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魏徵献策,帝皆允之

李承乾见众人又陷入了沉思,便道:“以前,朕在王卿的建议下,改革了科举,只是从科举选人才,每年也不多,但大唐疆土却日广,朕几乎也不能寐,正如朕之前所说,朕想得都是何处能够寻到更多的贤才为朕治理大唐疆域。”

魏徵闻言,上前一步,说:“观我大唐育才之法,有科举、官学、察举,加上刚刚王相提及的兴办私学,对于已经说过的,或者大唐已经在实行的,臣就不再赘述。臣就刚刚想到的一些办法,现在都说出来,请陛下明鉴。”

李承乾点点头道:“魏卿请讲。”

魏徵微微颔首,便说:“其一,臣伏请陛下设置边郡特科。凡通晓胡汉文字者,经鸿胪寺试译经策,若可,则可取而用之,若不行,则另择他人而用之。”

李承乾闻言,若有所思,他看向魏徵,说:“魏卿话中有话,不如直接明言。在场诸位并非外人。”

魏徵不假思索地说道:“臣希望陛下能够下一道圣旨,凡拓疆之将领,对于老弱妇孺者,不必全部歼灭,择选臣服大唐之人用之,正如陛下灭吐蕃而用吐蕃人论科耳一般。此举,定能解决所得新土却无人可治的处境。”

话音落。

大殿为之一静。

李承乾思索片刻,方道:“魏卿所言,朕虽赞同,但并不全部赞同。有的被灭之国的人,朕是绝不会放过一个的。”

魏征神色一怔,问:“不知陛下所指的是哪国?”

李承乾没有丝毫迟疑,道:“倭国,朕绝不会饶恕。”

“那倭国女子......”魏徵欲言又止。

他希望即便是灭了倭国,也能够让倭国女人为大唐的男人增加男丁。

但李承乾却是摇了摇头,“其他国家都可以,唯独倭国不行。朕对倭国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亡族灭种,是真正意义上的亡族灭种。”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面色微变。

他们心想:这倭国哪里得罪了陛下?竟然让陛下如此厌恶?

魏徵心中疑惑丛生,皱眉问道:“敢问陛下,这倭国何时得罪了您?”

李承乾沉默须臾,才说:“此中缘由,朕即便是说了,诸卿恐怕也不会明白。但朕想让诸卿知道的是,朕得上天启示,此国如果不除,在将来,必然对我大唐后人行亡族灭种之事。为了以绝后患,朕必先除之。”

魏徵心中一惊。

他没有想到那小小的倭国在将来竟然能够威胁到大唐。

他打量着李承乾的神色,根据他识人的经验判断,他能够断定刚刚李承乾并未说谎,而是认真的。

这件事,实在是太过离奇,似乎很难让人相信。

但魏徵想到眼前的这位在登基之时闹出的那番骇人场面,似乎也不是不能相信。

如果陛下说的是真的,那么,倭国之人确实该死!

对于倭国,魏徵暗暗记下了,他想着能不能想出一些能够快速让倭国亡族灭种的办法,到时候呈现给陛下,再由陛下派人送往前线去。

毕竟,在他看来,倭国将来敢对大唐后人进行亡族灭种,实在是太过骇人了,对于这样的祸患,提前将它扼杀掉,才是对大唐后人最有利的做法。

“另外,倭国领土有许多大量白银矿,即便是开采百年以上并为大唐所用,都还有富余,而且,除了白银,黄金等其他矿也有不少。”李承乾补充道。

“嘶!”在场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面露震惊。

“陛下刚刚所言当真否?”魏徵追问,目露期待。

李承乾点了点头,“朕之所言,句句属实,而且只多不少。”

“既如此,陛下,宜当下旨敦促戚将军早日灭掉倭国......以安天下人心。”魏徵肃穆着脸道。

李承乾嘴角微扬,“魏卿之言,甚合朕心。但朕既然将灭倭之重任交给戚将军,就不会过多插手。朕只要戚将军最后灭亡倭国这个结果,怎么灭的,戚将军都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陛下圣明!是臣孟浪了!”魏徵诚恳地向李承乾行礼道。

李承乾摆摆手,说:“魏卿也是为了大唐着想,朕高兴还来不及......接着刚刚的话,魏徵继续往下谈谈大唐如何快速培育更多人才的事情,最好是能够跟得上开疆拓土的速度......”

魏徵重重地点头,继续说:“其二,臣以为大唐功臣子弟可用,他们与大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忠心可用,至于才能可以培养。陛下可敕令勋贵子弟皆需至边州历练二载,考其治理之能。昔有汉之班超投笔从戎,终定西域;今当使膏粱子弟知闾阎疾苦,解戍边艰难。如此,只需两载,大唐便可多一些更多的可用人才。”

李承乾诧异地看向魏徵,笑道:“魏卿此策,可。”

李承乾的肯定,让魏徵心中松了口气。

“其三,增置农官选才。大唐拓疆之土,宜当设置营田使,择晓农事者任之。臣闻农业司郎中贾思勰麾下有不少农官,臣以为他们都可用。而且,陛下可下令让他们多培养一些农官,如此一来,新增的疆土就能够充实边储粮食,不必再从朝廷调拨粮食。而且,农官亦可治拓疆之土。”

李承乾抚掌笑道:“善!此策甚好。魏卿可还有要对朕说的?”

“陛下,臣还有最后一策。严惩滥举之罪。据《大唐职官刑律统类》,明定刺史岁举人才额数十人,所举非人者按律惩处。简而言之,刺史荐士每年不满十人者贬,滥举三人者黜......”魏徵低着头说。

李承乾没有第一时间回应。

他可是知道,《大唐职官刑律统类》是章衡带领刑部官员撰写的专门针对大唐官吏的律法,归属《宣武律》,却又独立于《宣武律》,此事,还是他点头同意的。

“可。”李承乾终于开口道。

魏徵轻轻点了下头,便退回到群臣中间。

李承乾扫了一眼其他人,问:“刚刚寇卿、王卿、魏卿三人所讲,朕若是合理采纳,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群臣拱手行礼道。

李承乾扫了一眼众人,说:“朕补充一点,接下来三年内,科举取士名额增加三倍。三年后,恢复如初......”

众人纷纷点头,谁也没有提出异议。

李承乾见此,便继续说道:“诸卿可以离去了。大唐政务,今后就拜托诸位了。”

“诺。”群臣恭敬地行礼道。

目送众人离去,李承乾从龙椅上起身,站在了悬挂在墙壁上的《大唐疆域图》,思忖片刻,口中喃喃:

“也不知道白起、韦孝宽他们那边的战场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