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拾金金融消费者
第二百一十三章 反向教学
走出公司大楼,夕阳将爱旭的影子拉得很长。今天奔驰在进行保养,爱旭选择乘坐地铁回家,车厢中轻微摇晃,爱旭抓着扶手,目光无意识地扫过对面座位上正在看手机的老者。老人约莫六十多岁,花白头发,穿着朴素的灰色夹克,布满皱纹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不断滑动,眉头越皱越紧。
突然,老人看中手中的同花顺,猛地捶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发出一声压抑的叹息:“又跌了!怎么会这样...“
爱旭下意识地瞥向老人的手机屏幕,满屏刺目的绿色。老人颤抖着手指点开一只股票的分时图,股价如悬崖跳水般的走势线让爱旭这个专业人士都心头一紧。
“您...还好吗?“爱旭忍不住轻声问道。
老人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痛苦与不解:“小伙子,你说这世道怎么了?我养老金全投进去了,听消息说这股票要重组,怎么连续三天跌停啊?“
爱旭心头一酸。他认得那只股票——st华讯,上周确实有重组传闻,但公司昨晚发布了澄清公告。显然,老人没有及时获取这个信息。
“大爷,这家公司昨晚发了公告,重组消息不实...“爱旭小心地说,看着老人脸色瞬间灰败。
“公告?什么公告?“老人慌乱地翻找手机,“群里没人说啊...那个'涨停敢死队'的群主还让我们加仓呢...“
爱旭不知该如何接话。地铁到站,老人踉跄着起身下车,背影佝偻得像一下子老了十岁。车门关闭的瞬间,爱旭看到老人站在月台上,仍在徒劳地刷新着手机。
车厢继续前行,爱旭的心情却难以平静。金融系的课堂上,教授们总是教他们如何赚钱,如何分析,如何成功...却很少有人系统地讲如何避免踩坑,如何识别陷阱。而现实中,像老人这样的普通投资者,往往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各种“坑“。
一个想法突然在爱旭脑海中闪现——为什么不做一个“反向教学“的直播?不从成功案例讲起,而是从各种投资陷阱、常见误区入手,告诉观众哪些地方容易跌倒,哪些“机会“其实是深渊。
他掏出手机,给陈教授发了条消息:“今天第一次实际操作公司资金,建仓桑达科技,目前浮亏损0.18%。比模拟盘紧张多了。“
教授很快回复:“实战是最好的老师。记住,不要被单日盈亏影响判断,投资是长期游戏。今晚还直播吗?“
爱旭抬头望着金融街璀璨的夜景,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他回复道:“当然,今晚讲'股市陷阱',我打算采用反向教学法,来提前观众的好奇心。“
”那就不要讲了,让我在你的直播中去听课,现在说了就没有好奇心了。”陈教授回复了一条信息。
回家的路上,爱旭构思着晚上的直播内容。他突然意识到,教学与实操正在形成良性循环——工作中的实战经验能为直播提供鲜活案例,而准备直播时梳理的知识体系又能反哺投资决策。
这种循环,或许正是陈教授所说的“教学相长“的真谛。
这个念头让爱旭兴奋起来。他掏出手机,在备忘录上快速键入:
“直播新方向:投资中的坑与陷阱
消息股骗局(如今天老人案例)
技术分析常见误区
心理陷阱:锚定效应、损失厌恶...
