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拉动模式,无解之题!

或许是赵阳怕什么来什么,在他把这个问题致电工业部的领导,结果还真是主观因素。

    也就是说,我国的生产工艺就是这样。

    其实赵阳深思后,隐约觉得大概率也是生产工艺存在问题。

    或者说,在数控机床没有面世,全球的工厂哪怕是采用流水线工艺,同样会存在这种标准误差的现象。

    只不过在赵阳挂了工业部的电话,打给金老聊起这个事情,他又给出了另一番见解。

    “这不仅仅是生产工艺存在问题,同样也是我国整体的投入产出的生产体制存在问题。”

    金老一针见血的再次直指体制问题。

    就在赵阳疑惑之际,随着金老娓娓道来,而后恍然。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我国的上下游生产关系需要进行调整。

    在目前的生产关系中,往往是上游拉动下游的模式,而非下游推动上游的模式,这也是我国跟国外的明显区别。

    上游拉动下游的模式中,下游的生产部门各类工厂基本都是由上游的使用方来进行拉动的。

    例如煤炭、矿山、铁路等一线使用方提出要用大型挖掘机或是一些重要大型设备等使用需求,接着是生产部门各类工厂着手进行研制、生产。

    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生产部门和各类工厂研发出来的设备产品碍于生产工艺,大多都无法得到一线使用方的认可和满足。

    甚至存在严重问题的,一线使用方更是不接收这些设备产品,转而寻求国外进口。

    这样的话,生产部门和各类工厂的研发成本投入往往就会全部沉没。

    虽说是国有资产,但亏损的话,领导得担责的。

    所以,越是这样,国内的生产部门和各类工厂也学聪明了,越不敢放开手脚。

    在研发一线使用方所需设备时都没有开发专门的工艺装备和工艺文件,而是采用手工生产的方式,对产品而言更是只追求结果,不在乎过程。

    例如一些大部件的焊接,工人们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厂里便组织最优秀的工人轮番上阵试验,焊接好了算成功,焊不好就换人。

    往往一个件焊接成功后,工人自己也说不清是怎么成功的,再试一次说不定又焊不出这个结果了。

    所以生产部门和各类工厂的领导想法很简单,就是时刻准备项目无法被接收,中止产品生产,他们再回到原先的产品生产体系中。

    “所以,在这种模式下,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严重,那就是创新很难,特别难,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国内各类工厂领导不会冒这个风险,即便创新产品,也只是完成上级督促的任务,发出一阵号召,有创新最好,没有也就算了。”

    金老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他在回国后跑了全国各地观察,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非朝夕之功。

    至于下游推动上游的模式其实就不用多说了,丑国的市场化生产方式就是这样。

    不竞争就会被淘汰,而不想被淘汰就会倒逼着他们竞争,从而持续创新产品,一刻都不敢懈怠。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持续推陈出新,保持产品在国内和全球的领先地位。

    “金老,这个问题暂时没办法解决!”

    赵阳算是听明白了,也想明白了,劝慰了一句。

    这完全就是要等改革开放后,进入市场化经济才行啊!

    “是没办法解决,甚至都没办法进行应对,我估计到时候等国外产品进来,我国工厂如同温室的花朵一样,毫无竞争力,到时候怕是有的阵痛。”

    金老这话让赵阳有些吃惊,只能说不愧是战略级科学家,他甚至都预料到了八十年代所料面临的情况。

    而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我国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制造生产业就是被倒逼着进入苦练内功的阶段,注重自身的技术发展。

    整整十几年的时间都在全面提升自身的工艺水平,让人感觉他们的研发和生产似乎陷入了停滞。

    可事实上,在到了千禧年后,练好内功的制造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场面,新型号层出不穷。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请记住新域名https://m.akbook8.com

    可事实上,在到了千禧年后,练好内功的制造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场面,新型号层出不穷。

    例如火电装备、水轮机组、冶金装备等,只要首台机器投产,就能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

    “或许我的数控机床是因对当下难题的好办法!”

    在挂断金老的电话后,赵阳若有所思的想到。

    在原本的历史上,全自动数控机床哪怕是在八十年代也是十分罕见,只有到了千禧年后才全面普及应用。

    .......

    夜晚,赵阳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了平安。

    其实叶丁香在上午抵达住所后就用电话打过一通了。

    只是那时赵阳直接去开会,煲电话粥这种事情还是在晚上比较有感觉,

    而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赵阳等人主要是按照预先做好的工作日程安排进行执行。

    整个基地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开始了运转。

    先是工人这边,仓库的三百五十台半成品数控机床都被拉到了各个车间,然后分别有一汽那边熟悉的工人进行教学。

    虽然这些数控机床有各种各样的瑕疵,但赵阳也没办法,做事情不可能样样都能让人满意的,所以后续赵阳不仅没让机床退回去,还让全国各地的工厂继续开工生产,源源不断的送过来。

    而这些数控机床虽说是半成品,但是能够进行半自动化生产的。

    车间内,易中海此刻就看着一台半自动数控机床在组装。

    由一汽的几个技术员和一名工程师负责。

    “线路这一块是最复杂的,所以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并且要记住怎么接,维护保养的时候可别拆下来就接不回去了,我们当时在一汽就有很多工人出现这样的问题。”

    一汽的一位八级工人师傅一边接线一边嘴里喋喋不休的把细节经验说给大家伙听。

    而车间内,围观了四十多名的工人,纷纷拿出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好记?不如烂笔头,这可是领袖的说的。

    过了二十多分钟,等复杂线路终于接的差不多,这位来自一汽的八级工人师傅和工程师开始对数控机床进行组装。

    “赵阳同志说过,这还是半自动手动操作的数控机床,要是全自动的化,会更让人省心省力,不过啊这些半自动数控机床都预留了接口,就等外控计算机了,至于半自动跟我们以前用的有什么区别,你们等会看了就知道了。”

    特殊原因,换网址了:

    本章完!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