候,肯定过了不止一个人的手,团队里的人那么多,总有一些不怀好意的。”

“而我们这份疏漏,也恰好被敌人抓住了。”

“现在说再多都没用,怎么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已经很晚了,一群人干坐着也解决不了问题,今天就先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