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比正品还耐用的“假货”?
陈天与雷君、马画藤敲定了从软硬件围堵苹果的战略布局后。
重生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
千禧年才过大半,陈天的产业框架已初步成型。
软件领域,有以CC为核心的即时通讯生态和淘宝引领的电商生态,作为两架高速奔跑的马车。
但众所都周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两轮不够平稳,一旦平衡被打破就很容易翻车。
于是,e品牌应运而生,为陈天的商业帝国填补了最后一块短板。
e将作为承载橙天互联网产品的终端平台,pC时代有电脑、mp3等硬件产品作为承载。
待到智能手机时代来临,只需将这些产品移植到移动端,就足以延续他在互联网领域的统治地位。
就这样,一个囊括三个大生态却更大的封闭生态逐渐成型。
陈天即便就此止步,让这三驾马车保持当前的方向继续运转。
相辅相成之下,未来这三家公司将成长到怎样的高度都完全无法想象。
可以说,陈天现在就可以退休养老了。
但重生一世,陈天的追求早已悄然蜕变。
从最初只为改善生活的拼命赚钱,到后来追求财富的自由。
如今若问他的目标,陈天可能会给出这样的答案:
“让这个世界因我而有所不同。”
为了实现这个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的愿景,陈天自然不会就此停步。
更何况,命运似乎也不允许他停下脚步。
他刚悠哉悠哉的抿了一口小马哥送来的上好雨前龙井,办公桌上的总裁专线就突然响起,打断了他难得的悠闲。
“陈总。”电话那头,刘强冬声音罕见地严肃夹杂着丝紧张。
“淘宝网上出现了一批中小卖家在售假货,初步排查规模还不小,这件事......需要您定夺处理。”
陈天听完就明白了刘强冬的顾虑,这个问题确实棘手,处理不当,恐怕会引发中小商家的集体出走。
“具体是什么类型的假货?”陈天沉声问道。
刘强冬回道:“主要是阿迪、耐克这类运动品牌的高仿。”
“这种情况直接勒令商家下架整改就行了...有什么隐情?”陈天若有所思的问道。
“您猜对了,”刘强冬轻叹口气,语气复杂:“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些商家在商品页面明确标注'精仿品',可蹊跷的是...”
“做工比正品还好?”陈天突然接话。
刘强冬惊讶道;“您怎么知道?”
刘强冬接着说:“这些仿品不仅用料扎实,价格还只有正品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不少店铺声称就是耐克的代工厂直供,但品控更加严格。”
陈天闻言不禁莞尔,想起前世那个黑色幽默。
辨别耐克真伪,就看穿久了会不会开胶。
开胶的是正品,质量过硬的反倒是假货。
刘强冬继续补充:“这次投诉并非来自消费者,而是一个'正品维权联盟',已经闹到市场监管部门了。”
这局面确实进退维谷,不能一封了事儿,难怪刘强冬会来请示自己。
买卖双方你情我愿,第三方却来搅局。
淘宝若强行封店下架,不仅会失去这批中小商家,更可能把他们拱手送给虎视眈眈的马芸。
陈天毫不怀疑,当淘宝自我“净化”完毕,这些商家无奈之下必然转投“聚划算”。
而那些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自然会跟着迁移。
陈天指节轻敲桌面,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闪过。
这场风波,会不会就是马芸在幕后操盘?
这个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按结果论,无论他如何抉择,最终赢家似乎都注定是马芸的聚划算。
若选择息事宁人,哪怕他能搞定监管方面,对此事儿采取冷处理...
但无论此事是不是马芸策划,对方都绝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必定会抓住“淘宝纵容假货”大做文章,打击淘宝的声誉。
若陈天选择严厉打击这些商家,那这些被清退的商家转眼就会成为聚划算的生力军。
陈天大脑飞速运转。
作为行业挑战者,马芸明显没有那么多顾虑,可以毫无包袱地接纳这些“问题商家”。
在平台野蛮生长阶段,谁会在意所谓的名声?
成王败寇,历史永远由胜利者书写。
就像前世的淘宝,即便背负“假货天堂”的骂名,依然在电商领域所向披靡。
“说到底...”陈天喃喃自语:“这个时代的消费者,要的是实惠...”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有限的当下,“吃得饱”永远比“吃得好”更实际。
这个残酷现实的市场逻辑,正在逼他做出最艰难的选择。
暮色渐渐笼罩城市。
陈天必须想出一个既能保住商家,又不让对手有机可乘的万全之策。
刘强冬内心早已有了倾向,在淘宝早期生长的关键阶段,用户和商家才是平台的根基。
至于那些所谓的“污名”,等站稳脚跟后再洗刷也不迟。
电话那头的沉默让他误读了陈天的犹豫。
这位年轻的明星掌舵人,或许是被“假货平台”骂名所困?
