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李承乾怀疑大安宫,案牍司郎中胡方!
宣武九年,五月十五日。
寅时正。
狄仁杰再次入宫。
李承乾在乾坤殿见他。
此时。
这座空旷的大殿,只有君臣二人。
只是,这一次,狄仁杰看上去有些心事重重,目露忧虑。
李承乾疑惑地望了狄仁杰一眼,这才开口:“狄卿,莫非查出来了所有的证据?”
狄仁杰摇了摇头。
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从怀里摸出一份文书,然后上前几步,躬着身,小心翼翼地将它双手平举着至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目光迟疑了一会儿。
他接过这份文书,直接当着狄仁杰的面摊开来看。
刹那间,李承乾那平静的目光就显露出一丝诧异。
紧接着,他的眼睛充满了怀疑。
半晌。
他问狄仁杰道:“这文书上记载的内容......可有几人知道?”
“回禀陛下,目前,只有臣,还有户部主事胡方知晓,其他人并不知道。”狄仁杰答。
李承乾心中顿时松了口气,“这文书上的内容,实在是有些太过骇人。至于它是否属实,朕需要暗中查一查。”
狄仁杰听到李承乾这句话,心中积压的石头,终于落地。
当他看到文书上的内容时,他比所有人都要震惊,还有恐惧。
因为这文书上的内容,指向了大安宫的无上皇。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打着无上皇的幌子。
可是,具体真相如何,就不是他作为一个臣子所能查下去的了。
在这之前,他必须征得李承乾的同意才行。
李承乾沉思片刻,说:“那个李元景,派人暗中死死地盯紧他。还有......这李孝恭也好好查一查,看他是不是与这李元景沆瀣一气?他和这李元景的关系究竟好到了哪一步?他们联络的信件,或者其他的信物什么的,都给朕好好查一查!”
狄仁杰闻言,没有丝毫磨蹭,回道:“臣遵旨。”
“根据你昨日交给朕的那些东西,这李道宗家里人是没有参与的吧?”李承乾忽地问。
“回陛下,确实如此。”狄仁杰回道。
“对于李道宗家里人,也都给朕好好查一查,不过,查他们的时候,要放在暗处,不得让他们发现。如果说......这李道宗家里也有人参与了进来,狄卿,你说朕该如何做才好呢?”李承乾微眯着眼望向狄仁杰,目光里泛着几分幽芒。
狄仁杰不假思索地说:“陛下,这大唐有《宣武律》,一切可以依据律法行事。”
李承乾满意地看了狄仁杰一眼,“狄卿,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一旦证据确凿,朕会让毛骧配合着你抓人。”
狄仁杰心神一凛。
他犹豫了一下,谨慎地说道:“陛下,臣想问陛下,是否考虑对他们的家人从宽处理?因为......涉事的宗室实在太多,若是陛下全都冷酷处理,天下人只怕会非议陛下,令陛下名声有损。”
李承乾沉默了。
一时间,大殿的气氛有些冷。
狄仁杰低着头,目视地面。
良久。
李承乾才淡淡地开口,说:“依据他们参与刺杀朕一事的情节轻重而酌定处理。若是深度参与,其家人皆死,无一人活。若是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贬他们为庶民,去新拿下的党项疆域耕田,五代以内子嗣不得参与科举,亦不能从商。且以朕的名义下一道密令给白起,这些庶民,派军队死死地盯着,旦有对朝廷不满或怨恨之言,可就地格杀。”
狄仁杰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
李承乾轻轻地摆了摆手,“退下吧......”
“诺。”狄仁杰躬着身,缓缓地退出了大殿。
李承乾目送狄仁杰远去,直到消失在眼中,他才唤来无仁。
无仁不知道李承乾要他做什么事情,一直低着头,跪在地上,默默不语。
“大安宫那边......无上皇李渊可有什么异样?”李承乾话语很轻,语速平缓。
然而,听在无仁耳中,却是令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思。
他思索着这个问题,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陛下,无上皇在大安宫眼线的视线内,没有任何异样。”
李承乾面色微微一怔。
一个弹指间的光景,李承乾平静地看着无仁,“多派一些人盯紧了大安宫。另,你亲自去审问大安宫伺候无上皇起居的那些宫女宦官,从他们口中能不能问出一些什么东西出来......如果无上皇确实没什么异动,那么,就撤去新增的眼线,一切如常。”
无仁心领神会,立即应道:“诺。”
李承乾面露沉思之色,无仁再次恭敬地向李承乾行了一礼,就迅速退出了乾坤殿。
“李元景......”李承乾口中喃喃,目光泛着择人而噬的寒芒。
时间,过去得很快。
转眼间,就来到了辰时三刻。
此时,李承乾正在翻看着刚刚从内阁那边送来的奏疏。
也恰在这个时候。
户部主事胡方来到了乾坤殿殿外。
由门外的宦官禀报给李承乾,才得以入殿。
当胡方迈步进入大殿的那一刻,他整个人全身有些绷紧,头不敢抬起,迈着步子,走了大约七八步,就跪在了大殿外,恭敬地行礼道:“臣户部主事胡方参见陛下,陛下万年!”
李承乾微微抬头,望向无比紧张的胡方,淡淡地开口道:“平身。”
“谢陛下圣恩。”胡方恭敬地回应了一句后,就起身,躬着身站着,等候李承乾的下文。
李承乾打量了一阵胡方,从样貌来看,这胡方看上去很普通。
但他知道,这胡方有过目不忘之能,而且,能够从大量的不相干的案牍中提取出关键的共性东西,这种能力,在李承乾看来,是极为难得与罕见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霎时间,就从李承乾脑海中蹦了出来。
他收住思绪,温和地开口道:“朕从狄卿那里,知晓了你在刺杀朕的案子中立下了大功。于朕而言,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朕有意在三省之下设一案牍司,以联合协调三省七部而专门处理各种案牍,并给出有用的结论和建议,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给出预测。而这案牍司的郎中,朕思之再三,决定还是由你担任。另,这案牍司郎中,与其他司郎中并不同,它是独立于三省七部的司,在品级上,与七部尚书平级。”
胡方闻言,眼睛瞪得滚圆,似乎不敢置信一般。
“陛下,这......封赏是不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