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世纪会面——陈天与比尔.盖茨
在美国这个资本丛林中,每当新的掠食者闯入,整个生态都会为之震动。
没人了解这个掠食者的实力和胃口。
不知他是肉食者还是草食者,脾性暴躁还是温和。
在没有摸清这些底细之前,其它掠食者都不会轻举妄动,而是会在一旁密切关注它的一举一动。
陈天就是这样一头来历不明却突然张开血盆大口开始鲸吞鱼群的巨鲨。
他的突然闯入,让所有掠食者都绷紧了神经。
这条东方巨鲨的崛起速度实在太快。
快的其它掠食者都还没来得及考虑是否接纳他,他就粗暴的硬生生挤了进来。
他甚至尚未踏足美国本土,其声名就已通过媒体传遍硅谷。
半年前,比尔·盖茨对“陈天”这个名字还一无所知,更遑论了解橙天这家华夏互联网新贵。
这并非首富的傲慢,而是他每日需要应对的政商要务实在太多。
既要处理微软的日常运营,又要周旋于华盛顿的政治角力场。
当陈天推出moC操作系统时,表面看似乎威胁到了微软的核心业务,实则根本未能引起盖茨的重视。
全球各类操作系统层出不穷,若每个都要视为心腹大患,微软早该疲于奔命。
哪怕是作为首富的盖茨也深知自己无权阻止他人开发操作系统。
他能做的只有两件事:持续巩固widows的垄断地位,同时应付美国政府无休止的反垄断调查。
那群该死的家伙,众多行业寡头中,他们偏偏对微软穷追不舍。
究其根源,正因为微软是“虚拟”的互联网企业。
打压微软不会影响普通人就业,那就不会动摇选票,这自然成了那些家伙最安全的靶子。
而此刻,首富先生即将要会见这个来自东方的挑战者。
比尔·盖茨原本已准备卸任微软Ceo,与妻子共同投身慈善事业。
然而这位东方年轻人的崛起,却让他不得不延缓“退休”,重新出来主持大局。
陈天正在将微软彻底挤出华夏市场,这将直接动摇微软在华夏的根基。
作为将眼光放在全球的商业领袖,盖茨早已注意到华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虽然当前华夏网民规模尚不及日韩,但以其发展速度和人口基数推算。
不出十年,必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
尽管盖茨从未想过华夏网民最终会超越美国。
但陈天试图将微软驱逐出华夏这个未来第二大互联网市场的举动,也已经触碰了他的底线。
正因如此,盖茨罕见地主动发出会面邀请。
他需要与这个年轻人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或是达成某种“和解”。
毕竟那里是对方的主场。
从华夏“电脑下乡”政策由陈天牵头执行就足以看出,这个年轻企业家在华夏政商两界的影响力和能量。
史蒂夫·鲍尔默推门而入:“比尔,陈天十分钟后抵达。”
“走吧,我们下去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盖茨收起思绪起身说道。
“什么?亲自下楼迎接?”鲍尔默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他是我们邀请来的客人,这是最基本的礼节。”盖茨笑着说。
“不!比尔,他是我们的对手、敌人,以你的身份主动邀请他,已经给足面子了。”
盖茨语气突然变得严肃:“史蒂夫,你这样的态度让我很担忧。”
他望着这位大学同窗兼未来接班人,神色中带着失望,“傲慢与偏见,是最快摧毁一家企业的毒药。”
说完,盖茨径直走向电梯。
鲍尔默愣在原地,随即恍然大悟般快步跟上。
在电梯下行的过程中,他暗自反省:自己确实太过傲慢了。
对方跨越太平洋应邀而来,已展现出最大诚意。
作为邀请方,微软理应给予基本礼遇。
这与实力地位无关,更何况橙天早已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不然也不会逼得微软主动“求和”。
若连最基本的接待都吝啬给予,这无疑是对客人的羞辱。
按照华夏人一贯的谦逊,直接拂袖而去倒不至于,但这次合作恐怕大概率泡汤,这不是微软的目的。
微软需要通过这次会面打破在华夏市场的僵局,而非把对方叫来羞辱一下,彰显那无谓地傲慢。
......