想到这,刘强冬眼神渐渐坚定,突然开口道:“陈总,这件事交给我来处理吧。”
“你有解决方案了?”陈天声音带着期待,以为刘强冬有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刘强冬苦笑一声,喉结滚动了一下:“我的意思是...这件事由我全权负责。”
他的语气里透着决绝,仿佛在说:所有的骂名,我来背。
陈天先是一怔,随即会意。
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突然轻笑出声:“你觉得外界会相信,淘宝的决策能绕过我?”
“只要您事后表态不知情,是我自作主...”刘强冬急声道,话未说完就被打断。
“强冬!”陈天不自觉提高声量:“橙天所有产品早已经和我本人融为一体,要背骂名,也该是我这个掌舵人来背。”
“也只能是我...”陈天声音忽然温和下来。
电话两头同时陷入沉默。
半响。
陈天终于开口,语气坚决:“先下架所有带有明显品牌标识的仿品。”
不管怎么说,淘宝自身必须“干净”。
不能一边指责别人售假,这边自己却找出各种理由卖着假货,那不就是驰名“双标”吗?
“可是陈总——”刘强冬急得声音都变了调。
“听我说完,”陈天抬手虚按,尽管对方看不见这个动作:“既然这些代工厂的工艺比正品还过硬,为什么不自创品牌?”
电话那头传来刘强冬无奈的叹息:“消费者只认牌子啊,同样的生产线和工艺,贴耐克标能卖800,挂自家品牌80都无人问津。”
“这些代工厂不是没试过,可市场根本不认...”
陈天眉头紧锁。
这个困局,何尝不是Chia制造的缩影?
代工能力世界一流,却始终走不出品牌的阴影。
陈天怔怔出神,脑海中浮现出前世种种。
他很清楚品牌魔力的可怕,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消费信仰。
“你说得对。”陈天声音低沉:“消费者买的从来不只是商品,更是一个身份符号。”
同样一双运动鞋,印上耐克的勾勾就能让人昂首挺胸,换上回力的红标却可能让人下意识缩起肩膀。
这种心理暗示,远比产品质量对消费者的杀伤力更大。
回力这种“大牌”尚且如此,那些刚创立从没听说过的杂牌,想卖货无疑是天方夜谭,销量可想而知。
但这种情况有其历史因素,别说是目前国力不够强大的现在。
哪怕是国力和民族自信心都达到顶峰的二十多年后,即便华夏制造已经称雄全球。
仍有人把国产货拉到海外贴牌,再以“进口”之名高价卖回国内。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不是厂商非要多此一举,而是广大消费者就吃这套。
“进口”货就是高级的想法早已经深入骨髓。
同样产品你贴国内商标就是卖不动,贴个从没听说过的外标就是能高价快速出货。
基于此,这些厂商也就只能“投其所好”。
也不是只有普通人有这种消费观念,某位二代连每日都需饮用的矿泉水都要从国外空运回来,好似外国的水都更甜更健康。
那个卖“高档月饼”翻车的主播也正是栽在这个类似“出口转内销”的把戏上。
颇具讽刺的是,全世界都知道'madeiChia'意味着什么,唯独我们的消费者还在迷信洋品牌。
“陈总打算怎么破这个局?”刘强冬声音透过听筒传来。
陈天活动了下久坐的脖颈:“亲自下场,用橙天的品牌为这些代工厂赋能。”
“您要进军服装制造业?”刘强冬差点被茶水呛到,这个转折实在太过出乎意料。
“这潭水太深,我不会轻易涉足。”
陈天:“但我们可以换个玩法,让这些代工厂为淘宝定制产品,打上我们的品牌。”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了几秒,随即传来刘强冬恍然大悟的声音:
“我明白了!您是要用淘宝的流量和信誉,给这些'无名良品'一个展示舞台。”
“既解决了假货的源头问题,又盘活了优质产能,还丰富了平台自营品类...一箭三雕啊!”
刘强冬迫不及待的追问:“那我们品牌叫什么,橙天牌?淘宝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