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鸠摩铁的裆功,乔峰的音响
又合十行礼后说道:
“听闻少林广发英雄帖,共襄盛会,小僧今日特来拜访,却没想,恰巧到碰到少林与天竺高僧的辩论,失礼失礼。
众人见他宝相庄严,又见识过他的深厚内功,自然不敢小觑。
玄慈作为方丈,自然站起身来迎客。
其抢上前两步,合十躬身,尊重说道:
“国师远来东土,实乃幸事。
恰逢寺正有一事难以分剖,国师来的正是时候,想请国师主持公道,分辨是非。”
说着便替神山、哲罗星师兄弟等人逐一与鸠摩智引见。
众僧相见罢,玄慈在正中设了一个座位,请鸠摩智就座。鸠摩智略一谦逊,便即坐了下来。
玄慈怕鸠摩智之前没听到他们的讨论,又将刚刚的情景简单重复了一遍。
鸠摩智听罢微笑道:
“方丈大师要小僧主持公道,当那裁定,那是万万不敢。只是小僧听少林、天竺两位大师讲论武功,颇觉两位均有不是之处。”
玄慈却是说道:“哦?那大师有何高见呢?
不妨说出来,老衲愿洗耳恭听。”
鸠摩智面带微笑,说道:“呵呵,天竺高僧说道:少林派有七十二门绝技,未必有人每一门都能精通,此言错矣。
少林大师以为,摩诃指、般若掌、大金刚拳都是是少林派秘传,除了贵派嫡传弟子之外,旁人定然不通此技,否则便是从贵派偷师学得,这句话却也是大缪。”
一旁玄慈的师弟玄生朗声问道:
“那依国师所言,是有人以一身而能兼通数派七十二门绝技吗?”
鸠摩智点头说道:“不错!”
玄生又追问道:“敢问国师,这位武学宗师是谁?”
鸠摩智道:“呵呵,武学宗师的名头殊不敢当。6妖看书蛧 追醉辛章劫”
玄生脸色巨变,眯着眼睛说道:“难不成便是国师?”
鸠摩智点头合十,神情肃穆谦虚说道:“正是小僧。”
这话一出,群僧尽皆变色
鸠摩智此人说话,语气向来谦虚,但霸气的内容和不经意之间露出的桀骜神色,却是藏不住的。
他前几个月,在姑苏燕子坞的慕容家府上,依次见识了威震中原的‘南慕容,北乔峰
原本他在听说了慕容博的死讯,加上一人挑了天龙寺包括枯荣在内的六位大师以后,自认为自己实力可在中原武林称雄。
可去了那参合庄后,那北乔峰打得他气血翻涌,气息紊乱,叫苦不迭,而南慕容更是打他到吐血。
让他也收起了之前积累的傲慢。
而后努力结交慕容复,待对方传他神功以后,更是日夜苦练。
小无相功不必说,他已然练至小成,而那《易筋经》更是不凡。
他几十年前便知《易筋经》是武学至宝。
离开燕子坞后,随即静居苦练,他早年便识得梵文,看《易筋经》的梵文原本自无障碍,畅晓经义。
可是练来练去,却始终没半点进境,实际这便是易筋经的难处,须得勘破“我相、人相”方能入门,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才能有益。
但鸠摩智自小性格要强,虽是出家人,但多年来一直争强好胜,见到什么高深武功便要修习,而且自诩天赋无双,认为只要他想练,没有什么武功是练不成的。
这种心境是与《易筋经》背道而驰,强行修炼只会伤及自身。
但鸠摩智并不知情,他料想这是上乘内功,自然非旦夕间所能奏效。
慕容博曾称少林派的《易筋经》与天龙寺的“六脉神剑”齐名,为武学中至高无上的两大瑰宝。
他自然不愿放弃,想来说不定要练上十年八年,这才豁然贯通,冲破玄关。-0¨0_s?h¨u?./n?e~t.
又想到中原典故: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他鸠摩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到!
于是这几个月,按照原计划偷偷潜入少林,边用小无相功模拟各种绝技,还不忘抽出时间兼顾易筋经。
想着可以神功大成,碾压慕容复与乔峰,成为天下第一人。
转眼便来到了了九月初,此刻他的鸠摩智已经可以用小无相功催动少林七十二绝技。
他自认为绝对没有人可以分辨出来,于是下山雇了几个人,作蕃僧打扮,用他认为最有逼格的出场方式,出现在少林寺的山门前。
如今,语出惊人,想到接下来可以展示七十二绝技,他鸠摩智就无比的畅快。
但在场众人皆不信他,众所周知,少林七十二门绝技中,有铁裆功之流的专练下盘,有陆地飞行术、壁虎游墙攻等专练轻功,有的以拳掌见长,有的以暗器取胜。
或刀或剑,每一门功夫,都是各有各的特长,多数不相同,哪怕是有人同精五六门的少林绝技,那也是以互相并不互斥为底限。
像那玄生与波罗星都练了般若掌、大金刚拳、摩诃指三门功夫,那均是手上的功夫,且都是刚猛无比自然是可以兼修。
但若是再想修那拈花指,却是万万不能,一个人的手练哪种功夫便会积年累月的发生相应的变化,又怎么能又软又硬呢?
