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卫人生即梦

第32章 百万两

陆铮听完,浑身猛地一颤!他强自压下心中震惊,连忙追问:“高起潜呢?广源行抄出多少?”

王振邦神情严肃,端起桌上的茶缓缓呷了一口,继续说道:“广源行抄出金银珠宝,折合现银西十余万两。′比`奇′中¢文?徃_ ·已.发*布·嶵′新¨漳^节_然经审讯东厂掌刑千户得知,高公公在城内还有几处别院,查获现银不下百万两!”

陆铮倒吸一口凉气:“一个礼部侍郎!一个东厂提督太监!竟能敛得如此巨财!难怪人人都在拼命往上爬!”他忽然想到什么,顿了顿,眯起眼睛道:“一边用银子收买朝中官员,一边清除入阁路上的绊脚石!温侍郎……真是好算计!”

陆铮压低声音问道:“按惯例,抄家所得,咱锦衣卫留几成?”

王振邦心下一紧,忐忑回道:“按惯例……截流三成。”

“……三成?!”陆铮瞳孔微缩,难掩震惊。光这一笔就是一百多万两!着实骇人。他略一沉吟,沉声吩咐:“这银子拿多了烫手!这样……广源行抄出的现银,咱们留下;至于官银和珠宝首饰,一概不碰。速去办妥,写份明细账单,本官要呈递陛下。”

“是,大人!下官即刻去办!”王振邦如蒙大赦,连忙起身抱拳应命。

陆铮坐在石凳上,慢悠悠啜饮着柳泉居的黄酒,正觉无所事事。忽而想起真定府的福伯,算算时日,回信也该到了。,小/税-宅, ?已~发?布`罪′芯?章~结·

他招手唤来一名校尉,吩咐道:“去瞧瞧,今日可有真定府寄来的信件。”

校尉躬身领命:“是,大人。”随即转身离去。

不多时,校尉便折返,双手奉上一封信函:“大人,真定府寄来的。”

陆铮接过信,拆开细读。

良久,他眉头紧锁,心中一阵烦乱。本以为苏家那头不过是走个过场,未曾想竟真让自己撞上这等麻烦事。也罢,倒是白得了一门亲事——还是前世白富美那般的人物,着实有些离奇……不过眼下,得先料理那通判之事。若到手的媳妇被人强夺了去,他这穿越者的脸面可就丢尽了。

思及此,陆铮沉声吩咐:“去,把周百户找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是,大人!”校尉躬身应命,快步离去。

陆铮复又端起酒杯,小口抿着黄酒,心思全在如何解决苏府的困局上。

不多时,周墨林步履匆忙地进了院子:“大人,您找我?”

陆铮抬手示意:“坐,先喝杯茶,缓口气。”

周墨林依言坐下,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是这样,”陆铮开口道,“粮商的案子己近尾声,近日也无甚要紧公务。我想让你亲自走一趟真定府,替我办件事。”

“大人请吩咐。?j_w¢x*s?.^o¢r*g^”周墨林干脆应道。

“这个……”陆铮轻咳一声,略觉尴尬,“我与真定府苏家有一桩婚约,八九不离十,只待我丁忧期满便可完婚。如今苏家被那真定府通判盯上了,我也是方才得知消息。你带一小旗得力人手,就以追查温侍郎一案线索指向真定府为名前去。切记,行事务必周密。万一……万一闹出什么动静,万事有我担着。”

“是,大人!下官即刻动身前往真定府。”周墨林神色平静,领命而去。

周墨林离去后,陆铮随即起身,前往理刑厅,查看王振邦抄没的银两是否准备妥当。

甫一踏入理刑厅,陆铮便迎面撞见正往外走的王振邦。不待陆铮开口,王振邦抢先躬身道:“大人,下官正要去寻您禀报。”

陆铮淡然问道:“可是都安排妥当了?”

“回大人,账册与银两皆己备妥。”王振邦应道。

陆铮颔首:“点齐人手,即刻随本官进宫面圣!”

……

乾清宫西暖阁内,王承恩神情凝重,躬身禀报:“陛下,指挥佥事陆大人求见,还带了几十口箱子,言称是两家抄没的赃银。”

崇祯一听“银两”二字,精神陡然一振,并未留意王承恩脸上的异色,急声道:“快宣!”话音刚落,他瞥见王承恩面色有异,心头一沉,厉声问道:“说!还有何事?”

“陛下,您……还是亲自出去看看吧,场面……太过震撼!”王承恩话音未落,崇祯己疾步走出暖阁。殿外景象,令他瞬间屏息——数十口大箱整整齐齐排开,箱盖敞开,里面竟是满满当当、灿然夺目的金银珠宝!

陆铮见皇帝现身,慌忙跪地叩首:“臣陆铮,参见陛下。

“陆卿平身。”崇祯的声音陡然转冷,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地上的箱子,“这些,便是抄没的赃银?”他的脸色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最初的兴奋急转为一片铁青的震怒。

“启禀陛下,抄家所得共计西百一十八万六千五百两,尽数在此,分毫未动。”陆铮答得小心翼翼,字字清晰。

崇祯面色铁青,额角青筋暴起,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话来:“朕养的一条看门狗,竟能抄出百万家财!温体仁,区区一个礼部侍郎,竟有三百万两之巨!真是……真是让朕大开眼界!”

崇祯猛地攥紧拳头,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颤抖,“这些个蠹虫硕鼠!背地里……还不知做了多少欺君罔上、祸国殃民的勾当!”

崇祯步履沉重地穿行于这珠光宝气堆砌的箱阵之间,神情先是难以置信的失落,随即化作刻骨的悲愤:“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克勤克俭,励精图治!早朝无一日懈怠,军政民生,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

崇祯越说越激动,最后猛地转身,对着陆铮等人厉声问道:“可朕的股肱之臣们,就是这样回报朕的?!”那目光,如淬火的利刃,狠狠刺向跪伏在地的众人。

王承恩与陆铮心头剧震,立刻匍匐在地,齐声高呼:“陛下息怒!臣等万死!”

陆铮对眼前这位天子的感情极为复杂。他敬佩其宵衣旰食、心系黎民,却也深深厌恶其刻薄寡恩、生性多疑。

而此刻,在他心底翻涌最深的,是对眼前之人最终命运的预知与敬重——那崇祯十七年,煤山歪脖子树上,君王死社稷的悲壮一幕!

陆铮心中感叹:“无论何人置身此世,恐怕都不愿目睹甲申年朱由检煤山自缢的那一天!这份不愿,归根结底,源自对大明风骨的敬仰——自太祖开国至甲申国难,二百七十六载煌煌岁月,‘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此等气节,何其壮烈,何其令人血脉贲张!”

但陆铮很清楚,大明走到了一个王朝的尽头,靠个人意志是改变不了的。崇祯末年的乱局,本质是: 明朝自中期以来土地兼并、财政僵化、官僚腐败、军事低效等“老病”,在小冰期天灾、白银危机等“新伤”下的总爆发。

陆铮之前还妄想改变明朝灭亡的结局,看来还是想的太过简单了! 越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越能感受到拳头打在棉花上的那种无力感! 陆铮会竭尽所能,为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燃尽最后一份心力。但若天命难违,王朝崩解之势无可挽回……陆铮绝不会选择愚忠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