我自己犯过的错误(如第一次模拟盘爆仓)“
地铁到站时,爱旭已经列出了十几个选题。不同于传统金融教学的“正向推导“,这种从失败入手的“逆向教学“或许更能帮助普通人避开雷区。
回到家,爱旭匆匆吃了碗泡面就投入直播准备。他决定今晚就以今天桑达科技的操作作为案例,分析其中潜在的风险和几乎犯下的错误——尽管最终结果是盈利的,但过程中的每个决策点都可能导向不同结局。
晚上八点整,爱旭开启了直播。镜头前的他比昨天自然了许多,身后的简易背景换成了贴有几张关键k线图的软木板。
“大家好,欢迎回到'股海拾金'。“爱旭对着镜头微笑,“今天我想尝试一种新的讲解方式——不是告诉大家怎样赚钱,而是分享怎样避免亏钱。“
他调出桑达科技的分时图:“比如今天我操作的这只股票,虽然最终盈利2%,但过程中至少有三次差点犯错...“
爱旭详细拆解了早盘挂单时的犹豫、加仓时面临的追高压力,以及差点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过度交易的冲动。他将这些心理过程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甚至展示了当时随手记下的、带有自我怀疑的便签。
“这个15.8元的支撑位,“爱旭用鼠标圈出图表上的关键位置,“如果我盲目相信技术分析,不考虑大盘环境,很可能就会忽视季报这个关键变量...“
直播进行到二十分钟,观看人数已经突破200,远超昨晚的最高纪录。评论区异常活跃:
“主播太真实了!别的老师只讲成功案例”
“原来专业人士也会犹豫,平衡了”
“能讲讲怎么识别庄股吗?”」
突然,一个系统提示弹出:“'金融老陈'邀请'中信张首席'进入直播间“。爱旭心头一跳——“张首席“?难道是中信证券的那位知名首席分析师?
他还没来得及反应,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
“卧槽!真是张岩老师?”
“这直播间什么来头?”
“张老师好!”
爱旭强自镇定,继续他的讲解,但心跳已经加速。当他讲到“消息面陷阱“时,那位“中信张首席“突然发了一条醒目留言:“爱旭讲得很好。补充一点,st股炒作中,公告发布时间与庄家出货节奏的关系值得深挖。“
爱旭眼睛一亮:“谢谢张首席的补充!这正是我想说的下一个点——信息不对称陷阱。“他立即调出st华讯的k线图和公告时间轴,与张首席互动起来。
直播间的热度直线上升,观看人数迅速突破400。陈教授也加入了讨论,三位专业人士的互动让内容深度大幅提升。爱旭发现,这种“反向教学“不仅没有降低他的专业形象,反而因为坦诚和实用获得了更多认可。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自己的失败案例,“爱旭调出一张模拟盘截图,“第一次接触股票时,我因为不服输,连续加仓逆势单,最终爆仓。这个教训让我明白...“
直播结束时,观看人数定格在523,新增关注超过300。爱旭瘫在椅子上,既疲惫又兴奋。他没想到临时改变的教学方式会获得如此热烈的反响,更没想到会引来张首席这样的行业大咖。
手机震动起来,是陈教授的消息:“反向教学的想法很有创意,张岩也很欣赏。他问我你是不是在职分析师,我如实说了你是新人。他可能会联系你。“
爱旭正要回复,另一条消息弹出——是程雪:“爱旭,你最近是不是在做金融直播?要注意一下,公司对员工对外发表投资观点有严格规定,尤其涉及具体操作策略的。“
爱旭的手指僵在屏幕上方。他仔细回想今晚的内容,确实提到了桑达科技的具体操作,虽然是从风险角度分析的...
“谢谢提醒,我会注意的。“他回复道,心里却泛起一丝不安。程刚董事长知道会怎么想?公司真的有相关规定吗?
爱旭打开公司内部网,搜索员工行为准则。在密密麻麻的条款中,他终于找到了相关条目:“未经批准,员工不得在公开平台发表可能影响公司投资策略或客户决策的市场观点...“
“可能影响“——这个模糊的定义让爱旭皱起眉头。他的直播只是基础教学,应该不涉及公司策略吧?但桑达科技确实是部门正在操作的标的...
