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作精女配选择种田(10)(三更求首订求月票!)
王府的这座庄子原先确实是个成熟的小村庄整个儿被王府买下来以后村民成了王府佃农但不入奴籍等同于有一定约束力的雇佣关系。
徐茵一行人到的时候佃农们都在田间地头劳作耕田的耕田、插秧的插秧。
管庄子的王伯是原来的村长对农事很精通。
徐茵没浪费时间一到就吩咐侍卫将曲辕犁从马车上取下来将操作方法与王伯一说。
王伯了然:原来是犁啊只不过式样和他们平常用的不太一样。既然贵人想试那就试吧。
招手唤来个后生:“你拿着犁下田耕一段给贵人看看。”
附近田里的人都直起腰看过来。
有人打趣道:“王伯你咋喊柳生拉犁啊他那小身板拉得动才怪要不换我上?”
话音刚落就见那名叫柳生的小后生轻轻松松地推着曲辕犁走了起来。真的像在田间行走瞧着丝毫没用力气。
大伙儿吃惊得不行。
随即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想要试试。
实在难以相信柳生多瘦弱的一个人居然能把犁推着走往常拉着走都要费老鼻子劲。
再看曲辕犁经过的地方不仅土块颜色深、颗粒小可见翻耕得既深又碎而且还被推到了两侧仿佛一艘船劈开风浪前行。
这太不可思议了
对农民来说有什么兴趣胜过农具的改良、亩产的增加?
眼下最费力却又不可或缺的农具在他们面前出现了谁不惊喜谁不欢呼?
附近的庄稼汉全都围过来试了一把都觉得这犁好用。
轻便省力不说关键是犁出来的地比牛耕的还要深。
徐茵见效果不错满意地点点头对王伯说:
“这把就留给你们用明日我会让人再送一批过来。另外我需要几亩地做试验田最好离庄子口的大路近一点。”
远了她要走好多路。
要是有橡胶就好了试试能不能把轮胎做出来有了轮胎就能造自行车了。
路上她问了嬷嬷和丫鬟可惜两人都没听过、更没见过类似橡胶的东西。
可她记得橡胶确实是热带作物莫非还没传进这片大陆?
回到王府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府里的晚膳掐点似的跟在她后头送到偏院。
徐茵洗完澡出来看到满桌丰富的菜肴不由挑了挑秀眉:这么丰盛?
秋霜福身回禀:“管家问姑娘是不是对府里的膳食不满意中午都没让大厨房送这不晚上让大厨房好好整了一桌席面希望姑娘能满意。”
徐茵:“……”
她能说中午没让大厨房送是因为早餐太丰盛给吃撑了闹得中午吃不下饭吗?
这么丢脸的事哪好意思说。
“都坐下来吃吧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冯嬷嬷几个推辞不过就在角落添了张桌子分了一部分菜肴陪姑娘一起用膳。
那厢燕恪瑾也在用膳边听燕七汇报他那未过门的王妃今儿一天的动向听到曲辕犁持筷子的手顿了顿。
“你说她让木匠做了个不同于以往的犁拉起来轻便又省力?”
“是属下听暗卫回禀后亲自去庄子验证过不仅轻便省力入土深浅、起土宽窄随心所欲且并非肩膀负重而是像推磨一样人站在犁后头往前推着走但远比推磨省力掉头也没有任何妨碍。王伯说用这个犁耕地一晌能比以前多耕五六亩。”
“是属下听暗卫回禀后亲自去庄子验证过不仅轻便省力入土深浅、起土宽窄随心所欲且并非肩膀负重而是像推磨一样人站在犁后头往前推着走但远比推磨省力掉头也没有任何妨碍。王伯说用这个犁耕地一晌能比以前多耕五六亩。”
这是什么概念?
平时需要五天才能耕完的地如今一天就能完成关键还没以前累。
燕恪瑾搁了筷子擦了擦手一连串指令随之发下去:
“十九还在临海郡?飞鸽让他召集一批工匠过来。”
“十三可在府里?让他负责采买新犁所需的材料。”
“至于图纸你去和她说一声……算了本王亲自去。”
于是饱餐一顿后正捧着酸酸甜甜消食茶悠闲无比地靠在贵妃榻上教冬雪下五子棋顺便琢磨要不要整副麻将或是纸牌出来充实夜间娱乐生活的徐茵童鞋一脸懵逼地迎上了王府男主人诧异的目光。
“在对弈?”
燕恪瑾闲庭信步似地走进来。
“……”
徐茵与王爷身后的冯嬷嬷对了个眼神:
他咋来了?
冯嬷嬷不禁头疼。
王爷百忙之中抽空来看姑娘姑娘却还懒在榻上不起来。
接收到嬷嬷疯狂的眼神暗示徐茵才想起来这里的礼仪。
“……”
这万恶的……
吐槽归吐槽小命还是要保牢。
她连忙起身只是没来得及行礼被燕恪瑾托住了。
“免礼。”
燕恪瑾并没有兜圈子坐下来就表明来意。
徐茵愣了愣:“曲辕……哦就我下午拿去庄子上用的那个犁?你感兴趣?”
燕恪瑾听着她话语里的你啊我啊微微抽搐了一下嘴角却也没跟她计较手指摩挲着嬷嬷奉上的茶盏垂眸说道:
“你有所不知南蛮之所以被燕华视为可有可无的不毛之地一为瘴热二为贫瘠。此处的土壤不及北地肥沃不太适合种麦稷棉花在这里不仅没产量即便种出来了品质也不过关。
相比之下只有稻谷和粟米的产量高一些但那需要深耕。你下午拿去庄子的犁不仅轻便省力翻耕深度和广度比以前的犁好使许多若能推广自是再好不过。”
能让百姓受益的事徐茵哪有不答应的。
何况她本来就有推广曲辕犁的想法。
只不过她能买到的铁片有限无法量产到全南蛮推广曲辕犁。
如今瑾南王愿意主动揽下这个事对她来说相当于减负了高兴都来不及呢哪会介意啊
图纸奉上拿走不谢
顺便附赠一个后世改良的沤肥法。
另外她早就想说了:
“其实这里的气候环境吧种冬小麦才合适种什么春小麦呢春小麦抗旱不耐热可偏偏这里潮湿闷热动不动来波阵雨再精心呵护也种不出北方的产量来。徒劳无功罢了”
这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