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1 章 老夫羞与你为伍

行军打仗,最少半年起步。*兰!兰¢闻-穴- /首+发?

此次自然也不例外。

小半年没回家,家中夫人们已经犹如豺狼虎豹。

一个个恨不得把秦昭给吃了。

至于是吃人还是吃香肠,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反正又咸又腥的三花淡奶没少消耗。

“幸亏有华佗。”

秦昭穿上衣服,从后宅中走了出来。

这一夜简直是太恐怖了。

如果不是华佗的大补药,怕是三五天振作不起来。

穿上官袍戴上冠帽。

秦昭朝着府外走去。

跟随秦昭一同回来的荀彧、华佗以及在颍川招募的几名人才,如赵俨、杜袭、辛毗等人,都在大将军府外等候。

秦昭虽然建牙开府,但府内佐官名额就那么多,聚集这么多人才也是浪费。

不如将他们送入朝堂以及投放各地。

所以,这群人就是跟着秦昭去听封的。

“吾等参见大将军。”

众人拱手便拜,神态恭敬。

“无须多礼,时辰也不早了,莫要耽搁了早朝。”

秦昭点了点头,走在前方带着众人入宫。

一行人入宫后,早朝已然快要开始。

“大将军。”

众官员见到秦昭走来,纷纷上前见礼。¨狐?恋+蚊¢学¢ ,吾?错′内`容~

自从内部基本清空后,整个朝堂已经是秦家一家独大。

其余人就算曾经暗地里有什么心思,此刻也是纷纷倒向秦家。

“嗯。”

秦昭微微颔首,见到一些级别差不多的,也会予以还礼。

“嗯哼。”

“子皓。”

就在这时,司职大司农的蔡邕提了个醒,然后带着两名同样身着官袍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见过岳父。”

秦昭笑了笑,拱手还礼。

“听闻你击退了各地来犯的诸侯,唉,可叹,先帝才刚刚驾崩不久,这些野心勃勃之辈便忍不住举兵谋逆。”

“幸亏有你在,否则大汉还不知会如何。”

蔡邕看向秦昭,忍不住感叹道。

朝中一些老臣,如卢植、蔡邕心中必然是有汉室的。

他们之所以没有和秦家对着干,也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秦家只是想当权臣而已。

权臣固然不是个太好的词汇,可是放在特殊时期,亦可挽狂澜于既倒。

而大汉无疑是个权臣高发的朝代。

习惯了,也就默许了。

“区区贼寇而已,不足为虑。”

“这二位面貌年轻,颇为面生,是最近才入朝堂为官的吗?”

秦昭随口说了一句,然后便打量起蔡邕身后的两人。·看*书¨屋+小?说,王′ \首.发-

“呵呵,此番就是要给你介绍一下。”

“这两位是老夫的得意门生,阮瑀、顾雍。”

“老夫举贤不避亲,此前向丞相举荐了他们,经过丞相的一番考校,如今也在朝中任职。”

蔡邕有些得意的给秦昭介绍了下自己的门生。

“见过大将军。”

阮瑀、顾雍同时对着秦昭一拜。

“无须多礼。”

“此前听闻大司农提及过你二人,声称你们文章锦绣,熟读经史,有治国安邦之才。”

“今日总算是得见二位,日后好好理政,争取更进一步。”

秦昭心中大喜,不过脸上却保持着严肃,仅仅是淡淡的笑了笑。

身为上位者,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已不能像当初初出茅庐时那样喜怒形于色。

等下了朝,私底下和他们交流一番就可以了,没必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展露出什么。

“多谢大将军赏识,吾等自当勤恳务实。”

顾雍、阮瑀颇有些受宠若惊的再次拱手一礼。

虽然三人年龄差不多,但地位却是天差地别。

他们自然不敢托大的以为,凭借蔡邕的关系就能够不顾尊卑。

“怎么样,还不错吧?”

“我还有个学生也在来的路上,不过因为现在兵荒马乱,可能得晚一点才能过来。”

“等他来了,我给你

介绍一下。”

蔡邕笑着对秦昭说道。

“岳父为国家举荐贤能,实乃圣人之举。”

秦昭嘴角含笑,恭维了一句。

“呵呵呵,我那里还有不少藏书,回头我让人给你送过去。”

“要多读书。”

蔡邕颇为受用的嘴角轻扬,十分大方地打算把藏书送给秦昭。

藏书这年头的价值不言而喻。

尤其是蔡邕的藏书,基本上都已经做了注。

这些东西要是拿出去卖,再贵也有人愿意买。

“瞧你那副嘴脸,老夫羞与你为伍。”

卢植一脸嫌弃的瞥了眼蔡邕,吐槽道。

为师者与当爹的其实差不多。

后辈有出息,脸上也有光。

至少现在的蔡邕脸上容光焕发,整个人看起来都年轻了许多。

女婿乃当朝大将军,冠军侯。

弟子也有出息,已经步入仕途。

相比之下,老朋友卢植已经在蔡邕面前抬不起头了。

一个能够让他举荐一下的都没有。

“嘿,你还羞与我为伍。”

“你那几个弟子都什么人你自己心里清楚,要不是老夫看在你为人正直的面子上,早就弹劾你了。”

“教不严,师之惰,他们造反就算被诛九族跟你没关系,你这个当老师的教导不力,也是要受到牵连的。”

闻言,蔡邕没好气的数落道。

这句话一出,卢植脸都绿了。

颜面尽失啊!

可恶的刘玄德、公孙伯圭,还有刘德然,你们害的为师抬不起头啊。

等下了早朝,老夫一定要把你们逐出师门!

“我...气死我得了。”

卢植只感觉一口气卡在嗓子眼,好半天才吐了出来。

其实,卢植教授的弟子也不少。

早年在涿郡授课,倒也有许多弟子上门求学。

几个印象深刻的弟子,两个成了反贼,一个跟反贼是亲戚,唯一一个高诱一心痴迷于经史,在老家专攻文学,数次书信送了过去都没个消息。

“岳父。”

“卢公的功绩在于社稷,在于天下黎民。”

“与岳父同样于国有功。”

秦昭看着老脸憋得通红的卢植,笑着在一旁解围。

“看看,看看,这么大岁数还不如一个小辈明事理,书都读狗肚子里了。”

闻言,卢植神色一喜,只感觉身心通透,连忙数落起蔡邕。

“嘿...你!”

蔡邕脸色一黑,当即就要怼回去。

“好了,上朝了。”

见状,秦昭立即拉开了二人。

“哼!”

“哼!”

二人将头一别,气呼呼地随百官队伍走入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