正当他纠结时,一条新的好友申请弹出——“中信张岩“。爱旭屏住呼吸点击通过,对方立刻发来消息:“爱旭你好,陈教授向我推荐了你。你的直播视角独特,有兴趣来我们'投资者教育'项目做兼职讲师吗?内容可以更系统,报酬从优。“
爱旭盯着这条消息,一时不知如何回应。一方面是来自顶级券商的机会,另一方面是程雪的警告...他需要好好权衡。
窗外,城市的灯光依旧璀璨。爱旭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公司大楼依稀可见的轮廓。今天,他意外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获得了业内认可,却也发现了职场中的潜在风险。
知识分享的快乐与职业规范的边界,他该如何平衡?这个问题,或许比他讲过的任何金融理论都更难解答。
突然,老人看中手中的同花顺,猛地捶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发出一声压抑的叹息:“又跌了!怎么会这样...“
爱旭下意识地瞥向老人的手机屏幕,满屏刺目的绿色。老人颤抖着手指点开一只股票的分时图,股价如悬崖跳水般的走势线让爱旭这个专业人士都心头一紧。
“您...还好吗?“爱旭忍不住轻声问道。
老人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痛苦与不解:“小伙子,你说这世道怎么了?我养老金全投进去了,听消息说这股票要重组,怎么连续三天跌停啊?“
爱旭心头一酸。他认得那只股票——st华讯,上周确实有重组传闻,但公司昨晚发布了澄清公告。显然,老人没有及时获取这个信息。
“大爷,这家公司昨晚发了公告,重组消息不实...“爱旭小心地说,看着老人脸色瞬间灰败。
“公告?什么公告?“老人慌乱地翻找手机,“群里没人说啊...那个'涨停敢死队'的群主还让我们加仓呢...“
爱旭不知该如何接话。地铁到站,老人踉跄着起身下车,背影佝偻得像一下子老了十岁。车门关闭的瞬间,爱旭看到老人站在月台上,仍在徒劳地刷新着手机。
车厢继续前行,爱旭的心情却难以平静。金融系的课堂上,教授们总是教他们如何赚钱,如何分析,如何成功...却很少有人系统地讲如何避免踩坑,如何识别陷阱。而现实中,像老人这样的普通投资者,往往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各种“坑“。
一个想法突然在爱旭脑海中闪现——为什么不做一个“反向教学“的直播?不从成功案例讲起,而是从各种投资陷阱、常见误区入手,告诉观众哪些地方容易跌倒,哪些“机会“其实是深渊。
他掏出手机,给陈教授发了条消息:“今天第一次实际操作公司资金,建仓桑达科技,目前浮亏损0.18%。比模拟盘紧张多了。“
教授很快回复:“实战是最好的老师。记住,不要被单日盈亏影响判断,投资是长期游戏。今晚还直播吗?“
爱旭抬头望着金融街璀璨的夜景,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他回复道:“当然,今晚讲'股市陷阱',我打算采用反向教学法,来提前观众的好奇心。“
”那就不要讲了,让我在你的直播中去听课,现在说了就没有好奇心了。”陈教授回复了一条信息。
回家的路上,爱旭构思着晚上的直播内容。他突然意识到,教学与实操正在形成良性循环——工作中的实战经验能为直播提供鲜活案例,而准备直播时梳理的知识体系又能反哺投资决策。
这种循环,或许正是陈教授所说的“教学相长“的真谛。
这个念头让爱旭兴奋起来。他掏出手机,在备忘录上快速键入:
“直播新方向:投资中的坑与陷阱
消息股骗局(如今天老人案例)
技术分析常见误区
心理陷阱:锚定效应、损失厌恶...
