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官爷,这是又要征兵了!?

周韵如也激动的站了起来,满脸的担忧的看着自家夫君。

夫君正是征兵的年龄范围之中,还有公公也是,家里面成年的男丁就这两个,其中一人去……不对!

周韵如看着陈延,立刻想到了他是有免丁名额的。

现在再看他一脸淡定的模样,定然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夫君一直都跟着三弟,三弟不会让他去服兵役的。

对!

倒是她关心则乱了。

扯了扯夫君的袖子,示意他别担心。

陈武这时候理智自然也回归了一些,看向延哥儿和三叔三婶以及师父,见他们都很淡定,这才挠挠头,“那个啥,我有些激动了呵呵。”

主要是他也不想去服兵役,他只想待在延哥儿身边为他办事儿。

这样他既能做事也能陪伴妻儿。

若是去服兵役,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见到家人,甚至也可能一去不回,毕竟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只要一想到这里,他心里就焦急不已。

这一焦急吧,心就容易乱,很多东西思考不到。

陈延等人其实都非常理解陈武,所以只是安慰的笑着道:“很正常,这可是战争,谁不怕呢。”

“你放心吧,二哥,我这里有七个免丁名额,你和二伯不会去服兵役的。”陈延直接给自家二哥吃了一颗定心丸。

闻言,陈武心下立刻放松了,感激的撞了撞延哥儿的肩膀,“谢谢你延哥儿!”

若不是有延哥儿,他们父子俩肯定得去服兵役了。

毕竟刚才听延哥儿所说的话,今年不能用银子抵兵役了。

“谢谢三弟!”周韵如如释重负的笑着感谢道。

幸好,延哥儿身上还有名额,不然真不敢想象,现在自己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

自古,战争多残酷,她自然不愿意和夫君分开。

“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陈延笑看了一眼陈武,而后说道“对了,赖叔不在范围之内,爹也用不着这免丁名额,所以,除去二伯和二哥外,我们还有五个名额,

大伯腿脚不方便,这种不在朝廷的征兵范围,所以,大伯家的三个堂兄弟便占去了三个名额,一共就用掉了五个名额,还剩下两个名额,爹,你觉得给谁比较好?”

闻言,现场众人都沉默了下来。

白氏看了一眼自家夫君,又看了看儿子。

疑惑道“童生也要服兵役吗?”

陈老三显然知道这个,所以不待儿子说话,他便点了点头。

“童生也要服兵役,考到秀才才不需要。”

这话一出,白氏沉默了。

童生都不能免除兵役啊!

“儿子, 你怎么想的?”陈老三反问着自家儿子。

这个名额是儿子自己的,所以决定权还是得由儿子来做。

毕竟,当初陈川对他们家延哥儿并不好啊,甚至可以说是恶劣,陈老三心里也不太愿意,但是一想到家里的爹娘,虽然他烦他们的性子和偏心眼,但是到底对他还是算可以的,所以,为了他们两人,他也不可能对陈川视而不见。

只是,这前提是得儿子同意。

他不会违背儿子的意愿而做出某些决定的。

毕竟,相较于别人来说,儿子在他心中的更重要。

其余人,比如陈川或者父母,也只能是靠边站的。

陈延见老父亲的神情,便也明白了他的想法,“爹你决定就好,我都无所谓。”

儿子这么一说,陈老三便明白了,他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将名额给陈川。

白氏也没打算阻止,当家的心里想什么,他这个枕边人能不知道吗。

不是陈川对当家的有多重要,而是考虑到爹娘的身上,某些东西,当家的即使平日里嫌弃得不行,但是也不会真的一点儿都不在意的。

“那便给陈川一个名额吧。”

“行。”陈延点头。

“至于最后一个名额,即使是给到族里,也不好办呐!毕竟族中人多,给谁家都不好!”陈老三犯了难。

这倒是真的!

