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我在敌占区扮演鬼子军官拳打幼儿园
第319章 租借法案
詹台明在收到林致远电文时,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公司账户有三百万美元,若全部开五倍杠杆,将撬动一千五百万巨额资金。
他知道林致远是想借着杰西的影响力,快速在华尔街站稳脚跟,确保计划顺利推进。
但如此激进的策略,在他眼中已超越投资范畴,更像一场不计后果的豪赌。
他无法说服林致远,作为下属,唯有执行命令。
听着交易大厅此起彼伏的报价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这位上司,却又从心底钦佩其过人的胆识。
与在沪市的特工生涯相比,他发现自己更享受在金融市场上的博弈。
尤其是逐步引诱孔令山这般人物入局,这种在刀尖上跳舞的刺激感,是过去潜伏生涯中从未体验过的。
也许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才是真正属于他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纽约交易所,采用的是人工喊价的交易方式,通过交易员在交易大厅喊话来传达买卖指令。
林致远为了帮杰西造势,并未刻意分散下单,这么大的交易额,很快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不过此时的美国股市已相对成熟,并且他重仓的是通用动力、洛克希德等军工大盘股,倒不必担心遭遇金融大鳄的狙击。
两天后,孔令山从约翰处得知消息,不禁愕然:“高倍杠杆全仓军工股?”
“典型的杰西风格。”约翰冷笑一声,“他永远改不了这种孤注一掷的赌徒本性,我估计要不了多久,华尔街日报又该刊登他破产的新闻了。”
约翰一想到那晚杰西对他冷嘲热讽的样子,就巴不得对方身败名裂。
孔令山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暗自庆幸自己的谨慎,若真将百万资金托付给如此疯狂的操盘手,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他还是追问道:“他们在这个时间点重仓军工股,会不会是得到了什么内幕消息?”
约翰连连摇头:“美国远离亚欧战场,况且一直保持中立,战争与我们无关。”
孔令山沉吟片刻,压低声音:“你说有没有可能,美国也会卷入战争?”
“开什么玩笑?”约翰几乎笑出声来,“谁敢对我们开战?日本吗?我们现在供应着日本七成以上的石油和钢铁,除非他们彻底疯了。”
作为花旗的客户经理,约翰对接的很多客户都有投资石油和钢铁类的股票,他对这些数据了如指掌。
尽管约翰言之凿凿,孔令山却隐隐觉得,似乎有什么他尚未知晓的大事即将发生。
告别约翰后,他径直驱车前往美国联洲航空公司,拜访负责与他接洽的军工代表弗兰克·科恩。
与约翰不同,身处军工领域的弗兰克显然知道的更多一些。
在办公室落座后,弗兰克透露,“虽然国内舆论普遍反对参战,但欧洲方面,特别是英国的游说活动从未停止。”
“我得到消息,总统将在下周向国会提交一份重要法案,据说背后有几大军工财团在积极运作。”
弗兰克的话让孔令山陷入了沉思,他想起詹台明背靠的可能就是英国资本,再联想到对方不惜以五倍杠杆全仓押注军工股的疯狂举动,肯定是提前知晓了某些内幕。
若真如此,他或许正在错失一个发财的机会。
从联洲航空公司出来后,孔令山立即赶回办事处,从抽屉内翻出詹台明的名片,按照上面的号码拨了出去。
然而接电话的是太平洋财务顾问公司的前台,对方告知詹台明正在交易室,暂时无法接听。
尽管孔令山此刻完全可以自行跟投部分资金,但在缺乏确切信息的情况下,他始终难以下定决心。
犹豫片刻后,他决定直接登门拜访。
在会客室等待了两个多小时后,詹台明才出现。
看着对方眉宇间难掩的疲惫,孔令山连忙起身:"詹姆斯,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空见我一面。"
詹台明让人送来两杯咖啡,落座后轻啜一口:"孔先生如此急切,是有什么要紧事?"
孔令山也不绕弯子,从西装内袋取出一张五千美元支票推至对方面前:“我想知道贵公司的一系列操作,是否与下周美国总统将提交国会的法案有关?"
詹台明没有去碰那张支票,而是深深叹了口气:"孔,既然你找到我,看在同是华人的情分上,我不瞒你。但你必须保证绝不能对外透露是我告诉的你,否则我很可能会被杰西先生辞退。"
见对方神色凝重,孔令山坐直了身子,正色道:"我以人格担保,绝不会泄露半分。"
詹台明将杯中咖啡一饮而尽,压低声音:"美国总统下周将向国会提交《租借法案》,以租赁形式向盟国提供军事援助,不要求即时付款,但需要盟国承诺战后偿还或提供等价回报。"
孔令山闻言心头一震,不需立即支付,这岂不意味着盟国可以从美国获得大量援助!
