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弩箭为梯

朱标站在残破的南门城楼上,

目光扫过这座,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汉唐故城。

城中秩序在明军的强大武力下,逐渐恢复,

幸存的百姓,带着劫后余生的茫然与一丝微弱的希望,

在士兵的引导下清理废墟,掩埋尸体。

“标哥,”

李祺走到朱标身边,递过一个水囊,

“辽阳已下。接下来如何行动?”

朱标接过水囊,猛灌了几口,

清凉的水压下喉间的血腥气。

他望向南方,眼神锐利:

“辽阳虽克,然辽东女真诸部,盘根错节,未必尽服。

辽阳周边,尚有大小部落依附于此城,

需逐一扫荡,肃清残敌,稳固后方。

传令下去,休整三日,

留下耿璇率五千兵马驻守辽阳,

安抚百姓,修缮城防。

其余大军,随孤继续南下!”

“诺!”李祺抱拳应道。

......

三日后,大军开拔。

以朱棣为左路,常茂为右路,李祺为先锋,

朱标自领中军,

如同三股钢铁洪流,

以辽阳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扫荡。

朱棣一路,专挑那些地势险要、负隅顽抗的硬骨头。

他手段残酷,

但凡遇到抵抗,便是火攻烟熏,强攻硬打,

所过之处,女真部落要么被连根拔起,

要么在血与火的威慑下,跪地投降。

常茂则充分发挥火力优势,

神机营的火炮和火箭,

成了他开路先锋,遇到聚落,

往往先是一轮炮火覆盖,再辅以骑兵冲杀,效率极高。

李祺凭借脑海中的环境面板,

精准定位,长途奔袭,以雷霆之势拔除一个个据点。

大军所向披靡,沿途的女真部落闻风丧胆。

顽抗者,被无情碾碎;

识时务者,献上牛羊马匹,表示归顺。

辽东大地,在明军的铁蹄下,

正被一寸寸纳入大明的版图。

......

半月后,大军兵锋直指辽东腹地另一座重镇——鞍山城

(此处为虚构地名,代表辽东女真另一重要据点)。

鞍山城,扼守南北要道,

规模虽不及辽阳,却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其城墙同样依山而建,部分基座可见前朝条石,

但主体明显是女真占据后,

用夯土和青砖多次加固而成,显得更为厚实。

更令人头疼的是,鞍山城的守将,名叫阿勒坛,

此人并非纳哈图那样的莽夫,心思更为缜密。

“报——!”

斥候飞马回报,

“殿下!鞍山城守军戒备森严!

城墙上堆满了滚木礌石,

护城河也被拓宽加深!

更……更麻烦的是,他们的城墙似乎……似乎被加厚了!”

朱标眉头微皱:“加厚了?”

李祺在一旁沉声道:

“看来辽阳城破的消息已经传来。

这阿勒坛吸取了教训,知道我们火炮厉害,

提前加固了城防。”

“哼,加固了又如何?”

常茂策马上前,瓮声瓮气地道,

“殿下,给臣一天时间!

让神机营把炮架起来,照样给他轰开!”

朱标点点头:

“常茂,命你神机营立刻构筑炮兵阵地,集中火力轰击鞍山城南门!

孤倒要看看,他这城墙能有多厚!”

“得令!”常茂领命而去。

很快,神机营的炮队在前沿阵地展开。

一门门沉重的“大将军炮”被推上炮位,

黑洞洞的炮口,

对准了鞍山城,那明显比辽阳更为厚实的城墙。

“装药!”

“装弹!”

“目标——鞍山城南门城墙!预备——放!”

“轰!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炮声再次响起!

炮弹呼啸着砸向鞍山城墙!

然而,这一次的效果,

远不如轰击辽阳时那般震撼。

“砰!砰!砰!”

炮弹砸在城墙上,发出沉闷的巨响,砖石碎屑纷飞,烟尘弥漫。

但硝烟散去后,城墙主体依旧屹立!

只在表面留下一个个,

深浅不一的凹坑和裂痕,远未达到崩塌的程度!

“他娘的!”

常茂看着效果,气得直跺脚,

“这墙是拿什么夯的?这么硬!

再来!给老子集中轰一个点!”

第二轮!

第三轮齐射!

炮火更加集中,炮弹如同雨点般,

砸在城墙的同一区域!

“轰隆隆!”

一阵剧烈的摇晃后,城墙表面被轰塌了一大片,

露出了里面更为厚实的夯土核心!

但,也仅此而已!

那夯土层异常坚硬,炮弹砸上去,只能留下一个深坑,

却无法将其彻底洞穿!

更别提轰开一个,可供大军突入的缺口了!

“停止炮击!”

朱标脸色阴沉地命令道。

他看得清楚,这样轰下去,

只是徒耗炮弹,收效甚微。

常茂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脸上沾满了火药灰,又急又怒:

“殿下!这破墙太厚实了!

咱们带的炮弹……怕是经不起这么耗啊!”

朱棣在一旁看着,也是眉头紧锁:

“大哥,强攻硬打伤亡太大。

这城墙加高加厚,云梯都难架稳,守军又在上面虎视眈眈……”

朱标沉默不语,目光扫视着鞍山城防。

城头上,女真守军显然也看到了炮击效果不佳,

发出阵阵带着嘲弄意味的呼喝。

守将阿勒坛的身影出现在城楼,

远远望去,似乎还带着一丝冷笑。

“标哥,”

李祺策马靠近,低声道,

“强攻伤亡必然惨重。

我观其城墙虽厚,但并非全无弱点。”

“哦?祺弟有何妙计?”朱标精神一振。

李祺指着鞍山城的城墙道:

“此城依山而建,西侧城墙与山体结合处,

为了稳固,并未完全垂直,

有一段坡度相对较缓。

而且,其城墙高度,约三丈余,

我们的破城弩,

射程和威力足以将特制的重型弩箭,钉入其墙体!”

朱标眼中精光一闪:“你是说……”

“对!”李祺点头,

“我们可以集中所有破城弩,

瞄准那段缓坡城墙,发射特制的重型踏橛箭!

只要数量足够,形成一条由弩箭构成的‘箭梯’,

精锐士卒便可攀援而上,直取城头!”

“妙!”

朱棣在一旁听得拍案叫绝,

“弩箭为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朱标略一沉吟,立刻做出决断:

“好!就依祺弟之计!常茂!”

“臣在!”

“命你立刻调集军中所有破城弩!

集中至西侧阵地!

准备特制重型踏橛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