赖老四和白氏也都觉得这事儿确实不好办。

陈武和周韵如也都皱起了眉头。

这最后一个名额给谁都不好,族中没有的人家都会有意见的。

陈延想了想,开口道:

“这样吧,这个名额给谁,决定权就交给村长了,到时候是抽签还是怎么着,都他们自行决定。”毕竟,再多的名额那也是没有了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家庭情况复杂,派不出人服兵役的族人。

至于村长家,嗯,他家几个孙子如今都在府城或者县城衙门当差的当差,不在征兵范围内。

至于儿子,年龄也都大了,貌似也都不在这次的征兵范围内。

所以说,当初,村长还是比较有远见的,知道衙门有了空位,这便来求到了他。

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再加上村长本人的确是不错,陈延没有犹豫,直接帮忙写了封推荐信,送了点小礼,这事儿便也成了。

这下好了,家中人也不用去服兵役了。

听到陈延这个办法,众人眼睛一亮。

“这办法好,让村长自行决定,咱们这离得远,还是村长来做这事儿比较合适,村长为人公正,定然会将名额给到适合的人的。”陈老三连连点头。

“对,就这么办,这事儿由村长和族中长辈来商议最好。”赖老四也发言道。

白氏和陈武夫妇虽未说话,但显然也觉得这个办法是最好的。

“行,啊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我现在便去写信,尽快送到临川县去。”

说到这里,陈延便让人去给他拿了笔墨纸砚等东西来。

从这里到临川县,快马加鞭的话,十日也就是一旬的时间应该是能够到的。

“嗯,是得快些。”

……

翌日。

府衙。

早早的,陈延便去上衙了。

因为今日是各县县令来府衙商议征兵要事的日子。

按照昨日派遣的时间,今日早晨,不出意外,各县县令基本上都能到达府城了。

果不其然,陈延才到,便得知了知府大人让他过去议事堂。

来到议事堂,便见到座位上坐了几个面容熟悉的人。

“大人。”陈延先是朝上首的王知府行了一礼。

对于礼仪这一块,陈延从不让人失望。

王知府满面笑容的说道,“来了,快快请坐。”

“是,大人 。”

“下官见过陈同知!”

各县县令看到陈延都迅速起身,见知府大人说完了话,忙朝着陈延行礼。

“诸位大人不必拘礼,请坐!”陈延。

各县县令其实都非常的忐忑。

上一次,集齐他们全部县令还是因为一桩大型案件,这次不知又是因为什么?

想到这些日子听到的消息,众县令觉得,这次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可能是征兵,也可能是和粮食有关,总之绝对和大梁与北蛮、南疆开战这事儿有关。

果不其然,让他们猜对了。

“这次请大家伙来,是因为朝廷颁布了一个命令,因着咱们大梁与北蛮和南疆开战,军中缺人,所以,朝廷向各府城征兵,时限在一个半月内,

一个半月后,上面会来人将征来的新兵统一带走前往边境先进行封闭训练。”

此话一出,现场沉默了好一瞬。

果真如此!

就是要征兵!

又是一个难办的事儿啊,接下来的这些日子是别想睡个好觉了。

有那有经验的县令,听到征兵就头疼欲裂,之前哪次征兵没有闹出过事情来,唉!

“此事必须迅速完成……”

王知府仔仔细细嘱咐了一番后,将盖有官府印章的征兵文书发放给各县令后,这才让他们离开。

对于这次征兵的事情,王知府很是在意,他这没两个月任期便要满了,可不能在这期间出了什么纰漏啊!

……

在众县令离开后,府衙门口也开始张贴了朝廷的征兵告示。

府衙衙役们边张贴边敲锣打鼓,让周围的百姓们过来看。

“咚咚咚!”

“咚咚锵!”

……

随着一声声低沉厚重的敲锣打鼓声响起,周围的百姓们很快便被吸引了过来。

“府衙张贴新告示了!”

人群中不知谁说了一句,涌过来的百姓更加多了起来。

父老乡亲们全部围在告示前面看。

但奈何前面都是不识字的百姓。

“这是什么意思啊官爷!?这告示上说了什么啊!?”

看不懂的百姓们只得询问站在一旁答疑解惑的衙役们。

“诸位父老乡亲,这是朝廷的征兵文书!”

此话一出,现场短暂的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而后,下一秒,现场像是煮沸的开水一般全部沸腾了起来。

“征兵文书!?官爷,这是又要征兵了!?”有百姓不敢置信的再次询问道。

衙役见众百姓焦急又不敢相信的神情,也只得无奈且肯定的点头,“是的。”

“轰!”

听到衙役这句肯定的话,现场直接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