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3 蝗虫卵(上)【求月票】
沈棠这边并未抓住机会痛打落水狗。
倒不是她善,纯粹是因为没精力。
不计较中部盟军偷袭袁抚郡几处飞地那回,他们跟康国厮杀的一年多能分成三阶段,士气也是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低。从一开始的略占上风,锋芒逼人,康国防线岌岌可危,再到几处副战场战略失利,盟军主力被逼到揄狄山脉,最后又被撵着打出揄狄山脉,第三阶段开始,战线已经被康国强行推到盟军诸国境内。
再过半年,春夏秋冬都能凑齐两轮了。
康国这边也实在有些累。
沈棠需要抓紧时间整合兵力,巩固战线,将这口气缓过来,一时半会儿顾不上盟军。
盟军却没因此而心生庆幸。
战线都被推到自家了,有啥好庆幸的?
康国缓过劲来,等待盟军诸国的可就是疾风骤雨般的残暴进攻。又不是在自家地盘开战,自然不用束手束脚,能开大开大,能打砸就打砸。不是自己家的房子拆起来不心疼。
康国还不甩开膀子打?
这也意味着信息壁垒要被打破。
民间舆论成了被纸包着的火。
“噗——”
沈棠差点儿将一口粥喷出来。
捂着嘴咳嗽数下:“你说什么?”
人丁凋零的偏僻城池内,街上连鬼影都瞧不见几条,更别说人影了。中部盟军也是超级狠人,在沈棠兵马杀到之前坚壁清野,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带不走的全部打砸烧光。
城内外的井全部回填。
这么干还不够,又用人畜粪便污染地下水,沈棠命人打了几口临时水井,抽上来的地下水棕黄浑浊还泛恶臭,即便几次过滤烧煮,味道还是酸涩。这些水自然无法供应大军。
沿路三座城池皆是如此。
盟军根本不给康国留一点能用能吃的,青壮男女全部转移,留下零星一些老弱病残。
就在沈棠以为盟军做得够绝之时,盟军诸国王庭总能干出更突破下限的事情——耕地作物全被铲除,即墨秋在不少土壤深处发现了大量蝗虫卵,偏偏最近天气又很适合孵化。
这些蝗虫卵绝对不可能是自然有的。
为何猜测是人为的?
两军开战,一方坚壁清野不给敌人留下作物补充是基础操作,最常用手段就是火焚,一把火下去高效又彻底,哪里需要费劲巴拉用其他工具将作物毁掉?二者的效率不能比。
再加上蝗虫卵的分布……
密度已经超过正常范畴了。
要不是即墨秋有事没事外出找寻养蛊饲料,这个细节怕是不易发现。不过,这些都不是让沈棠喝粥失态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她发现自己又被人黑了,还是非常离谱黄谣。
“中部大陆不是自诩礼乐正统?”
这么搞,是不是太不要脸?
这时代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考走,文心文士和武胆武者仗着脚力之便,圈内消息流通比较快,普通人就不一样了。诸国王庭害怕士气崩塌,不是封锁民间消息就是篡改真实战况。例如杀敌三百就添加一个零,改为三千,例如大败就改为小败、小败改为平局。
溃逃也改成战术性撤兵,以图后谋。
总而言之——
死鸭子嘴硬,睁着眼睛说瞎话。
同时再派人去民间散播不实谣言,给沈棠造谣,说她杀人如麻、残暴不仁,罪行连桀纣之辈都拍马难及,又说她荒淫,三天就要采阳补阴两次,一次采补就需要三四个童男。
正因为她擅长黄赤之道,才能年纪轻轻修炼这么快,连文武双修的弊端都克服了。要不是走了歧路,为何前人就没一个成功?听说康国下到十一二,上到七八十,一听到她的名字就开始肾水不济腰子疼了。康国文武百官,啧啧啧,在她祸害下也变得蛇鼠一窝了。
简直淫乱得不能看了。
“……黔驴技穷,来来回回下三路。”
顾池掩下杀意:“招式虽老却管用。”
基于这些离谱人设,民间庶民更是开始轰轰烈烈二创同人活动,谁都喜欢往里面添加一些自认为不ooC的细节。谣言传来传去,民间都分不清夹带进去的私货源头在哪里。
别问——
问就是他们从别处听来的可靠消息。
庶民大字不识一个,不懂什么圣人教化,没什么擅长的本事,加上最简单的生存就耗费他们毕生精力,他们更没机会学习如何开启民智……这些都需要成本的,也就是门槛。
但,唯独裤裆那点事情不需要学。
也没有成本。
男男女女脱光了贴一块儿,自然而然就能循着本能找到道。人人都会,当然没门槛。
门槛越低的东西越容易传播开来,也越容易得到共鸣,这也是为啥黄谣总能有市场。
她嫌弃道:“但,这也太Low了。”
沈棠这些年没少被敌人造黄谣。她亲耳听到就打一顿,没听到的就当做不在意。黄谣这个玩意儿只能困扰在意它的人,以沈棠时至今日的地位权力,即便她真的荒淫又咋了?
她要索求,谁能拒绝?
