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儒家叔侄

齐国因为大力发展商业,为了方便货物运输,国内的道路修得倒是很是不错,以古寻慢腾腾的性子,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就来到了桑海这座滨海之城。

它坐落于东海之滨,从地图上看,大致算是位于即墨城的正下方,比较靠近齐楚边界的地方。

这个年代基本没有什么海运一说,所以桑海尽管临海,但并没有货运码头,只存在一些捕鱼船,规模不大,同时也不处于交通要道,理所当然的,繁荣程度一般,不过物资却颇为丰沛,本地的海味美食也颇为有名,再加上有小圣贤庄在,学术氛围也很浓郁,整体来说算是在七国中都排的上号的大城池。

甚至于在很多人看来,韩国的国都新郑都不如桑海。

这也是事实,新郑除了地理位置属于中原腹地这一点值得一吹之外,其他的都一塌糊涂,真的不如桑海城。

这座滨海城市的城区大体上呈现规则的正方形,纵横长度都不小于一千二百丈,在城池南面是一座傍海小山,海拔不达百丈,而儒家圣地小圣贤庄就坐落在这座小山上,当然,小圣贤庄的地盘不止是这座山,山脚下的大片区域都属于它。

将小圣贤庄也算进城区的话,基本上桑海城就比各国王都的面积都要大了。

不过桑海城周边没有像都城那样有着庞大的城外坊市,以及村庄镇落。

若是爬上山峰,登高望远,极目四方,鳞次栉比的房舍高楼和接天一线的无垠大海交相辉映,蔚然成景,尤其是日落日出之时,海面反射着耀眼的阳光,天海一色,宛如煌煌大日照映在眼前,令人心潮澎湃,豪气顿生。

可惜小圣贤庄不是旅游景点,鲜少接待访客,所以这些盛景一般只有儒家弟子才能亲眼目睹。

就在古寻即将抵达桑海之时,这里的本地势力也如蓟城和临淄一样,早早的得到了消息。

唯一的区别就是,桑海城的势力没有那么花里胡哨,就只有一个——儒家,小圣贤庄。

所以,真正知道古寻消息的其实也只有小圣贤庄的当代掌门人——伏念。

伏念年岁不过三十多,才当上掌门不久,不过小圣贤庄的一应事务早就是他在处理了,现在不过是实至名归了而已。

不过伏念虽为掌门,头上却还压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师叔,儒家现如今最负盛名的大儒荀况,荀夫子。

儒家尊卑观念极重,更何况荀子还是学问名声足以比拟先贤的大儒,所以一旦适逢要事,伏念还是会特意请教他,不过……这种情况不多就是了,毕竟小圣贤庄不管名声怎么样,实际上就是一座龟缩在东海之滨的书院罢了,朝堂之事都鲜少过问,又能有什么大事呢?

而古寻的事,在伏念看来恰好就是需要去请教荀子的那一类——以目前伏念所收集到的情报来看,古寻的目的地一般都是各国都城,这一次却一反常态的来到桑海,目标无疑直指小圣贤庄,他总不能是来海月小筑吃鱼翅熊掌的吧?

尤其是古寻疑似和小圣贤庄出身的韩非关系匪浅……

小圣贤庄后山,荀子隐居的竹林木屋之处,儒家掌门人伏念缓步走来。

伏念看上去一脸肃容,眼神脸色俱是古井无波一般毫无起伏变化,双眼狭长,眉毛紧靠眼睑,一派端正之相,哪怕你根本不认识他,也能一眼瞧出来这是一个地位不凡,严肃正直的饱学之士。

头戴高冠,束着发带,上身绿色外袍,褐色里服,下身系有浅黄色裙服,腰间配有碧玉,穿的整整齐齐,严苛遵循礼法规矩,浑身上下一丝不苟,足以治好任何强迫症。

虽然衣着华贵雅致,可配合上伏念的神态表情,却又意外的有些低调内敛,相互映衬之下,显得他高贵却不张扬,优雅却不孤高。

这就是伏念,被小圣贤庄上下一致认定为是礼法的化身,秩序的维护者,领袖的不二人选。

看见伏念过来,守在荀子门外的小书童赶紧凑上来见礼问好,人有些战战兢兢,生怕哪一部分礼节做的不够好,而被伏念训斥。

“弟子见过掌门!”

伏念微微颔首以作回应,然后问道,“荀子师叔可有闲暇?”

虽然现在是上午,按照荀子一般的生活规律来判断,不是在看书,就是在下……韩非早就走了,没人陪他下棋了,属于闲散无事,不过伏念还是规规矩矩的先问一遍。

没等书童回答,一道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屋中飘荡了出来,“伏念吗?进来吧。”

得到了允许,伏念也就直接上前推门入屋了。

房间很简单,内外两间,里间自然是床塌,外面则是坐塌和桌案,除此之外就是书架,但也没放多少书卷,毕竟小圣贤庄有大书库,荀子没必要特意在自己屋里屯一堆书简。

荀子此时就坐在桌案前,身侧摆着个小炉子,一来取暖,二来烧茶。

“难得,你会来找老夫,又有什么事?”荀子见到伏念进来,搭眼瞅了一下,一边伸手示意他坐下,一边嘴上很不客气的说道。

伏念没急着坐下,一板一眼的行礼道,“伏念见过师叔。”

行完礼,他才算坐到荀子对面,依旧是规规矩矩,一丝不苟,连衣袍都摆放的整整齐齐。

饶是荀子早就习惯了自己这位掌门师侄的脾性,见此还是暗自摇头。

荀子和伏念叔侄俩的相性很差。

荀子行事不拘一格,思想激进,抨击过几乎诸子百家所有的先贤,包括儒家的,唯有孔子例外,崇礼却不拘于礼。

而伏念则是标准的古板老学究,做人做事都有些迂腐不变通,自然为荀子所不喜。

同理,伏念也不怎么喜欢荀子,不过尊崇礼法规矩的他自然不会像荀子一般表现出好恶,尤其是荀子还高他一辈。

当然,二人不是纯粹的厌恶对方,只是对各自的理念有所不认同。

荀子希望伏念能够稍微变通一些,那样对他本人,对儒家也许都会更好。

而伏念则希望荀子能够更加……循礼一些,认为这才是堂皇正道。

反正就是凑活着磨合相处吧,相互之间各有各的理解,也各有各的不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