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一雪前耻,无论如何!

前往酒泉基地的京城这边人员是按批次进行,赵阳他们要明天早上才走,但有些单位和机构于今天九号的早上就动身出发了。

    “我真的很难想象原本预计要五到十年才能研发出来的第三期导弹居然现在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关键听说赵阳同志只研究了区区两个多月!”

    说话的是金老空气动力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周容生,他此刻不住感慨。

    在原本历史轨迹上,金老规划的导弹工程分成了三期,也就是三步走。

    第一步是先研发射程六百公里左右的近程弹道导弹,它的战术要求是能攻击到海峡对岸纵深目标,或者是在山东半岛能直接攻击到南高丽。

    第二步的想法是,在通过第一步的过程中,借此突破弹道导弹和火箭所必须的关键技术,例如火箭发动机、燃料系统、惯性陀螺仪以及全套装置的惯性制导系统。

    然后研发出能够可以从我国本土直接打击至霓虹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约莫两千公里以上,这种弹道导弹必须要具备搭载原子弹的能力。

    第三步就是远程或超远程的洲际弹道导弹,能够直接从我国本土打击至大洋彼岸的丑国!

    “容生,人是天才嘛,天才总是难以想象的,不能常理度之。”

    回话的是对面的一位二十七八的年轻人,他跟周容生是目前一块工作的同事,也是当年一块出国留学的同学。

    而提及赵阳,两人也仅仅只是惊叹一会罢了,在国外,他们见过的天才属实不少,真要比起来就太打击人了。

    “你们看,上边写的这台发动机的光涡轮泵就占用了整台发动机重量的四分之一,是不是太笨重了?”

    车厢内共有八人,有人惊呼一声,吸引了其余人的目光。

    众人看向对手中的厚册子,那是金老下发由赵阳给出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资料文件。

    “我觉得应该是有我们没想到的因素在内,让我想想,涡轮泵占比这么大,它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文件,主要负责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压入燃烧室,而燃烧室的压强又很高,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要产生很大力量的部件,结合它的射程,我觉得倒是觉得还算合理。”

    有发动机设计小组的技术大拿给出了分析。

    而赵阳的这份技术资料文件其实并不详细,最起码的,上边没有设计原理。

    这也是以防万一,进一步的详细资料要等到了酒泉基地才会下发到技术人员手中。

    “他的这个设计原理是对, 涡轮泵本身也在产生推力,不过涡轮泵工作时消耗的也是燃料!”

    说话的是一名担任副组长职务的中年男子。

    与此同时,就在隔壁车厢,负责制导系统这一块的几名技术人员同样在对资料上的技术惊叹不断。

    “我很好奇赵阳同志是参照哪个国家的实体导弹来进行设计原理的?”

    众人既有对技术方面的疑惑,越看越心惊,同时也有对赵阳本身产生的疑惑。

    有人接话道:“想我们之前无论是设计近程导弹还是中程导弹,都是参考苏连的实弹来进行,哪怕是德意志的V-2对我们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真是很难想象。”

    “不要再对赵阳同志好奇了,我们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份资料上说的制导系统探讨一下,争取在抵达基地后获得进一步资料能更快的吃透理解。”

    有人拉回众人的关注点,而对于制导系统,其实在这一块,是目前我国导弹制造领域最薄弱的环节。

    原因也不复杂,当初跟苏连关系恶化,制导系统这一块都还没来得及系统学习,苏连专家走的走,资料烧的烧。

    我国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只能依靠抢救烧残的资料进行摸索学习。

    过程很艰难,结果也很艰难。

    就好比说六零年进行导弹试射工作,他们在原先的探测仪器舱装上惯性陀螺仪和控制系统,当时加装的制导系统已是制导小组能拿出来最先进的技术了。

    结果火箭是倾斜三十五度上天的,然后大致向西飞了一段距离,然后又一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向东飞行。

    等到了第二枚,更加悲剧。

    火箭先是拔地而起,然后在空中来了个旋转舞蹈,转了好几圈。

    接着飞行方向朝下,一头扎下来就像打桩机一样深入地面二十多米。

    试验场的工作人员和战士们整整挖了一个星期才从土里挖出一堆金属残片。

    “所以,这次是我们一雪前耻的大好机会,尽管技术是赵阳同志的,但我们如果能尽快吃透,难保不能改进甚至创新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尽管没有同事会说他们制导小组。

    但制导小组的技术人员人人都怀有愧疚和歉意。

    只觉得自己的工作没做好,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无论损失多大,我们都要把这枚导弹搞出来!”

    却说另一边,中南海,主席同志霸气十足的拍了下桌子,喊道。

    他是今天才收到赵阳给出的东风五洲际弹道导弹的说明资料。

    虽然主席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但基本的性能指标还是知道的。

    如果真的能够从本土就能打击到丑国,那么这枚洲际弹道导弹无论如何也要制造出来。

    “主席同志,这方面的工作事宜,学森同志已经跟赵阳同志作对接了,相信他们两个联手,这枚导弹不在话下。”

    总理见主席有些激动,心里十分理解,之前他初听闻赵阳说起时,也是这般激动。

    “希望能来得及,还有原子弹也能顺利制造出来!”

    相比总理的乐观,主席在冷静下来后,却暗自叹气,心头沉重。

    他不是赵阳,无法知晓未来我国是能够成功研发并点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拥有保障自身和平发展的能力。

    当下我国在国际环境中的处境可谓是十分艰险。

    跟苏连那边关系恶化不说,全世界现在都知道华夏在造原子弹,都在给华夏施加压力,迫使我们放弃核研究。

    以丑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天天喊着要给我们动外科手术,要投核弹给我们尝尝。

    要不是主席同志喊出全民迁移苏连的计划,从而暂时让愈演愈烈的局势得以缓解和僵持住,否则演化下去丑国会不会真的对我们投放原子弹,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