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他日……孤要这碑文所指,直至东海之滨!
朱标猛地转头,看向李祺,
眼中带着询问和压抑的怒火:
“祺弟?你……”
李祺迎着朱标的目光,
又扫视了一圈周围愤怒的将领,沉声道:
“标哥,诸位将士!
此刻渡河,痛快是痛快,但绝非上策!”
“李祺!你什么意思?”
朱棣怒视着他,
“难道就任由这群棒子嚣张?我大明威严何在?”
常茂也瞪着眼:
“就是!祺哥儿!你怕了不成?”
李祺摇摇头,目光锐利地指向对岸:
“非是怕。而是时机未到,得不偿失!”
他语速加快,条理清晰地分析道:
“其一,我军主力鏖战漠北、扫荡辽东已近一年,
将士疲惫,粮草辎重消耗巨大。
辽河虽不算太宽,但对面地形不明,
高句丽经营多年,必有防备。
仓促渡河强攻,胜负难料,
即便胜,也必是惨胜!
损我大明元气!”
“其二,”他手指向身后广袤但荒凉的辽东大地,
“我们刚刚才把野人扫荡干净,这片土地百废待兴!
若此刻与高句丽开战,我们打下的这些地盘怎么办?
舍弃?可惜!
不舍弃?就需要分兵驻守,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
我们现在有这个余力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看到朱标眼中的怒火稍退,陷入沉思,继续道:
“其三,辽东的女真大部,
这才是我们眼下的重点!
若不肃清此隐患,辽东之路未通?更遑论渡河远征?”
“标哥,诸位!我的意思是——让他们蹦跶!
最好是我们大军撤回之后,他们必然蹦跶得更欢!”
“什么?”
朱棣不解,
“撤回?那这口气就这么咽了?”
“当然不是咽了!”
李祺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是让他们先替我们‘干活’!”
他指着对岸那片土地:
“让他们以为我们暂时无力东顾,让他们安心!
让他们继续开垦土地,建设城池,积蓄粮草!
让他们把这片土地经营得富庶些!”
“等我们这边,”
李祺指向脚下的辽东,
“把女真大部,
彻底肃清,把迁来的百姓安置好,
开垦出良田,建立起稳固的卫所!
等朝廷迁都大典完成,国力更盛!
等我们的水师真正成军,有了跨海远征的能力!”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
“到那时!我们兵分两路!
一路水师,跨海直击倭寇!
另一路陆师,就以‘收复汉唐故土,惩戒不臣藩属’为名,
堂堂正正,从辽东出发,渡过这辽河!”
“那时,我们发兵的由头名正言顺!
我们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高句丽人替我们经营多年的土地、城池、粮仓,
都将成为我大明的战利品!
成为我大明子民享受的成果!”
李祺看着朱标,一字一句道:
“标哥,这就叫——坐收渔利!
现在把他们吓跑了,或者打残了,
谁来替我们开荒?
谁来替我们搞建设?
我们刚打下的辽东,
那么多地方需要移民开垦,
光安置百姓、开荒种地就要耗费多少时间精力?
哪还有余力立刻去经营对岸?”
他最后压低声音,
带着一丝戏谑,只有身边的朱标、朱棣几人能听清:
“让这些棒子们,好好干!
好好替咱们大明开荒种地,修桥铺路!
等他们把家底攒厚实了,
咱们再来取,岂不美哉?”
朱标眼中的怒火早已平息,
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
以及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他缓缓松开紧握的拳头,目光再次投向对岸。
那些高句丽骑兵似乎觉得无趣,
正拨转马头,准备离开,
临走前还不忘朝着这边又射了几支无关痛痒的箭矢,
挑衅意味十足。
朱棣和常茂等人也冷静下来,
仔细琢磨着李祺的话。
虽然心头那股恶气还没出,
但李祺的分析句句在理,直指要害。
是啊,现在打过去,除了出口气,能得到什么?
一片需要重新投入巨大资源建设的烂摊子?
而放任不管,让高句丽人继续经营,
将来再一举拿下,收获的将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粮仓”!
“呼……”
朱标长长吐出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而深邃。
他拍了拍李祺的肩膀,转身面向众将,
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祺弟所言,甚合孤意!
传令三军,后撤十里扎营!
多派斥候,严密监视对岸动向,
但无令不得擅渡辽河!
违令者,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辽东广袤的土地:
“当务之急,是巩固辽东!
肃清残敌!安置移民!开垦荒地!
将这片汉唐故土,真正变成我大明稳固的疆域!
变成未来东征的坚实跳板!”
“至于河对岸……”
朱标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望向高句丽骑兵消失的方向,声音不高,
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将领耳中:
“且让他们……再得意些时日。”
他转身,再次看向那块被高句丽箭矢崩掉一小块的界碑。
他走上前,用手中的马鞭,
轻轻拂去“明”字上的灰尘和石屑,
动作轻柔,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
“日月所照,皆为明土。”
朱标低声重复了一遍碑文,
然后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
望向遥远的东方,
那里是朝鲜半岛,
是倭国,
是更广阔的海洋。
“今日刻石于此,他日……孤要这碑文所指,直至东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