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橙天将迎来质变
郑庆鹏面上波澜不惊,指节却在沙发扶手上无意识轻叩。
红杉资本最看重的就是橙天国际通讯这个流量入口,但陈天这次只肯出让10%股份,这无疑是一场先到先得的游戏。
他瞥了眼腕表,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像在催促他尽快行动。
若今日不能敲定投资,等他前脚离开,软银后脚就会把这10%的股份收入囊中,红杉将彻底出局。
谁知道孙正义那个老狐狸准备了什么底牌?
想到这,他也不再试探,直接问道:“陈总的意思是打算全资收购威盛,而非技术合作?”
陈天眼底闪过精光,毫不犹豫的点头。
威盛这颗蒙尘的明珠,正是他布局中最重要的拼图。
此刻正值千载难逢的机遇,收购威盛可能会有一定阻碍,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他们虽然全面,但所有技术都没达到业界顶级,最尖端技术也还牢牢掌握在米国巨头手中。
英特尔一纸诉状就能让威盛焦头烂额,让全球市场不再采购威盛芯片,这无疑让老米对威盛的重视程度再降一个台阶。
加上红杉从中斡旋,米国大概率不会太过干涉这项收购案。
威盛以多元化出名,业务线涵盖:芯片设计、pC、手机、pdA的生产制造和销售。
这庞杂产业线成为了威盛连年亏损的元凶,也让其它投资机构望而却步,但这些恰恰是陈天构建科技帝国最急缺的产业基石。
不仅如此,威盛电子还拥有一项被严重低估的核心资产——CdmA通信技术。
作为高通之外全球唯一掌握CdmA核心专利的企业,这项技术的战略价值难以估量。
前世智能手机厂商,包括苹果、华为、三星等巨头,都必须向高通支付高昂的专利授权费才能使用这项基础通信技术。
高通还通过“专利捆绑”策略,强制要求采用CdmA技术的手机必须搭配高通或其授权架构的芯片。
这种垄断性的商业模式,让全球手机厂商都在为高通“打工”。
对陈天而言,收购威盛意味着将多个领域的核心科技收入囊中:x86芯片架构专利、ddr电脑内存技术、CdmA手机通信专利......
每一项都是各自领域最顶尖的关键技术。
若能将这些技术有效整合并产业化,威盛完全有潜力发展成集英特尔、英伟达、苹果、高通优势于一身的超级科技巨头。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威盛最终将这把“王炸”好牌打得一塌糊涂。
起初陈天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坐拥如此多核心技术专利的企业会走向没落?
表面看是创始团队战略冒进、资源太过分散所致,但随着认知提升,陈天逐渐明白。
最大原因根本不是那些,而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缺乏强大国家实力背书的情况下,再尖端的技术也难逃被米国巨头分割蚕食的命运。
正因如此,将威盛收入麾下对陈天而言意义非凡。
这不仅是商业版图扩张,更是整个华夏都急缺的核心技术,若能拿下,无论是商业考量还是政治影响都无可估量。
威盛的专利储备将完美弥补橙天系的技术短板,而其汇聚全球顶尖人才的研发团队,更是无价之宝。
见陈天目光灼灼,毫不掩饰对威盛的觊觎,郑钦鹏心中顿时有了底气。
他微微前倾身子,语气中带着试探与提醒:“陈总对威盛感兴趣,不知准备开出什么条件?”
“虽然英特尔这场官司让威盛市值跌去三分之二,但即便如此,它现在仍是一家价值200亿美元以上的科技巨头......”
