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周瑜终抵室利佛逝,郑成功至诸蛮俚僚!

淮南道行军大总管周瑜在今年一月份的时候接到李承乾的旨意——征战室利佛逝,就率领五万大军准备出发。

为了尽早出发,粮食都是从淮南道各个州郡的粮仓征调了一部分,大约凑出了够五万大军一年的行军粮食,至于这些粮仓缺少的粮食差额,他已经写了一道奏疏派人交给李承乾,后续将由朝廷补足。

五万大军是在淮南道扬州集结的,然后大军携带辎重,走大运河及支流南下。

船只连绵不绝,经过江西道,抵达岭南道广州时就已经花费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至于为何要先抵达广州,是因为广州是大唐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从这里出发可以进行远征,也可以算作是远征的基地。

在广州这里,船只都换成了艨艟巨舰和大型海船,能够支持在大海上远行。

即便是周瑜调度有方,舰队安排,组织、装载物资也花了半个月才全部完成。

尔后,周瑜开始带着大军一路顺风南下,穿越南海,途经林邑海岸,最终抵达室利佛逝核心区域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宣武九年五月二十三日。

这一路上,沿岸补给、躲避风暴、迷路等因素,若不是周瑜做足了准备,只怕七月份都无法到达室利佛逝。

虽然耗时较长,加上一路上兵员减损,但好在大军还有四万八千多人。

可是,每当周瑜一想到那些丧生在风暴的那些士兵时,心中就感到一痛。

这些士兵,可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每少一个他都很心疼,何况这一次直接少了一千多人。

他抬头看向舰首桅杆上高高悬挂着的且随风飘扬的‘唐’和‘周’字旗帜,才感到一阵安心。

就在这时。

朝阳忽地跃出海面,将广袤的天空与墨绿色的海面染成一片金红。

这些来自淮南的大唐士卒们,在海上颠簸了数月,早已疲惫不堪。当他们看到眼前这样的景象时,纷纷挤在船舷边,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

空气中既粘稠,又湿热,还夹杂着一股咸腥海风、腐烂植物、奇异香料的浓烈气味。

他们目前所看到的是一条浑浊却宽阔如海的大河,河岸两侧是无边无尽、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藤蔓缠绕,巨木参天,林中传来各种闻所未闻的鸟兽嘶鸣。

这些,都让大唐将士们感到很惊奇,也很惊讶。

此刻。

周瑜站在了旗舰楼船的甲板上,身披防海风侵蚀的玄甲,目光锐利如鹰,审视着这片从未见过的土地。

大唐的战船浩浩荡荡,帆樯如林,巨大的‘唐’字旗和‘周’字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报——”一名斥候乘小舟来到甲板上,单膝跪地,声音激动而颤抖,“大将军,前方河口岛屿遍布,水网错综复杂,在林间还可以看到当地人的高脚屋和独木舟。据此地向导所言,沿着此河继续上行六十里,就是室利佛逝的王城——巨港。”

周瑜闻言,微微颔首。

面对陌生的地方,他没有选择贸然深入,而是决定在这河口暂泊一段时间。

于是,周瑜立即下令:

“传本将军命令,全军于河口开阔处择地扎水寨,多设岗哨,谨防林间偷袭。另,全军上下所有士卒,饮水必须煮沸,本地瓜果一律不得生食。”

一声令下。

命令,很快通过旗语和号角传遍整个舰队。

而唐军在这时候表现出了极为严明的军纪,庞大的舰队开始有序转向,一座巨大的海上城郭肉眼可见的拔海而起。

周瑜望着远方巨港的方向,心道:先在这扎下一颗钉子,至于这室利佛逝的情报,还需要派人去打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而且,全军将士在海上行军这么久,也需要休整一番才行。

......

另一边。

江南西道行军大总管郑成功,接到了李承乾征战命令后,同样是在一月份左右出发,同样率军五万。

五万大军所需粮食,也都是各州郡先抽调,后续由朝廷补足差额。

五万大军在江南西道洪州集结,走水路,乘船沿长江、赣江等水系南下,通过大庚岭道,进入岭南道,耗时一个多月。

紧接着,大军从广州出发,向西进入诸蛮俚僚的核心区域。这段路程,对于郑成功率领的大军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

水陆并进,以陆路为主。

这一路上,需要穿越密集的丘陵、河谷和热带雨林,崎岖难行。

途中,唐军上下所遇到的湿热的气候、肆虐的瘴气、毒虫蛇蚁,给唐军上下造成了大量非战斗减员,拖慢了行军速度。

等全军上下克服了环境与疾病等问题后,五万大军就减员了五千多人。

当他们到达诸蛮俚僚的核心区域时,整个大军只有四万四千人左右。

也就是说,还没有开始征战诸蛮俚僚,大军就损失了将近六千人。

郑成功将沿途所遇的各种问题,包括应对方法,早已全都记载了下来。

只是,每当他想起来这么多死在途中的大唐士兵时,心中总会感到很痛。

这一次,大军到达诸蛮俚僚的核心区域后,郑成功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就地扎营,警戒四周。

同时,他也需要稳定军心,提高士气。

当然,更关键的是,要多搜集当地各种详细的情报。

郑成功散出很多斥候,而他则是待在中军大帐思索着如何尽快拿下诸蛮俚僚的对策。

......

长安。

乾坤殿。

李承乾正在见工部尚书高俅。

“高俅参见陛下,陛下万年!”高俅恭敬地行礼道。

李承乾轻轻挥了一下手,“免礼。”

“陛下,此次臣进宫是为了知行学宫一事。”高俅说。

李承乾这才想起,为了弄到修建知行学宫的钱,高俅之前被他派去搞钱去了。至于怎么搞钱,他记得是掌握长安地下世界。

“有什么问题吗?”李承乾问。

高俅摇了摇头,“陛下,一切都很顺利。而且,收获极大。”

李承乾疑惑地看向高俅,“那你此次前来是为了什么事情?”

高俅闻言,立即露出谄媚的微笑,“陛下,臣听说有人中伤陛下,臣愿意为陛下效劳,保准将那些人治得服服帖帖的。”

李承乾一听,就知道高俅说的是因为李唐宗室成员被大量抓入刑部大牢受人非议一事。

他思索了片刻,又看向高俅,心想:或许,让高俅去,还真能让他们那些人消停一点。

想到这里,李承乾便温和地看向高俅,说:“可是,高卿你身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了......”

“为了陛下,再重的担子,臣都不觉得重,也愿意担着,只想为陛下分忧!”高俅连忙开口道。

李承乾微微一笑,“善!此事,就交由高卿去处理了。朕会让毛骧配合你行事的。”

“诺。臣谢陛下圣恩!”高俅咧嘴笑道。

“没什么事情的话,就下去吧......”李承乾说。

“诺。”高俅应了一声,就躬身退出了大殿。

李承乾看着高俅离去,他想到了后天巡视关中一事。

至于眼前被人非议一事,交由高俅去处理,想必也会省心很多。

这高俅,每每做事,倒是让他很满意。想必这一次也不例外!

这高俅用起来,就是顺手。李承乾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