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处置之法,开战条件

狄仁杰被李承乾一直盯着,沉默不语。

李承乾将目光收回,又看向刑部尚书章衡。

须臾。

李承乾这才开口道:“大理寺会同刑部,十日内厘清林申所有党羽。五品以上押解进京,余者就地斩立决。涉事世族子弟皆除仕籍,永不录用。”

“诺。”狄仁杰与章衡齐声应道。

“御史台,还有门下省,巡按河南道、河北道,还有王卿,这京兆府也要严查,凡与林申有岁礼往来者,若是自首罚俸三年,若隐匿者,以同谋论处。”李承乾目光幽幽地说道。

话音刚落。

魏徵就开口道:“陛下,这诛连是否太过......”

李承乾目光如刀,看向魏徵,说:“魏卿,朕觉得并不为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起百姓来说,这些助纣为虐、互相包庇的官员,皆该杀!官员的命是命,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吗?只有让天下为官者头上时刻悬挂着一柄随时可落下去的斧刃,他们才会心存敬畏而对朕敬畏、对朝廷敬畏、对万民敬畏,朕之良苦用心,魏卿可否明白?”

魏徵怔在了原地,无言以对。

王安石则是出声道:“陛下英明!陛下施仁德的对象是百姓,而不是豺狼。”

魏徵闻言,沉吟片刻,附和道:“陛下英明。”

李承乾微微颔首。

“陛下,关于陛下见百济、新罗、高句丽使者团一事,臣等认为五天后,陛下再见他们为妥。”寇准上前一步,正色道。

李承乾问:“为什么是五天后?”

寇准答:“那渊盖苏文一事,还需要收尾,而且,必须让高句丽使团相信渊盖苏文所做之事皆与高句丽无关,仅代表其个人。”

李承乾瞥了寇准一眼,淡淡一笑:“尔等是希望高句丽放弃渊盖苏文?”

“陛下圣明!”杜如晦率先开口道。

其余之人皆一一附和道:“陛下圣明!”

李承乾沉默稍顷,方道:“大唐休养生息已有数年,朕想问问诸卿,这休养生息还要持续几年时间方可?”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众人纷纷陷入沉思。

李承乾皱着眉头,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在他看来,群臣迟疑,也就是说,这大唐休养生息还得继续一段时间才行。

就在这时。

魏徵率先开口道:“陛下,休养生息一事,不可操之过急,还需耐心等待。为君者,最忌讳的就是急躁,望陛下明察。”

李承乾听着魏徵这话,下意识地蹙了蹙眉头,但他没有出言反驳。

杜如晦似乎看出了李承乾所想,他琢磨了一会儿,就站出来说道:“休养生息是为了积蓄大唐国力,但什么样的国力才是可以结束休养生息的时候呢?这应该是可以有个东西可以衡量的,譬如,人口数量。两年前,大唐总计有九百万人口,如果大唐人口新增到一千二百万,或者更多,臣就觉得这算是达到了。当然,人口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国库存粮也是必须考虑到的。”

李承乾深以为然。

只要有一个可以参考的东西,那么,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就可以知道实现它还需要多久。

“此话言之有理。”李承乾温和地说道。

“关于国库存粮一事......臣以为至少需要达到六千万石,如此一来,可以供四十万大军远征三年。”王安石忽地开口道。

对于李承乾想要远征的想法,王安石心中极为清楚。

在他看来,四十万大军远征,其实已经足够了。

环顾大唐周边,有哪个国家的兵力比大唐强盛呢?

根本没有。

而且,只要今上将西域收回、高句丽、百济、新罗、吐谷浑等全灭,基本上大唐周边就没有什么敌人了。

到时候,陛下必然考虑远征一事。

毕竟,他可是知道陛下常说的那一句‘日月所照,皆为唐土’,陛下可不只是说说而已,而群臣有好多人似乎也没有重视过这句话,只以为陛下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

王安石深知陛下的雄心壮志,远超古今帝王。

李承乾将王安石的话听进去了,他没有立即回复,而是问:“如今,朕大唐有多少人?”

然而,李承乾的问题,无人能够回答。

见此,他继续说道:“自六月开始,户部宜当定期对大唐人口做一番调查与统计,以供朕参考。”

“诺。”寇准躬身回应了一句,接着,他继续开口道:“内阁这边,会在十天内拿出一个章程出来,到时候由陛下亲自过目。”

李承乾面露微笑,说:“善!”

“之前,农业司郎中贾思勰推广的土豆、玉米、红薯高产一事,被证实为真,天下皆惊。且,宣传司郎中唐寅也将此事做成了文章,发表在《大唐日报》上,推广至全国,也只是时间问题。臣以为国库粮食达到六千万石,甚至更多,或许根本用不了多少年。”杜如晦目光坚定,作出判断。

李承乾没有接话,而是沉思了一番,才说:“至多五年。大唐再休养生息五年。朕要看到大唐人口大增,还有国库粮食存粮达到六千万石以上。”

“陛下圣明!”魏徵急忙拱手道。

他担心陛下年轻,不懂好战必亡之理。

再给大唐五年,国力也可以恢复了一些,虽说时间短了一些,但总比没有这五年强。

“此外,朝廷应当鼓励百姓多添人口,如果每户人家增加一个人丁,就在税赋上,或者其他一些事情上进行一些优待,如此一来,百姓必然争相广添人丁。”李承乾补充道。

“陛下圣明!”群臣齐道。

李承乾听多了这样的话,对此无动于衷。

他嘱咐面前的这些臣子道:“如今的大唐,在朕眼里,疆土依然狭小。但朕明白,足够的疆土,也需要有人治理才行。五年的时间,足以让大唐焕然一新,人才也会济济,广聚长安。诸位爱卿宜当各司其职,不可懈怠朝政。”

“诺。”众人躬身回应。

李承乾见此,轻轻地挥了挥手,“都下去吧,让朕静一静......”

群臣先是给李承乾行了一礼,然后都退出了殿外。

李承乾看向一旁的无福,问:“立政殿那边,你去替无禄,让无禄到这里来。”

“诺。”无福躬身领命。

此刻,甘露殿只有李承乾一人。

他默默地坐在龙椅上,望着空荡荡的大殿,目光透过殿外长空,思绪纷飞,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