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铁骑东出犁庭辽东之策

第二日早上,大朝会。

武英殿内。

“陛下,”

李善长手持玉笏,

率先出列,

“太子殿下漠北大捷,

犁庭扫穴,伪元覆灭,

北庭都护府已立根基。

然辽东及更北苦寒之地,

女真、兀良哈诸部,

依附北元残渣,

散若沙砾,疥癣之疾,

久必成患!

吾儿李祺所奏‘趁胜东出,

犁庭扫穴’之策,

臣以为,

乃长治久安之基!”

他顿了顿:

“仿漠北‘以点控面’之成例。

着工部,

速调营造司精干吏员及匠户五千,

携水泥配方、新式农具图谱、青贮之法详解,

随军北上!

于辽东水草丰美之地、山川隘口、交通要冲,

择址广建棱堡、驿站!

墙体需厚一丈,

外掘深壕,

内设仓廪、兵营、火炕,

务求一堡屯兵数百,

可御严寒,据守经年!

此乃钉入辽东之铁楔,

控扼万里之根基!”

“兵马未动,粮秣先行。”

刘伯温手持玉笏,

踏前一步,补充道,

“辽东苦寒,路远难行。

着户部即拨专银百万两,

征调关内、山东、河南精壮民夫五万,

四轮大车三千辆!

于山海关外,

先行设立三大转运仓:

宁远、广宁、开原。

自关内调运粮米五十万石,

腌肉十万斤,

干菜二十万担,

新收土豆三十万石,

并御寒棉衣十万套

,皮帽毡靴五万副,

囤积于此!

大军未至,粮道先通,

方无后顾之忧!”

他看向兵部尚书:

“兵部当速遣精干将领,

率步卒三万,

精骑一万,

前出至辽河套平原,

择地势高亢、背风向阳处扎下硬寨!

一为大军前锋,

二为后续堡垒建设提供屏护,

三则震慑沿途观望部落,

使其不敢妄动!

此部需携神机营轻型臼炮百门,

火箭千支,

遇小股袭扰,雷霆击之!”

朱元璋微微颔首,

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

“善!工、户、兵三部,

依韩国公、诚意伯所奏,速办!

延误者,斩!”

“臣等遵旨!”

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

齐声应诺。

“人才为治国之本。”

李善长继续道,

“辽东地广人稀,部落杂处,

非仅军镇可定。

着吏部,

速从近三届进士及举人中,

遴选通晓农桑、水利、营造、医道之干才,

三百人!

尤重匠科、医科优异者!

另,征召,

熟知辽东地理、气候之老农、猎户、采参客百人,

充作向导顾问。

此批人员,即刻集中于金陵格物院,

由诚意伯亲自主持,

进行为期两月之特训!

授辽东风土人情、疫病防治、简易蒙语女真语,

新式农技、青贮饲料改良之法!

待大军扫荡廓清,

此批人才,

即分赴各新建堡垒、屯田点,

专司民政教化、推广农技、传播医道,

使归顺之民知我大明恩德,

安居乐业!”

刘伯温接口:

“陛下,辽东酷寒,尤胜漠北。

白灾、黑灾频发。

太医院需精选通晓伤寒、冻伤、疫病防治之良医百人,

携足量姜、桂、附子等驱寒药材,

随军听用。

并编撰《辽东寒地卫生防疫要略》,

刊印分发各营、各堡!

人命关天,不可不慎!”

“准!”

“太医院、户部协办!药材务必充足!”

“屯田乃久安之基。”

李善长最后道,

“着工部农桑司,

会同诚意伯所辖钦天监,

精通天象者,

速遣精干小队,

携新式测绘仪器,

前出辽东!

详勘黑土分布、水源丰沛、日照充足之地。

结合老农经验,

选定首批屯田点!

试种耐寒之粟、黍、荞麦,

及新推之土豆!

摸索辽东寒地耕作之法,

待扫荡毕,

即刻移民实边,

授田耕种!

使军粮可就地补充,

边民有恒产可依!”

朱元璋听完,

霍然起身:

“善!诸卿所议,深合朕心!

辽东之地,地虽苦寒,

然沃野千里,

山林丰茂,

乃我大明东北之屏障!

今以雷霆之势扫荡,

再以堡垒屯田控扼,

辅以汉化仁政,

必使其永固!

