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连带着和市里的出版社谈稿酬的时候,都有些心思乱飞。
“姜同志,你看一页八毛成不成,这已经是我们老插画师的价格了。”
过来谈稿酬的是个秃头的胖子,四十来岁的年纪,大腹便便,戴着个圆圆的眼镜,笑的时候很漫画。
姜喜珠回过神来,低头看了一眼主编递过来的名片。
“孙主编,图片社那边给的价格是九毛一张,但我其实更倾向于和咱们人民出版社合作,我可以八毛卖给你们。
后续我大概二十天到一个月左右会出一册,但新的画册我们要用新的议价,而且页数,故事走向也是要我自己来定。”
一旦把未创作出来的版权都卖出去,后续出版社为了避免她多画骗钱,一定会经常插手她的创作,故事不在自己手里,就容易“烂掉”。
所以前期的合作方式,非常重要。
孙无为沉吟着,看着手中的画册。
带着些苦笑的说道:“说实话,咱们市里的插画师,专业的,业余的都不少,我们也是看中了你故事的渲染性和扫盲的作用,不然和一些老牌的插画师比着,你的画是没有这么大的优势的。”
画跟老牌的插画师比着,多了几分灵气,少了些死板。
而且这位姜画家,审美很好,不管是人物长相,还是人物服装都画的很细致,且漂亮。
同样放在桌子上,不管什么年龄的人,都会去优先翻开她的画册。
但谈合作,自然不能往好了说,不然这个价格就会高,他们出版社也没这么高的预算。
是宣传部的陈书记特意打了电话给他。
说是他们宣传部要用这位小姜同志的插画,问他们能不能联系到作者,买下版权。
所以他才今天一早就赶过来谈合作的。
毕竟宣传部如果要用,首印就是一万册打底了,这是有盈利保障的。
不然这种不知名的小画家,他是不会主动上门的。
出版社每个月投过来的稿子,他都审不完,不至于折腾两三个小时来这么偏僻的地方。
姜喜珠的面上挂着得体的笑容,她看了一眼墙上的挂表,已经快五点了。
她五点下班。
“孙主编,你看你回市里也要两个小时了,再晚我估计你回市里也不方便,咱们要不都考虑考虑,到时候再约时间聊一下。”
这位主编,实在有够高高在上的。
还不如上午来的图片社的主编,只不过图片社开的条件实在是有点儿差,而且要的也是后续所有的版权。
统一价格买断。
她不是很乐意这种连未来稿子都买断的方式。
但版税制1960年3月已经废除了。
吕主任说,市里的新华书店是有老牌知名的插画作者,现在用的还是稿税制,她已经按照报纸上的地址,寄了稿子过去。
在新华书店有回复之前,她不打算和任何一家签约。
她想找个长期的,稳定的,不会干扰她创作的合作者。
孙无为抬手看了一眼手表。
笑吟吟的说道:“那行,那我回去跟同事们再开个会聊聊,明天我再联系你,咱们再约时间。”
好事多磨。
想用极划算的价格,拿下一个有灵气的新人,还是要几趟跑的。
论平台,图片社跟他们人民出版社不是一个量级的。
而且图片社预算更少,也不会签下这么有风险的合同的,不然万一这个姜画家后面名气上来了,新的画册坐地起价,就很被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