我自己犯过的错误(如第一次模拟盘爆仓)“
地铁到站时,爱旭已经列出了十几个选题。不同于传统金融教学的“正向推导“,这种从失败入手的“逆向教学“或许更能帮助普通人避开雷区。
回到家,爱旭匆匆吃了碗泡面就投入直播准备。他决定今晚就以今天桑达科技的操作作为案例,分析其中潜在的风险和几乎犯下的错误——尽管最终结果是盈利的,但过程中的每个决策点都可能导向不同结局。
晚上八点整,爱旭开启了直播。镜头前的他比昨天自然了许多,身后的简易背景换成了贴有几张关键k线图的软木板。
“大家好,欢迎回到'股海拾金'。“爱旭对着镜头微笑,“今天我想尝试一种新的讲解方式——不是告诉大家怎样赚钱,而是分享怎样避免亏钱。“
他调出桑达科技的分时图:“比如今天我操作的这只股票,虽然最终盈利2%,但过程中至少有三次差点犯错...“
爱旭详细拆解了早盘挂单时的犹豫、加仓时面临的追高压力,以及差点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过度交易的冲动。他将这些心理过程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甚至展示了当时随手记下的、带有自我怀疑的便签。
“这个15.8元的支撑位,“爱旭用鼠标圈出图表上的关键位置,“如果我盲目相信技术分析,不考虑大盘环境,很可能就会忽视季报这个关键变量...“
直播进行到二十分钟,观看人数已经突破200,远超昨晚的最高纪录。评论区异常活跃:
“主播太真实了!别的老师只讲成功案例”
“原来专业人士也会犹豫,平衡了”
“能讲讲怎么识别庄股吗?”」
突然,一个系统提示弹出:“'金融老陈'邀请'中信张首席'进入直播间“。爱旭心头一跳——“张首席“?难道是中信证券的那位知名首席分析师?
他还没来得及反应,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
“卧槽!真是张岩老师?”
“这直播间什么来头?”
“张老师好!”
爱旭强自镇定,继续他的讲解,但心跳已经加速。当他讲到“消息面陷阱“时,那位“中信张首席“突然发了一条醒目留言:“爱旭讲得很好。补充一点,st股炒作中,公告发布时间与庄家出货节奏的关系值得深挖。“
爱旭眼睛一亮:“谢谢张首席的补充!这正是我想说的下一个点——信息不对称陷阱。“他立即调出st华讯的k线图和公告时间轴,与张首席互动起来。
直播间的热度直线上升,观看人数迅速突破400。陈教授也加入了讨论,三位专业人士的互动让内容深度大幅提升。爱旭发现,这种“反向教学“不仅没有降低他的专业形象,反而因为坦诚和实用获得了更多认可。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自己的失败案例,“爱旭调出一张模拟盘截图,“第一次接触股票时,我因为不服输,连续加仓逆势单,最终爆仓。这个教训让我明白...“
直播结束时,观看人数定格在523,新增关注超过300。爱旭瘫在椅子上,既疲惫又兴奋。他没想到临时改变的教学方式会获得如此热烈的反响,更没想到会引来张首席这样的行业大咖。
手机震动起来,是陈教授的消息:“反向教学的想法很有创意,张岩也很欣赏。他问我你是不是在职分析师,我如实说了你是新人。他可能会联系你。“
爱旭正要回复,另一条消息弹出——是程雪:“爱旭,你最近是不是在做金融直播?要注意一下,公司对员工对外发表投资观点有严格规定,尤其涉及具体操作策略的。“
爱旭的手指僵在屏幕上方。他仔细回想今晚的内容,确实提到了桑达科技的具体操作,虽然是从风险角度分析的...
“谢谢提醒,我会注意的。“他回复道,心里却泛起一丝不安。程刚董事长知道会怎么想?公司真的有相关规定吗?
爱旭打开公司内部网,搜索员工行为准则。在密密麻麻的条款中,他终于找到了相关条目:“未经批准,员工不得在公开平台发表可能影响公司投资策略或客户决策的市场观点...“
“可能影响“——这个模糊的定义让爱旭皱起眉头。他的直播只是基础教学,应该不涉及公司策略吧?但桑达科技确实是部门正在操作的标的...
正当他纠结时,一条新的好友申请弹出——“中信张岩“。爱旭屏住呼吸点击通过,对方立刻发来消息:“爱旭你好,陈教授向我推荐了你。你的直播视角独特,有兴趣来我们'投资者教育'项目做兼职讲师吗?内容可以更系统,报酬从优。“
爱旭盯着这条消息,一时不知如何回应。一方面是来自顶级券商的机会,另一方面是程雪的警告...他需要好好权衡。
窗外,城市的灯光依旧璀璨。爱旭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公司大楼依稀可见的轮廓。今天,他意外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获得了业内认可,却也发现了职场中的潜在风险。
知识分享的快乐与职业规范的边界,他该如何平衡?这个问题,或许比他讲过的任何金融理论都更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