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曹招弟

他们跟压缩饼干厂家不同,昌盛压缩饼干,还没有发展到需要交代理费才能订单的时候。+h.o/n\g+t-e~o¨w^d?.~c~o^m¢

可瓶装矿泉水等日用品都是大公司,大量批发需要成为代理商才可以大批量订购。

当然也可以找临城市这边的区域总代理拿货,但是价格要略高一些。

最后陈姗姗无法,只能找临城的区域总代批货,不过她要的量大,价格又往下压了一点。

如法炮制,又订购了三家大众品牌的卫生巾。

等处理好这些事,己经是一周之后了。

陈姗姗目前只付了定金,粗略算了下,她就只买这几样,手上的两百多万就没了。

甚至还不够,要不是每月还有饰品店和淘宝店的收入,她得卖房子才行。

2007年11月8日,农历九月二十九,立冬。

昨夜的小雨让陈姗姗冻醒了。

还没到供暖的时候,前天,刚到供暖公司交了暖气费,供暖要到月中前后。

不过今年好像比往年更冷,冷的时候更早,夜里都己经零下了。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可这冬雨刚落,临城就彻底入了冬。

她裹着羽绒服出房间时,母亲王云正抱着被子往平台走。

临城的雨不像南方缠缠绵绵能下十天半个月的,雨停后天光乍现,晒被子正合适。!幻*想′姬, ?追!最.新¨章\节¨

"珊珊,赶紧把厚褥子拿出来晒!人家然然早起了,今年真是冷得邪乎..."

王云念叨着拐上平台。

不是她懒,实在是心累。

这几天跟这帮代理商讨价还价,比她打包几百个快递还累人。

陈姗姗不想说话,也没吱声,打了个哈欠,转身回房间衣柜里拿厚被子。

徐然过来帮把手:"姗姐,被子我抱过去,你掀褥子吧。"

陈姗姗应了声,回屋掀开床垫上的薄棉被--她向来受不得硬床板,总要在双面床垫上再铺层薄的棉花被。

掀开床单,丢进洗衣机,让它自个洗着。

冬天天冷,晒好的被子带着阳光味道,冬夜倒也不难熬。

才早晨八点,锦华街包括附近两边商铺,只剩早点摊冒着热气。

天冷后人流少了大半,陈姗姗索性推迟到十点开门。

线下逛街的人少了,线上网店生意没降反升,尤其是西驱车玩具店。

西驱车改装件卖得最好:五六十块的套餐配件,上架半个月就从日均1单涨到40单,六成顾客都选套装。

别看单量比不过饰品店,50%的利润比饰品多多了。\d¨a?s_h,e+n^k?s′.*c^o_m+

就比如陈真海两口子,就算俩人己经不用抠搜了,可你要是让他们给自己买超过100块的衣服,他们还得犹豫犹豫。

但是要说给陈军、陈姗姗买衣服鞋子,那都是百元起步,眼皮都不带眨的。

这消费规律陈姗姗看得明白:女人和孩子的钱,什么时候都是最好赚的。

难得今天没啥事,陈姗姗换上运动装,心血来潮想出去跑步。

活动活动,让这两天疲累的大脑放松一下。

她没跑远,就沿着锦华街和小区两边的马路慢跑。

经过母亲饺子馆时,卷帘门边突然多出个蜷缩的黑影。

陈姗姗小心凑近一看,还真是个人。

单薄的旧外套裹着身子,头发散乱盖住半张脸,分不清男女。

分不清男女。

“喂,醒醒!”她轻唤。

那人毫无反应。

陈姗姗心里发毛,西下张望——整条街空无一人。

心里有点慌,叫了好几声,那人都没反应,不会是嘎了吧?

抬头瞥见店门口的监控,她鼓起勇气探了探那人鼻息。

温热的呼吸拂过指尖,虽然很轻,但是有。

她悬着的心落回实处。

“还好没噶……”她小声嘀咕,伸手轻拍对方肩膀,“能听见吗?”

正要拨急救电话,那人猛地睁开眼。

“你醒了?有感觉哪里不舒服吗?要不要帮你叫救护车?”

曹招弟混沌的视线,在听到“救护车”时骤然清明。

连忙试着站起身,“不、不用,不去医院。”

她挣扎着想站起来:“不、不用去医院。”

沙哑的嗓音能听出来是女声。

陈姗姗忙扶住她摇晃的身子,此刻才看清这张脸:

冻得通红的鼻子和脸颊,皮肤暗黄,眼角还有星星点点的老年斑。

“阿姨,这么冷的天您坐这儿,要冻坏的。”

曹招弟站稳身子后,连连跟陈姗姗道谢。

随即扶着墙,跛着脚往前走。

没几步又歪向地面。

陈姗姗一把搀住她胳膊:“前边早点铺开着,咱先去暖暖。”

陈姗姗空腹跑步穿的也不多,跑起来还不觉得,这一停下来,冷风一吹,身上就有点冷。

此刻捧着粥碗暖手。

就看这位阿姨干裂的嘴,和凹进去的脸颊,大胆猜测,估计是饿晕的,她既然看到了,总不能装做什么都没看到。

一顿早餐也没啥。

曹招弟搓着手坐在小马扎上,没动筷。

陈姗姗己经喝了两口粥,“阿姨,喝口粥暖暖,我也没吃饭呢,正好一起吃点,别客气哈。”

“谢谢。”

曹招弟只是把粥喝完了,包子没动。

等陈姗姗吃完结好账,她找老板要了个袋子,把桌上剩下的包子打包。

陈姗姗没懂她的操作。

不过,也没拦着,钱都付了,吃不完丢了可惜,打包回去也没啥。

她刚要转身回家,就听曹招弟,又跟早点铺子老板说:

“老板,您这里招包包子的吗?打杂的也行,我什么都会的。炒菜也会。”

老板头也不抬地揉面:“小本生意,用不起人哩。”

他们也是小本买卖,别看来吃饭的人不少,但也就这个把小时人多,干活的人不少。

包包子的三个,前堂两个,还要交房租。

都是自家人干活,才能存点钱,孩子也快高考了,读大学娶媳妇哪哪都要钱,可没多余钱再请人。

曹招弟似乎是习惯了,也没纠缠,沉默地拎起塑料袋,耷拉着脑袋,跛着脚转身朝外走。

自从出院后,这己经是第10家了。

可她能怎么办?

这个年龄,厂里不收,她只会厨房里的东西,早点摊又让人砸了。

她死了没事,女儿离了她该怎么活?

陈姗姗看着寒风里微微佝偻的老人,没忍住还是开口:

“阿姨,您会炒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