话未说完,但言外之意已然明了。
以橙天目前的体量,想要吞下威盛,恐怕力有不逮。
按照当前估值,陈天名下所有产业加起来也不过200亿美元左右。
收购威盛虽不至于说是蛇吞象,但两者体量相当,也意味着陈天必须押上全部身家。
问题在于,即便他愿意出售名下所有股份,也不会有投资机构接盘。
这些国际风投投资橙天,看重的不仅是企业未来潜力,更是陈天这个创始人的领导创造力。
特别是对于橙天这样完全由创始人陈天一手打造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更何况,他们注资是为了加速橙天的发展,而不是让陈天去收购一家在他们看来“岌岌可危”的威盛。
如果橙天失去陈天,这些资本绝不会接手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至于通过股市套取资金?橙天尚未上市,这条路也行不通。
局面似乎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资金问题我会自行解决,红杉能否确保促成这笔收购?”陈天目光沉稳,仿佛早已运筹帷幄。
郑钦鹏眉梢微动,他猜不透这个年轻人的底气从何而来,但这并非红杉需要关心的问题。
资本只在乎利益和结果。
“若能与陈总达成合作,红杉必将全力推动这项并购。”郑钦鹏谨慎地斟词酌句:“虽不能百分百保证,但至少有六成以上把握。”
“成交。”陈天干脆利落地拍板:“那就请红杉对橙天国际通讯正式报价吧。”
郑钦鹏眼底闪过一丝喜色。
这句话意味着陈天接受了红杉的投资条件,而他们只需扮演一次并购掮客。
在资本游戏中,这种利益交换再常见不过。
“那我就不耽误陈总会见下一位客人了。”郑钦鹏起身告辞,语气里透着轻快。
此刻在他眼中,等候在外的孙正义已不再是威胁和竞争对手。
红杉目标已然达成,至于软银相中了橙天哪块肥肉?
那已经不关他们的事儿了。
至于签订协议,这种层级的私下交易,从来不会留下白纸黑字的契约。
讽刺的是,在足够丰厚的利润面前,这些贪婪的资本,会毫不犹豫撕毁那些严谨的书面协议。
但越是顶级资本,越会恪守这种私下里的君子协定,在尔虞我诈的金融世界里,信誉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在资本世界的潜规则里,违背君子协定远比撕毁正式合同的后果更为严重。
无论是陈天还是郑钦鹏,都从未担心过对方会出尔反尔——这个层级的玩家,信誉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目送郑钦鹏离开会议室,陈天终于放任嘴角勾起,弧度越来越大。
想到有很大概率拿下威盛,陈天胸腔里翻涌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还有一种改写历史的使命感。
资金缺口?
外面会客室等候的客人,不就是现成的解决方案吗?
威盛这块肥肉他不准备独吞。
这不仅关乎数百亿美金的资金缺口,更因其错综复杂的专利网络牵扯着整个半导体产业链。
从未来与英特尔的专利博弈,到与台积电、Amd等巨头的专利技术授权,每一步都需要强大的盟友给予支持。
这一刻,他突然理解了张如京创立中芯国际时的布局。
那些引入的外资股东,带来的不仅是真金白银,更是打通全球产业链的通行证。
在芯片这个高度全球化的领域,没有任何企业能独善其身。
就像荷兰AsmL的光刻机,这台价值上亿美元的精密仪器,实则是集结了德国蔡司镜头、美国Cyr光源、日本特殊材料的工业结晶。
它是人类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更是全球化协作的最佳范本。
陈天必须团结更多盟友,还要引入国家资金,这样才能确保威盛的技术,变成一个个具有价值的产品。
威盛若要完成这场鲤鱼跃龙门的蜕变,就必须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产业链。
闭门造车?那只会重蹈前世覆辙。
这场融资的收获,远远超过陈天最初预期。
idg熊晓鸽带来世大的基础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由此和张如京这样的行业泰斗搭上线。
有了这位“华夏半导体教父”坐镇,中“芯”的崛起已箭在弦上。
红杉资本则打开了更广阔的产业版图,从个人电脑到移动终端,整条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关键技术正在向橙天汇聚。
而价值200亿美金的威盛电子,其资产自然远不止这些专利库。
遍布亚洲的生产基地、顶尖的晶圆厂设备、成熟的制造销售体系,这些重资产才是真正让橙天完成快速质变的推动器。
若能成功消化这次并购,橙天将实现从互联网公司到科技巨头的完美蜕变。
但陈天清楚,这种规模的产业整合就像吞噬一头鲸鱼,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否则随时可能被反噬。
前两位投资人带来的“嫁妆”已经如此丰厚,这让陈天不禁将目光投向门外的会客室。
那位以眼光毒辣著称的“亚洲巴菲特”,究竟看中了橙天生态中的哪块拼图?
向来喜欢下重注的孙正义,这次又准备了怎样的惊喜?
想到这里,陈天眼底闪过一丝期待。
桌霜霜将客人用完的茶杯收走,抬头看向陈天,轻声询问:“陈总休息一会儿?还是现在就请孙正义先生进来?”
“现在请吧,让软银掌舵人苦苦等候,可不是橙天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