陈天靠坐在劳斯莱斯后排座椅上,车窗外的微软总部大楼在视野中渐渐清晰。
这趟跨越五百公里的旅程并不轻松。
从硅谷飞抵西雅图后,陈天又马不停蹄地换乘微软安排的专车。
“五分钟后到达。”副驾上的沈冰回头汇报,眼神始终保持着警觉。
在美国这个枪支泛滥的国度,安全永远是第一要务。
陈天也不希望自己辛苦打拼的财富帝国,因为一颗突如其来的子弹而灰飞烟灭。
为此,他不仅为沈冰通过安保公司名义办了持枪许可,还聘请了全球知名安保公司黑水的专业安保团队。
全程护卫陈天的米国之行。
望着越来越近的微软标志,陈天对这次与比尔.盖茨的会面不抱太大合作希望。
合作可能虽然渺茫,但双方若能达成一些共识无疑也是不错的方案。
华夏是自己的主场没错,但当前米国才是更大的舞台。
微软是这里的地头蛇,如果能达成互换市场的合作,陈天倒也可以接受。
互换市场不是说把市场直接给对方,那不是他们俩能说了算的。
简单来说是公平竞争。
不搞地方保护主义,能获得多少市场就看双方的实力。
陈天猜测比尔.盖茨也是类似想法。
他找自己不可能是要求自己无条件放弃华夏市场,最大可能是让自己不要在华夏搞区别对待。
比如橙天的软件应该同时兼容widows和moC系统。
作为交换,微软或许会承诺优化其软件对moC进行适配。
这样一来,就不存在强制用户为了玩某款游戏而使用某一家系统,将最终选择权真正交到用户手中。
陈天自然知道比尔·盖茨的盘算,这种“公平竞争“的表象下,实则暗藏着无穷的杀机。
微软倚仗其庞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优势,完全有信心碾压初出茅庐的moC系统。
这让陈天想起1992年微软如何用类似手段击垮华夏本土办公软件wps的往事。
那时的wps在华夏市场如日中天,微软office想要分一杯羹几乎不可能。
于是,微软的人找到金山,提出了一个合作,office与金山在文件格式方面进行互通。
wps可以打开office文档,相反office也可以打开wps文档。
表面看是个双赢的合作,实则微软包藏祸心。
没过多久,随着微软发布widows95并与office捆绑销售,战局瞬间逆转。
在那几年,微软还故意纵容盗版office在华夏泛滥,用户既能免费使用,又能兼容wps文档,加上当时普遍的“崇洋”心理。
office市场份额迅速膨胀。
为应对这场危机,金山孤注一掷,由雷军领衔开发和office一样的“盘古”办公套件。
盘古这个名字,也意味着雷军想大干一场,开辟一番天地。
雷军带着20多名公司顶尖程序员,埋头苦干三年,投入了无数金钱。
结果...
商场如战场,市场经验浅薄的雷军打了败仗,将过去几年金山赚的钱赔了个底朝天。
这场溃败让金山元气大伤,大量骨干离职,雷军也被打击的一蹶不振。
根据有关新闻报道,在那个时候,求伯君给雷军放了半年假。
而雷军在那6个月里,天天蹦迪......
六个月后。
雷军蹦迪结束回到金山,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沉淀”,雷军明显成熟了许多。
重整旗鼓的雷军带着残余团队全力开发ps。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时国内用户都在使用盗版的免费office,而雷军的wps是需要付费的正版软件。
在市场上完全处于劣势。
就这样,微软完成了对华夏办公软件市场的偷天换日。
这段往事让陈天格外警醒:看来这次与微软的“合作”,对方也准备把这招用在自己身上。
这是微软的阳谋,那陈天是否要接招呢?
这件事儿有利有弊。
陈天明白,如果moC只想固守华夏现有市场份额,根本无需接招。
有本土的橙天生态支持,微软将很快在华夏市场被淘汰。
这场会面完全都是多余。
但陈天这次依然来了,说明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如果学苹果那种“固步自封”的生态,在widows在全球如日中天的当下。
moC终究会“沦落”为如苹果那样的小众pC,永远不会成为全球的主流电脑操作系统。
陈天一家的产品永远无法对抗全球所有的软硬件企业,只有开放包容才能和微软一较高下。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兼容性也是如此。
moC和widows互相兼容,反过来说,用户使用两个系统将在兼容性上没有任何差异。
双方所战领的市场也将为对方完全打开。
这本身就是双方的一场豪赌,裁判是全球所有用户,至少还算公平。
比尔.盖茨对他的widows充满自信,认为微软最终会赢下所有。
陈天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又何惜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