此乃继漠北之后,

又一开疆拓土之功!

着内阁即刻拟旨,

发往漠北行在!”

“李祺!”

“臣在!”

李祺踏前一步。

“命你携此方略及朕之手谕,

即刻骑乘神雕,返回漠北!

交予太子及诸将!

令其依策而行:

李文忠率步卒主力押俘南归,

参与迁都盛典!

太子朱标坐镇和林,总揽北庭!

燕王朱棣、骠骑大将军李祺,

率徐辉祖、耿璇、王保保等,

统精骑五万,

归义军精锐两万,

神机营轻炮队,

自和林东出!

犁庭扫穴,荡平辽东!

务必于深秋之前,

肃清顽敌,会师山海关!

不得有误!”

“臣领旨!定不辱命!”

李祺抱拳。

......

坤宁宫,东暖阁。

王敏已换下戎装,

穿着一身鹅黄襦裙,

外罩杏色比甲,

少了几分草原的飒爽,

多了几分江南的柔婉,

只是眉宇间那股英气依旧。

临安一身绯红宫装,

像只不安分的雀鸟,

绕着李祺转来转去。

刘璟则是一袭淡青罗衫,

安静地坐在一旁,

手中捧着一个锦囊。

“祺哥哥!”

临安一把抓住李祺的胳膊,

小嘴撅得能挂油瓶,

“刚回来一天!

就又要走!

辽东那么远,那么冷!

听说还有吃人的大虫和野人!

我不许你去!”

李祺无奈地揉了揉她的发顶:

“静儿乖,军令如山。

扫平辽东,大明东北才能永固。

等打完这一仗,迁都北平,

哥哥天天陪你们。”

“哼!说话算话!”

临安眼圈微红,

从袖中掏出一个小巧的鎏金手炉,

塞进李祺手里,

“这个给你!

里面加了上好的银霜炭,

能暖和一整天!

不许冻着!”

李祺心中一暖:

“好,哥哥一定天天抱着。”

刘璟款款起身,

走到李祺面前,

将手中的锦囊递上。

锦囊是素雅的云纹缎,

针脚细密,

一角绣着一个小小的“璟”字。

“祺哥,”

她声音轻柔,

“辽东苦寒,瘴疠之地。

此囊内是璟儿亲手配制的‘辟瘴防疫散’,

含苍术、艾叶、雄黄等物,

随身佩戴,可驱秽避疫。

还有……一枚护身符,

是璟儿在栖霞寺求的,

住持大师开过光……盼君平安。”

李祺郑重接过,

锦囊入手温润,

药香隐隐。

“璟儿费心了,”

他深深看着刘璟,

“有你们在,我定平安归来。”

王敏一直安静地看着,

此刻才走上前。

她没有多言,

只是伸出手,

用力替李祺整了整本就笔挺的衣领,

动作干脆利落,

一如她草原纵马时的模样。

“李祺,”

她抬起头,

明亮的眼眸直视着他,

“辽东林密雪深,

不比草原开阔。

遇事别逞强,

还有……你那身蛮力,

收着点用。”

她顿了顿,

脸上飞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

声音低了几分,

“……早点回来。

我……我们在北平等你。

皇后娘娘说了,

要亲自……亲自给我们主持婚礼呢。”

李祺看着她微红的脸颊,

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忍不住伸手,

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

“放心,至于婚礼……”

“等我回来,

咱们生他十个八个胖小子!”

“呸!谁要跟你生!”

王敏瞬间闹了个大红脸,

作势要拧他耳朵,

手伸到一半,

看到旁边抿嘴偷笑的临安和刘璟,

又讪讪地收了回来,

只狠狠瞪了他一眼。

“哈哈哈!”

李祺畅快大笑。

他张开双臂,

将三女轻轻拢入怀中。

“等我回来!”

他最后深深看了她们一眼,

转身,大步流星走出东暖阁。

宫门广场。

沙雕巨大的身影早已等候多时。

李祺翻身上了雕背,

最后回望了一眼巍峨的宫阙。

“雕兄!起!回漠北!”

“咕噜噜——!”

沙雕庞大的身躯,

冲天而起!

地面迅速远离,

宫阙楼宇、应天城,

在视野中急速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