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故事汇爱吃柠檬茶

第96章 城隍庙夜戏

城隍庙夜戏:明朝诡谲的荒诞闹剧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小镇青河镇来了个落魄戏班。/二+叭¨墈′书?枉* /首¢发^班主老周愁眉苦脸——台柱子病倒,戏服霉烂,若接不到活计,整个戏班都得饿肚子。正巧城隍庙住持派人来请,说三日后是城隍爷诞辰,需连唱三晚大戏。老周咬咬牙,应下这桩差事,却不知一场荒诞离奇的闹剧即将拉开帷幕。

戏台就搭在城隍庙前的空地上。班主安排年轻武生阿强演《钟馗捉鬼》里的钟馗,可当阿强穿上斑驳的红袍、戴上狰狞面具时,竟发现戏服后背密密麻麻写满符咒,面具眼眶里还嵌着两颗不知真假的眼珠。老周不耐烦地挥挥手:“别瞎琢磨,赶紧排练!”

首夜开锣,台下稀稀拉拉坐着些镇民。阿强踩着锣鼓点登场,刚摆好架势,城隍庙的大门突然“吱呀”一声自行洞开。-0¨0_s?h¨u?./n?e~t.月光下,十几个披麻戴孝的“人”迈着僵首的步子鱼贯而出,他们脸色青白,嘴角挂着诡异的笑,齐刷刷坐在前排。镇民们吓得抱头鼠窜,只有老周扯着嗓子喊:“都别怕!这是咱请来的‘特别观众’,烘托气氛!”

阿强强压下心头恐惧,继续表演。唱到“捉鬼”桥段时,他刚举起判官笔,前排的“观众”突然齐刷刷站起来,伸出青灰色的长指甲朝他抓来!阿强本能地挥笔一挡,竟听到“咔嚓”一声——判官笔戳进了“观众”的胸膛,却不见血,反而从伤口处飘出一缕缕黑雾。

“诈尸啦!”戏班里的小杂役尖叫着要跑,老周却一个箭步冲上台,从怀里掏出一把糯米撒过去:“都别慌!这是城隍庙住持交代的‘互动戏码’,增加逼真效果!”说着,他偷偷冲阿强使眼色。¨c?n_x.i!u?b¨a¢o+.\n¨e!t.阿强心一横,挥舞判官笔继续“降妖除魔”,那些“鬼怪”被糯米砸中后,竟真的发出凄厉惨叫,化作黑烟消散。

第二晚,怪事更甚。唱《穆桂英挂帅》时,饰演穆桂英的小旦突然双眼翻白,用男人的嗓音喊道:“还我命来!”紧接着,戏台西周的灯笼全部熄灭,黑暗中传来铁链拖拽的声响。老周急中生智,摸出火折子点燃备用灯笼,只见城隍庙的屋檐下倒挂着十几个红衣厉鬼,舌头垂到地上,正对着戏班狞笑。

“各位乡亲!”老周扯开破锣嗓子,“这是咱们新排的‘幽冥夜战’环节,精彩得很!”他悄悄示意乐师加快鼓点,阿强抄起道具大刀冲上前。没想到厉鬼们突然开口说话:“我们不要看武戏!要看《牡丹亭》!”说着,竟扭着僵硬的腰肢,咿咿呀呀唱了起来。

到了第三晚,连城隍庙住持都坐不住了。住持颤巍巍地找到老周:“实不相瞒,这庙地下曾是前朝刑场,冤魂太多...我请你们唱戏,本想超度他们,怎料...”话音未落,庙门轰然炸裂,一个头戴乌纱、满脸血窟窿的“城隍爷”飘了出来:“唱得太差!罚你们陪本神演一出《包公审案》!”

刹那间,戏台变成阴森公堂。“城隍爷”高坐主位,阿强被拎过去当“包公”,老周成了“师爷”,镇民们全被抓来当“犯人”。更离谱的是,真正的判官笔和生死簿凭空出现,“城隍爷”冷笑道:“审!审出他们前世的罪孽!”

阿强颤抖着翻开生死簿,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镇民们的前世今生。他硬着头皮拍响惊堂木:“堂下何人!为何私闯阳间!”话音刚落,台下“鬼怪”们七嘴八舌喊冤,有的说被冤枉通敌,有的说被活埋陪葬,吵得不可开交。

老周眼珠子一转,凑到阿强耳边:“既然他们想申冤,不如真审审?”于是,这场诡异的“包公审案”竟成了大型诉苦现场。“鬼怪”们你一言我一语,把积攒几百年的怨气全吐了出来,说到伤心处,连“城隍爷”都抹起了眼泪。

天快亮时,“鬼怪”们的身形渐渐透明。“城隍爷”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本神也该好好管管这些冤魂。”他大手一挥,所有“鬼怪”化作点点星光消失,城隍庙也恢复了平静。

临走前,住持塞给老周一锭银子:“多亏你们,这些冤魂总算是安息了。”老周望着破破烂烂的戏服和疲惫不堪的戏班众人,苦笑道:“这钱挣得,怕是够我们吹一辈子了!”

从此,青河镇流传起一段奇闻:有个戏班在城隍庙唱了三晚大戏,不仅没被鬼怪吃掉,还帮城隍爷审了次案。而老周的戏班经此一役名声大噪,每次开唱前,总有人问:“今儿个,还能看见真鬼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