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奉孝办事,朕一向是放心的

颜惜娇起初听着楚奕的奏报,亦是心潮起伏,深以为然。

她那双沉静的眼眸,很快闪动过一抹赞许和钦佩的光芒,频频点头,柳眉舒展。

可很快,她似想到了什么,眉尖悄然蹙起,声音温婉、却清晰有力地开口道:

“楚侯爷奇谋妙策,自然极好。”

“陛下所言亦是高屋建瓴,切中要害。”

她先是肯定了楚奕的方案,话锋随即一转,语气中充满了务实的忧虑。

“可各地私盐业扎根已深,骤然改制,就如在淤塞多年的河道上游突然掘堤,必将洪水滔天,引发难以预料的混乱。”

“新旧交接之际,会让吏治腐败可乘之隙倍增,更让地方豪强借机生事,甚至可能激起民变……”

“此等关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这番话宛如一盆带着碎冰的冷水,瞬间让女帝脸上那激动亢奋的红晕,如潮水般迅速退去。

她刚刚被巨大利益前景点燃的热血,此刻在颜惜娇冷静的分析下,渐渐冷却。

的确,有些问题……

再接着,颜惜娇又继续说下去。

“陛下,楚侯爷,恕我直言,眼下朝廷的当务之急,还是跟三姓争夺朝堂内外话语权。”

“若是为了争夺盐权,逼得柳氏与地方豪强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实乃四处树敌,恐陷朝廷于内外交困之地。”

“我以为,需得从长计议,步步为营,方能收全功而避其害。”

女帝眼中璀璨的光芒渐渐沉淀下来,眉头微蹙,陷入了深沉的思索。

“是啊,朕现在最主要的敌人是柳氏三姓,最快要做的也是从他们手中夺取权力,稳固根基。”

只是,她却想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忍不住开口询问:

“奉孝,或者说,你有没有让天下盐商处于一旁观望的办法?”

颜惜娇却是觉得这不可能。

那群盐商一个个奸诈狡猾的很,他们是决计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这个盐司像一把刀悬挂在自己头上。

这一项国策,也只有等到陛下彻底掌握朝廷大权,才能朝着天下各地推行!

到时候,各大盐商也是没胆子反抗了!

楚奕却是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主动接话道:

“陛下,我们可以先在上京城进行试点,就只是单独跟柳氏扳扳手腕。”

“只是将上京城作为试点的话,就不会引起其他各地的抗议,还能看上京城这边弄的怎么样,如果说弄的很好,到时候可以全国推广。”

“届时,等我们将柳氏的贩盐市场都给拿下了,估计其他各地的盐商也是不敢反对了。”

女帝一听这话,立马露出了喜色。

“好一个试点,这分明是分而治之,先处理一个柳氏的盐业,也就不会引起天下各地盐商的激烈反抗。”

“毕竟,人心都是存在侥幸的,只要刀不是明确的砍向自己,他们肯定不会反对的,只会站在旁边观望。”

“等到试点完美成功,再进行推广,那些盐商就算反应过来了,也怕是没有了反抗的机会。”

颜惜娇也是愣了愣。

她万万没想到,楚奕竟然真的想出办法来了。

关键,这个办法真的很好!

哎,这位年轻侯爷的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而林昭雪英气的眉眼间带着武将特有的决然,踏前一步沉声补充了两步。

“陛下,若是这天下哪个盐商敢聒噪反对陛下的新政……”

“末将愿亲率玄甲军,铁蹄踏破其门槛,荡平所有阻逆!”

女帝目光扫过林昭雪杀气腾腾的姿态,那张原本因为国事而略显沉凝的玉容上,缓缓绽开一丝宽心的笑意。

“朕有奉孝运筹帷幄,又有昭雪鹰扬护国,实乃天大的福气。”

“既然奉孝将话说到这份上,虑之深远,筹划详尽,就依照奉孝的来,先在上京城试点。”

楚奕立即拱手道:“陛下圣明,不过臣恳请,新政颁行不妨暂缓几日。”

他抬起眼,眸中闪烁着冷静而精明的光芒。

“待臣暗中布局,将柳氏把持的盐业市面彻底蚕食了,再行公诸于众,方为稳妥。”

女帝稍作沉吟,立刻点头应允。

“好,一切就按照奉孝的谋划来,务求稳妥周全。”

“不过,奉孝办事,朕一向是放心的。”

楚奕躬身再谢:“陛下明鉴,请容臣现在将关于设立新盐政衙司的构架条陈,先行书写出来,呈陛下圣览。”

女帝大手一挥,朗声道:

“来人,取笔墨来。”

很快。

就有太监去取笔墨了。

林昭雪看着陛下又一次采纳了自家夫君的政策,再看向楚奕的眼神愈发的柔和,夫君真的好厉害。

以他的才能,去当个宰相都绰绰有余。

关键,他还这么年轻,未来的成就根本不敢想象,反正怕是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了。

所以,自己绝对不能拖后腿!

不一会后。

颜惜娇取来一套洁白宣纸和玉杆狼毫。

不知是殿内光影的缘故,还是那一瞬间的靠近,两人的指尖在传递纸张时,不经意的触碰了一下。

“嘶~”

刹那间,颜惜娇仿佛被那触碰激得心头一悸,如平静湖面投入一颗细微的石子。

不过,那异样仅在一息之间,快得让人疑是错觉。

她随即稳稳收敛心神,强行压下那瞬间的波澜,仪态恢复如常,只是声音较之往常更低柔了些许。

“楚侯爷,请。”

“有劳颜舍人了。”

楚奕似乎毫无所觉。

他神情专注的接过纸笔,开始执笔蘸墨,在雪白的宣纸上迅疾书写起来。

“唰唰唰!”

而这一刻,女帝的目光,先是被楚奕笔下那如行云流水般飘逸的字迹所吸引。

每一笔勾勒都显出深厚的功底,堪称字如其人,风骨卓然。

但很快,她就被纸上内容所吸引……

这写出来的盐司框架条理分明又切中要害,非大才不能为!

如此治国之良才,为何未能早识?

若能早些君臣遇合,大景的诸多积弊何至于拖延至今?

她看着那个伏案疾书的挺拔身影,眼中涌动着灼热的期冀。

君臣同心,何愁大景不兴?

或许,那开国以来都未曾真正出现的盛世华章,就将由她与他,共同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