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见孙思邈,高俅急奏
宣武四年,三月十九日。
甘露殿。
寅时正。
李承乾召见孙思邈。
经过百骑暗中核实,孙思邈确实人在长安,并为长安百姓治病。
李承乾令太医署太医令刘陵亲自邀请孙思邈入宫。
直到今日,孙思邈才有闲暇,并同意入宫见李承乾。
孙思邈,身量中等,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靛青色粗布宽大长袍。他的面容清瘦,肤色是微褐色,皱纹已然爬上了眼角与额际。
最令李承乾注目的是孙思邈的双眼,那双眼睛里丝毫不见浑浊,反而明亮、澄澈如山间清泉,目光沉静而深邃。
“草民孙思邈参见陛下。”孙思邈打量了一眼李承乾,就拱手行礼道。
李承乾微微颔首,“孙先生,朕等你来这里,还真是不容易。”
“让陛下见笑了,草民心中,患者为重。而陛下之事,可以缓缓。”孙思邈说。
李承乾让无禄打探过孙思邈在长安治病的所有经历,对于眼前这位真心为民的仁心医者,他是非常尊敬的。
“朕的母后,还有皇妹小兕子,她们都患有一些太医署的太医们都束手无策的病症,需要孙先生出手救治。”李承乾直接开门见山道。
孙思邈闻言,以手抚须,沉吟片刻,说:“敢问陛下,需要草民如何救治?”
李承乾一怔,说道:“孙先生才是医者,问医于朕,岂不是有些......总之,此事有劳孙先生了。”
孙思邈沉默须臾,方道:“早年间,草民曾为长孙太后看过病。她患有气疾,想必小公主身体虚弱,也有气疾之症......”
李承乾面露诧异。
对于孙思邈说的这件事,他完全没有什么印象,也不曾听过长孙无垢提及过。
“此事,朕并不知情。”李承乾如实说道。
孙思邈继续说道:“没想到长孙太后倒是牢记草民当时之言,是草民不让长孙太后将此事告知他人的。”
李承乾没有接话,而是转移话题道:“孙先生,关于母后气疾之症可以后面再治,当务之急是母后她受了重伤......急需孙先生医治。”
孙思邈点了点头:“陛下至孝,属实难得。况陛下在民间有宣武仁皇帝之美名,草民愿意为陛下效劳,必当竭尽全力救治长孙太后所有病症,以及小公主气疾之症。”
李承乾满意地看着孙思邈,笑道:“既如此,朕的母后,还有皇妹小兕子就拜托孙先生了。”
“草民定当竭力而为。”孙思邈郑重地说道。
“一应药材,皆从太医署出。太医署上下,皆可听从孙先生之令。”李承乾正色道。
孙思邈重重地点了点头。
“劳烦陛下派人带草民去长孙太后居所。”孙思邈恭敬地向李承乾行了一礼。
李承乾召来无禄,对无禄说:“由你带孙先生前往立政殿为母后治病,孙先生有什么要求,都满足他,其他人不得阻拦。还有,让太医署一众太医也去立政殿,让他们听从孙先生行事。”
“诺。”无禄躬身回道。
下一刻。
无禄便带着孙思邈离开了甘露殿,往立政殿的方向而去。
李承乾唤来无福,问:“高句丽使团,还有百济使团、新罗使团,他们是不是快到长安了?”
无福没有丝毫迟疑,回道:“据内侍监交代,这些使团明日可抵达长安。”
李承乾微微点头,说:“你去内阁那边一趟,让寇卿他们为朕挑一个日子,朕抽时间见一见这些使团。”
“诺。”无福应道。
李承乾目送无福离去后,就倚靠在龙椅上,思索着一些事情,眉头紧皱。
......
大安宫。
李世民心急如焚地站在殿门前,目光透过重重铁甲,射向了立政殿的方向。
他已经获悉了长孙无垢病重的消息,这让他茶不思饭不想。
只是,眼前的这道门,拦住了他。
他根本没有机会能够出去见他的观音婢。
这一刻,李世民多么害怕他的观音婢就此撒手离去。
一旁坐在伏案旁看书的李渊,见此,则是摇了摇头。
但他心中也是有些担忧。
对于长孙无垢这个儿媳,他没有什么可说的。
至少,她对他还是很不错的。
这个逆子之所以知晓长孙无垢的事情,还是他一时不察说漏了嘴。
看到李世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他心绪极为复杂。
不过,这个逆子再怎么急都没有用,没有高明同意,他永远也出不了这个门。
解铃还须系铃人。
可是,高明他会同意吗?
依他来看,大概是不会同意的。
昔日因,今日果。
没什么好说的。
只能自作自受。
熬一熬,或许,也就过去了。
“岂有此理?”李世民涨红着脸,忿忿不平。
李渊瞥了一眼李世民,又重新将视线放在了书上。
李世民在殿内走来走去,眼睛时不时地看向立政殿的方向,心中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曾经和长孙无垢的所有美好记忆,他的眼眶不知不觉间有些发红。
下一瞬,虎目含泪。
......
无福从内阁回来向李承乾复命后,就在殿内躬身候着,而李承乾已然在思索着一些国事上的问题。
忽然。
“陛下,柴将军在殿外求见。”
甘露殿内响起无福的声音,让李承乾微微皱眉。
柴绍?
他怎么又来了?
李承乾思索片刻,便道:“不必见了,让他直接去大安宫就行。”
“诺。”无福出了殿外,将李承乾的话转述给柴绍,尔后,柴绍离开了。
在柴绍离去不久,百骑的人手持一份密奏,匆匆地来到大殿。
“参见陛下,陛下万年!”
“平身。”
百骑说:“回陛下,这是工部尚书从汴州派人八百里加急送给陛下的,由陛下定夺。”
李承乾瞥了一眼无福,无福立即趋步至百骑身旁。
然后,无福从百骑手里接过密奏,再躬身上前几步,走到李承乾面前,双手呈递给他。
李承乾接过后,直接在伏案上摊开来看。
然而,匆匆一扫,在看完整个密奏后,李承乾脸色顿时有些难看,目光阴沉如水。
“这汴州刺史林申真该千刀万剐!”李承乾冷声道。
骤然间,整个甘露殿,为之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