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这支部队,是关西的未来
辛弃疾起身,杨澄这才看清他的面容——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剑眉星目,轮廓分明,眼中闪烁着不符合年龄的沉稳与锐气。他行礼的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半分多余。
"大王请。"辛弃疾侧身引路,声音清朗有力。
刘岱携杨澄登上校场中央的高台。
放眼望去,五百神策分列五个方阵,肃立无声。阳光照在他们的铁甲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芒。
这五百名孩子,全都是刘岱精心挑选的军中遗孤,数年以来,一首习文尚武,从少年时便学习文字,了解兵法。
其机灵、见识、活跃以及精神,都远远超越了关西治下那群目不识丁的府兵。
等他们长大成人开始步入战场,只要见血后就可以成为一支精锐之师,稍加锻炼就可以成为军官。
"开始吧。"刘岱下令道。
辛弃疾转身,举起手中令旗。刹那间,鼓声如雷,号角齐鸣。五个方阵同时动作,变换出复杂的阵型。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刀枪如林,气势磅礴。
杨澄不禁惊叹:"好一支雄师!"
刘岱满意地点头:"弃疾不愧是将门之后,短短一年,就能将这支新军训练得如此精锐。?看+书_君+ _首!发+"
演练持续了近一个时辰,从步兵方阵到骑兵冲锋,从弓箭齐射到近身搏斗,神策军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素养。
最令人震撼的是最后的轻骑兵冲锋——两百铁骑如狂风般掠过校场,马蹄声震耳欲聋,长矛所指,草靶尽碎。
演练结束后,刘岱起身鼓掌:"好!神策军果然不负孤望!"他转向辛弃疾,"弃疾,你训练有方,孤心甚慰。"
辛弃疾单膝跪地:"此乃臣分内之事。神策军将士皆忠烈之后,心怀报国之志,训练刻苦,方有今日成果。"
刘岱走下高台,来到军阵前。士兵们齐刷刷跪地,高呼万岁。刘岱亲手扶起前排几名士兵,询问他们的家世和训练情况。
"你父亲是右扶风的?"刘岱问一名面容刚毅的年轻士兵。
"回大王,家父于泾水原随大王大战凉州军时阵亡。"士兵声音哽咽却坚定。
刘岱拍拍他的肩膀:"好孩子,你父亲在天之灵必以你为荣。"他又转向另一名士兵,"你呢?"
"家父原是朔方郡尉,匈奴于夫罗大军入侵时为掩护百姓撤退,率百骑断后,力战而亡。′咸,鱼/看¨书- ?追!最~芯′璋_踕?"
刘岱沉默片刻,高声道:"神策军的将士们!你们都是忠烈之后,是孤最信任的勇士!今日见你们英姿勃发,孤心甚慰。望你们继续勤练武艺,将来必有大用!"
"誓死效忠大王!"五百将士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杨澄站在高台上,望着阳光下丈夫挺拔的身影和那些热血沸腾的年轻面孔,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她注意到辛弃疾始终站在刘岱身侧半步处,目光警惕地扫视西周,显然时刻不忘护卫之责。
检阅结束后,刘岱命人赏赐全军酒肉,并特许辛弃疾陪同用膳。在校场旁的临时行营中,三人围坐一席。
"弃疾,你今年多大了?"杨澄温和地问道。
辛弃疾恭敬回答:"回娘娘,臣今年十八岁。"
"十八岁就能统领五百精兵,实属难得。"杨澄赞叹道,"听闻你自幼习武,精通兵法?"
辛弃疾谦虚地说:"臣不过是承蒙大王错爱。家舅卫将军刘昶常教导臣,为将者当以忠诚为本,以勇武立身。"
刘岱笑道:"你舅父教得好。弃疾啊,孤观你练兵之法,颇有创新之处。特别是那骑兵冲锋的阵型,与以往大不相同。"
辛弃疾眼睛一亮:"大王明鉴。臣以为匈奴、鲜卑骑兵来去如风,我军若拘泥旧制,难以制胜。故尝试将骑兵分为三队,交替冲锋,既可保持冲击力,又能轮换休整。"
刘岱若有所思地点头:"有道理。孤一首想组建一支和玄甲军不一样的轻骑兵。神策军或许就是答案。"
用膳过后,刘岱提出要亲自看看士兵们的营房。辛弃疾引路,带帝后二人参观了整齐洁净的军营。每间营房都收拾得井井有条,武器擦拭得锃亮,被褥叠得方正。
"治军严谨,可见一斑。"刘岱满意地评价。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校场上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群士兵围成一圈,中间两人正在比试箭术。
"那是?"刘岱挑眉问道。
辛弃疾解释:"是日常的武艺比试。大王可要一观?"
刘岱来了兴致:"走,去看看。"
比试的是一名身材魁梧的老兵和一名看似瘦弱的少年。
百步之外立着箭靶,老兵率先开弓,三箭皆中,引来一片喝彩。轮到少年时,他深吸一口气,拉弓如满月,箭如流星,皆是命中靶心!
"好箭法!"刘岱不禁喝彩。
少年这才发现秦王驾到,慌忙跪地行礼。
刘岱上前询问,得知他名叫李弇,父亲是边关一名普通士兵,战死后他流浪街头,是辛弃疾发现他的箭术天赋,特招入神策军。
"大王,像李弇这样的少年,神策军中还有许多。"辛弃疾说道,"他们或许出身卑微,但个个身怀绝技,只要加以训练,必成大器。"
刘岱深有感触:"英雄不问出处。弃疾,你有慧眼识人之能。"
夕阳西下,校场上拉长了人影。刘岱决定亲自试试神策军的弓箭。
辛弃疾命人取来最好的弓,刘岱连射三箭,不仅全部凝重靶心,更是将李弇的箭从中劈开,引来将士们由衷的赞叹。
“大王神射,冠绝天下!!”
“天下神技!!”
杨澄一首安静地站在一旁,眼中满是欣赏。
她注意到每当刘岱与士兵们交谈时,那些年轻的面孔上都会浮现出崇敬与忠诚。
这一刻,她深深理解了丈夫为何如此重视这支军队——这不仅是武器,更是人心。
这支部队,是关西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