故寺内相传,上代高僧之中,曾有人最多兼通十三门的少林绝技,江湖人称是“十三绝神僧”。
他们少林寺建寺数百年以来,也只得此一人而已。
而这鸠摩智,说他一身兼具少林七十二绝技,哪怕是神山、菠萝星等人,也认为他这是自是欺人之言,有失水准。
况且,这少林七十二门绝技之中,更有十三、四门艰难非常,难学难精。
即使是武学奇才,毕生苦修其中任何一门,也未必一定能够练成。
此时少林全寺僧众齐聚,虽有千余人,但这所有僧人的绝技合并,却连那七十二绝技也数不周全。
而在场之人看鸠摩智,不过四十来岁的年纪。
哪怕是一年一项绝技,从娘胎里给他算起来,那也得等他七十一岁才行。
何况这七十二项绝技每一项都是艰深繁复之极,少林武僧深有体会,难不成他竟能在一年之中练成好几种?
众僧不禁讨论,虽然一人声音不大,但百人在大殿里窃窃私语,却也让整个大殿仿佛布满蚊蝇。
鸠摩智见几乎所有人都不信,却是正合他的意,这事情越是匪夷所思,他成了便会收获越多的声望。
于是在嘈杂声音中,鸠摩智身形略侧,左掌突然平举,右拳呼的一声直击而出。
大堂中的一口烧香的铜鼎,受到鸠摩智的拳劲,发出刺耳金属摩擦声后,便跳了起来。
有人识得正是大金刚拳法中的一招“洛钟东应”。
大堂内的众僧的声音戛然而止,都在看着鸠摩智的动作。
其拳不碰鼎,而铜鼎发声,还不算如何艰难,这一拳明明是向前击出,铜鼎却向上跳,可见拳力之巧,实已深得“大金刚拳”的精髓。
随后,鸠摩智依次使用了‘摩诃指'、‘般若掌'、'无相劫指”、“铁裆功”和“袈裟伏魔功’。
每一样都威力巨大,无懈可击。
众人皆哑口无言,特别是玄慈方丈。
江湖中何人不知这铁裆功是他的绝技,玄慈方丈毕生在这门武功上花的时日着实不少,以致于耽误了佛理的修行。
经常深夜后想来,也是着实后悔,觉得为了一裆之铁,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磨练下去,实在是耗时耗力。
可每每想到自己这门铁功,足可独步天下,也觉得自慰。
可此刻一见鸠摩智倒立劈叉,随意顶那炽热的铜鼎,自顶自接,风度潇洒自在,还能谈笑风声,丝毫不怕发声而泄了真气。
玄慈自认为弗如远甚,不由得长叹一口气。
鸠摩智道:“在下是吐蕃僧人,但绝技却让众位低头认输,足可以证明,少林七十二门绝技,实在并非是少林自创,这少林'二字,须摘掉了,哈哈。
玄慈不语,心如刀绞。
鸠摩智见他不语,微笑道:“小僧不过想请方丈应承一句,以便通告天下武林同道。
少林寺不妨从此便散了,诸位高僧各奔前程,岂非胜在浪得虚名的少林寺中空耗年华?”
他话音刚落,少林群僧涵养再好,也都忍耐不住,纷纷大声呵斥,虚竹在其中也是神情愤慨,寺庙就是他家,他容不得鸠摩智诋毁少林。
群僧这时方始明白,这鸠摩智上得少室山来,竟是要以一人之力将少林寺挑了,不但他自己名垂千古,也使得中原武林从此少了一座重镇,是为他吐蕃图谋甚远。
只听鸠摩智继续说道:
“小僧孤身来到中土,本意想见识一下少林寺的风范,且看这号称中原武林泰山北斗之地,是怎样一副庄严宏伟的气象。但嘿嘿嘿,似乎还及不上地处南疆的大理天龙寺。呵呵!这可令小僧大大失望了。
少林寺,实在可笑!
不若小僧与诸位做个约定。
鸠摩智边说,边向外走去。
今日是九九重阳,少林寺发英雄帖,邀请天下英雄共商大事的日子,鸠摩智故意挑的今日,想名动中原,出门看到已然有许多门派、世家的武林人士齐聚山门。
就是因为哲罗星等人和他鸠摩智提前来闹,所以这些武林中人没被放进寺,都在门口等待。
此刻鸠摩智认为时机刚好,运功说道:
“小僧今日将少林寺的牌匾带回吐蕃,他日若有少林高僧自认可比得上小僧,可去我大雪山大轮寺取回少林牌匾,如何?
若是没有人能办到,就莫怪我笑那中原少士,少林无人了!”
正在鸠摩智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摘下少林牌匾时,忽然远处传来一股奇怪的声音,颇有动感。
随后便是如龙吟虎啸一般中气十足的声音:
“是何人说我少林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