詹台明看出他的心思,补充道:"援助力度基于国家信用,不过首批援助对象仅限英国。”
"我冒险告知此事,是希望你能尽快将消息传回国内,让政府加紧游说,争取将华国纳入援助范围。"
他的目光扫过桌上支票,"我虽从小在南洋长大,但也希望祖国能早日击退侵略者。"
说罢,詹台明便起身离去,留下孔令山独自消化消息。
历史上,山城政府是在美国国会开始讨论《租借法案》后才启动对美游说。
1941年3月该法案通过,5月华国才被增补列入。
这份情报,林致远不能通过军统传递,只能由詹台明在美国"不经意"地泄露出去。
情报都是讲究来源的,有些事,你主动贴上去,别人不一定信,反而会怀疑你别有目的。
但如果是他们费尽心机获取的,他们反而会深信不疑。
况且,他只能在法案即将提交国会前夕透露出去,否则很难解释消息来源。
公司账户有三百万美元,若全部开五倍杠杆,将撬动一千五百万巨额资金。
他知道林致远是想借着杰西的影响力,快速在华尔街站稳脚跟,确保计划顺利推进。
但如此激进的策略,在他眼中已超越投资范畴,更像一场不计后果的豪赌。
他无法说服林致远,作为下属,唯有执行命令。
听着交易大厅此起彼伏的报价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这位上司,却又从心底钦佩其过人的胆识。
与在沪市的特工生涯相比,他发现自己更享受在金融市场上的博弈。
尤其是逐步引诱孔令山这般人物入局,这种在刀尖上跳舞的刺激感,是过去潜伏生涯中从未体验过的。
也许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才是真正属于他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纽约交易所,采用的是人工喊价的交易方式,通过交易员在交易大厅喊话来传达买卖指令。
林致远为了帮杰西造势,并未刻意分散下单,这么大的交易额,很快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不过此时的美国股市已相对成熟,并且他重仓的是通用动力、洛克希德等军工大盘股,倒不必担心遭遇金融大鳄的狙击。
两天后,孔令山从约翰处得知消息,不禁愕然:“高倍杠杆全仓军工股?”
“典型的杰西风格。”约翰冷笑一声,“他永远改不了这种孤注一掷的赌徒本性,我估计要不了多久,华尔街日报又该刊登他破产的新闻了。”
约翰一想到那晚杰西对他冷嘲热讽的样子,就巴不得对方身败名裂。
孔令山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暗自庆幸自己的谨慎,若真将百万资金托付给如此疯狂的操盘手,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他还是追问道:“他们在这个时间点重仓军工股,会不会是得到了什么内幕消息?”
约翰连连摇头:“美国远离亚欧战场,况且一直保持中立,战争与我们无关。”
孔令山沉吟片刻,压低声音:“你说有没有可能,美国也会卷入战争?”
“开什么玩笑?”约翰几乎笑出声来,“谁敢对我们开战?日本吗?我们现在供应着日本七成以上的石油和钢铁,除非他们彻底疯了。”
作为花旗的客户经理,约翰对接的很多客户都有投资石油和钢铁类的股票,他对这些数据了如指掌。
尽管约翰言之凿凿,孔令山却隐隐觉得,似乎有什么他尚未知晓的大事即将发生。
告别约翰后,他径直驱车前往美国联洲航空公司,拜访负责与他接洽的军工代表弗兰克·科恩。
与约翰不同,身处军工领域的弗兰克显然知道的更多一些。
在办公室落座后,弗兰克透露,“虽然国内舆论普遍反对参战,但欧洲方面,特别是英国的游说活动从未停止。”
“我得到消息,总统将在下周向国会提交一份重要法案,据说背后有几大军工财团在积极运作。”
弗兰克的话让孔令山陷入了沉思,他想起詹台明背靠的可能就是英国资本,再联想到对方不惜以五倍杠杆全仓押注军工股的疯狂举动,肯定是提前知晓了某些内幕。
若真如此,他或许正在错失一个发财的机会。
从联洲航空公司出来后,孔令山立即赶回办事处,从抽屉内翻出詹台明的名片,按照上面的号码拨了出去。
然而接电话的是太平洋财务顾问公司的前台,对方告知詹台明正在交易室,暂时无法接听。
尽管孔令山此刻完全可以自行跟投部分资金,但在缺乏确切信息的情况下,他始终难以下定决心。
犹豫片刻后,他决定直接登门拜访。
在会客室等待了两个多小时后,詹台明才出现。
看着对方眉宇间难掩的疲惫,孔令山连忙起身:"詹姆斯,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空见我一面。"
詹台明让人送来两杯咖啡,落座后轻啜一口:"孔先生如此急切,是有什么要紧事?"
孔令山也不绕弯子,从西装内袋取出一张五千美元支票推至对方面前:“我想知道贵公司的一系列操作,是否与下周美国总统将提交国会的法案有关?"
詹台明没有去碰那张支票,而是深深叹了口气:"孔,既然你找到我,看在同是华人的情分上,我不瞒你。但你必须保证绝不能对外透露是我告诉的你,否则我很可能会被杰西先生辞退。"
见对方神色凝重,孔令山坐直了身子,正色道:"我以人格担保,绝不会泄露半分。"
詹台明将杯中咖啡一饮而尽,压低声音:"美国总统下周将向国会提交《租借法案》,以租赁形式向盟国提供军事援助,不要求即时付款,但需要盟国承诺战后偿还或提供等价回报。"
孔令山闻言心头一震,不需立即支付,这岂不意味着盟国可以从美国获得大量援助!
詹台明看出他的心思,补充道:"援助力度基于国家信用,不过首批援助对象仅限英国。”
"我冒险告知此事,是希望你能尽快将消息传回国内,让政府加紧游说,争取将华国纳入援助范围。"
他的目光扫过桌上支票,"我虽从小在南洋长大,但也希望祖国能早日击退侵略者。"
说罢,詹台明便起身离去,留下孔令山独自消化消息。
历史上,山城政府是在美国国会开始讨论《租借法案》后才启动对美游说。
1941年3月该法案通过,5月华国才被增补列入。
这份情报,林致远不能通过军统传递,只能由詹台明在美国"不经意"地泄露出去。
情报都是讲究来源的,有些事,你主动贴上去,别人不一定信,反而会怀疑你别有目的。
但如果是他们费尽心机获取的,他们反而会深信不疑。
况且,他只能在法案即将提交国会前夕透露出去,否则很难解释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