这就是权力的恐怖之处。
自她之下全都可能成为献媚讨好的资源。
民间也不是全由中部盟军说了算,也有人对这些越来越离谱的谣言提出质疑,试图用事实拼凑出一个真正的沈棠。奈何真相太平淡,远没有这些谣言中的“沈棠”猎奇有趣。
更多人还是更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
顾池道:“不如杀鸡儆猴。”
沈棠摇头:“没必要,这些刁民不是杀几只鸡就能吓住的。你说刁民为何是刁民?愚民为何是愚民?答案都写脸上了,他们刁钻愚钝,心窍被蒙蔽了呗。一群长在井中的青蛙罢了,一出生看到的天就是井口形状,天长日久有了自己的判断。你就算当着他们的面砍百十颗脑袋,他们也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只会觉得你仗势欺人,欲盖弥彰。”
顾池也忍不住头疼。
谣言要是在康国境内还好,毕竟是自家主场,清扫流言也方便,但脚下是中部盟军诸国的国土,他们是客场作战站着劣势。主上心胸豁达不计较,顾池等人听着污言秽语受不了啊。沈棠宽慰他道:“庶民刁愚,罪不在民而在君。开启民智本就是君子分内之事。”
“主上,现在不是论道谈经的时候。”
这些话他能编出一箩筐。
沈棠笑道:“望潮,且宽心。”
顾池差点儿被她气了个仰倒。
“哎,现在要紧的是将这些蝗虫卵都处理好,免得虫卵孵化形成虫灾。”康国境内这些年虽无蝗灾却不代表沈棠不重视,要是蝗灾真的成了气候,便是康国也要头疼一番的。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也别问为啥不吃炸蝗虫,一人半斤蝗虫肉不就能消灭蝗灾了?事实上,这还真不行。
蝗虫虽无毒腺,更无能分泌毒液的气管,可一旦蝗虫大量聚集就会释放转化剧毒,还是一种神经毒素。食用它们?别说果腹了,没被毒死都是自家祖宗保佑外加八字够硬了。
为了杜绝蝗灾,康国也是想了许多办法。
民间的办法就是多养鸡鸭鹅,特殊年头官府还出面给一定财政补贴,庶民购买鸡苗鸭苗鹅苗能凑满减,官府还会统一收购。官府这边还会安排地方户曹官吏定时定期去进修。
进修什么?
自然是进修各种应对灾害的农家言灵。
其中针对蝗灾的言灵也有好几则。
例如【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这道言灵专门放火烧掉蝗虫跟蝗虫卵的,言灵引动的火焰不会伤害二者之外的生物。
可惜不是人人天赋都跟林风一般,那些任职各地户曹的文心文士学起来非常吃力。不过这些是他们的问题,康国王庭只负责出钱让他们进修,直到能熟练运用为止。定期还会抽查,保证他们的本事都真实有效且能稳定发挥。
偏偏军中并无擅长这些言灵的人。
除了沈棠。
可她也不能耗费大量精力在这事儿上面。
如果只是一地有这么多虫卵还好,可偏偏是好几处,坚壁清野过的地盘无一幸免。沈棠看得出来,中部盟军这是要死也要拖上她一起死。无奈下,她只能将进攻脚步再缓缓。
只是,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
虫卵孵化看温度,不看沈棠的风度。
这会儿去后方康国抽调擅长农事的官吏不切实际,消息一来一回,虫卵该孵化都已经孵化了,兴许还有富裕时间,成群结队祸害好几个郡县。沈棠在舆图上面比划了好几下。
“……其实,还有更适合的人选。”
顾池几人一时也猜不到。
唯独褚曜仍是一副胸有成竹模样。
有一人求教:“此人是谁?”
“令德啊。”
“令德?可林侍郎不是奉了王命……粗略一算,似年多未见了……”康国阵营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个儿同僚去干嘛了。这点也好理解的,初高中一个班也才三四十号同学,朝夕相处将对方的名字跟脸对上就算关系比较近了,谁能时时刻刻晓得同学日常轨迹呢?
康国文武百官可不只有百多人啊。
人事调动,任务派遣,一部分消息是公示的,一部分是只有少部分大佬才知道。林风时至今日地位,能完全掌控她动向的还真不多。
说话这人还在前线呆了近一年,主上要是不提她,有些人对这个名字都有些陌生了。
“林侍郎确实擅长此道,她若来,中部盟军的蝗灾之计确实能迎刃而解。可——”
眼下问题不是缺人是缺时间。
擅长治理蝗灾虫卵泛滥的,不只有林风。
时间宽裕的话——
不说搬来三位数,小两位数也有的。
沈棠道:“令德已经带人在路上。”
这个答案让众人吃了颗定心丸。
蝗虫卵泛滥的消息是昨儿下午才广为人知,主上今日便说林侍郎已在路上。以文心文士的脚力计算,只要林风不是在极南极北这些地方,应该能赶在蝗灾成气候之前抵达的。
殊不知,林风抵达时间比想象中更早。
她是在五日后抵达的。
一行人风尘仆仆。
为首的林风满身疲惫却难掩眉锐气。
因为要横穿战场,途径中部盟军控制的几个势力范围,林风一行人昼伏夜出,小心翼翼才脱离安全,距离主上秘密通知的目的地仅剩半日的路程。她大老远就瞧见地平线尽头的上空有万千气云翻腾,霞光弥漫,一派清正纯澈。
直到隔着两个山头隐约能瞧见旌旗飘摇。
林风这才松开紧绷的神经。
心中浮现莫大安全感。
“待会儿就能见到主上了。”
尽管她天天都能看到主上的化身子虚,可子虚的脸毕竟不是主上本尊,林风还是更喜欢主上的本相。听说老师也在,她更归心似箭。
“先原地休整,大家伙儿也累了。”
一行十数人原地休整进食恢复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