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手枪

第41章 手枪

晚上餐桌上,一摞火勺。¨b/x/k\a~n.s`h*u_.¨c.o\www.

两个女儿吃着满嘴都是糖霜,老妈笑嘻嘻的,一个劲晃着脑袋,耳朵上的珍珠耳环,金光璀璨。

王月却没有戴上,她觉得婆婆戴上就好,回头让婆婆去村里显摆一圈。

她的耳环,等有重要事情了,才戴上。

杨父喝着小酒,耳朵夹着一根中华烟。

这根烟,打死他都不抽。

正吃着饭呢,门外已经传来喊声。

“连全?”

这是支书林朝忠的声音,这让杨父一拍大腿。

“忘记了!”

“光顾着高兴了,赶紧让支书进来。”

杨父的话,也让杨母赶紧跑了出去,给支书开门。

“支书啊,你吃了吗?”

杨母故意整理头发,这让支书林朝忠就是一愣,也看到杨母耳朵上的珍珠耳环。

“呵呵,这珍珠用来做耳环了?”

“村里人都说了,小六子出息了,还买了自行车。”

“对,支书,我儿子给我买的。”

杨母正说着,杨建国也走了出来。

杨建国已经知道,自己出县城的时候,支书领着儿媳妇已经登门感谢了。?看?书¢£,屋??? ÷?更ˉ新?最~/快±%<

支书还买了礼物,非要感谢杨建国。

“支书!”

杨建国对着林朝忠一笑,林朝忠感激看着杨建国。

“小六子,你嫂子也想来,孩子却开始闹了。”

“真是感谢你。”

“支书,你千万别这么说,来进来吃口饭。”

杨建国把林朝忠迎了进来,杨父直接把兜里的中华烟,放在桌子上。

“支书,抽烟。”

“呦呵,都抽这个烟了?”

林朝忠真是惊讶,杨建国这一家,真是有钱了?

“哈哈,小六子朋友送的,正好。”

“来!”

“行,来一根。”

有好烟,自然要抽的。

林朝忠抽着烟,看着两个孩子,还有高兴的杨母和王月。

“幸亏建国有本事,知道珍珠散。”

“建国,我替孩子感谢你这个小叔。”

“支书,真不用。”

杨建国连忙推辞,林朝忠却不管,直接道:“以后有事,直接来找我。”

“你是我家的恩人。′2*c′y/x~s\w/.?o`r*g_”

“支书,可别这么说。”

“看到你现在有本领了,我也为你爸高兴。”

双方说着客气的话,林朝忠看着孩子还要吃饭,也站了起来,准备走了。

杨建国亲自送林朝忠,就在林朝忠要离开的时候,杨建国突然压低声音。

“支书,我还真有一事,求你。”

“你说!”

林朝忠笑眯眯看着杨建国,现在杨建国也不是街溜子,林朝忠当然要帮忙。

“那个啥,咱们村是不是有枪?”

“嗯?”

林朝忠愣住了,杨建国要枪?

这年代,太不安全,村里和乡里都偷摸藏着枪支。

市里各个国营单位,甚至学校,也都有武装部,也藏着枪支。

等严打开始,到了九零年代,枪械上缴,村里就没枪支了。

“你要枪干嘛?”

“出海防身,我可以花钱买?”

杨建国轻声说着,林朝忠听到这里,再次看着杨建国。

这要是以前的杨建国,林朝忠根本不会同意。

谁会把枪,交给一个街溜子,惹出事情怎么办?

“这样,我给你批一个短枪,用来防身。”

“毕竟你出海,也是近海。”

“建国,我可是很信任你的。”

林朝忠这是暗示杨建国,杨建国千万不能拿枪惹事。

“知道,一把手枪,就可以。”

“好,你跟我过来,手枪不需要钱。”

杨建国连忙感谢,跟家人说完,就跟着林朝忠,朝着村委会而去。

林朝忠在村委会打了电话,让治保主任过来,亲自开了仓库。

从仓库里面,拿出一个铁盒子。

杨建国伸长脖子看着呢,就看着铁盒子里面,放着一摞手枪。

对于手枪,杨建国也只是在电

视上见过。

什么快慢机、马牌撸子、东瀛鬼子枪等等。

这铁盒子里面的手枪,枪柄有一个黑星。

“好像是54手枪?”

54手枪,是1951年在老毛子专家帮助下,我国对苏式tt1930手枪,进行仿制,同时也改进51式手枪,在1954年定型生产。

54式手枪凭借威力大,能够在25米范围内,贯穿3毫米厚钢板。可靠性、结构简单,直接风靡全国。

这把枪,在港岛被称呼为黑星,在宝岛称呼为77式。

54手枪的稳定性,无论是当兵的,还是当匪的,就喜欢用黑星。

黑市上,黑星也多。

港岛骑兵,那些大圈子,就喜欢手持双黑星,横扫港岛长街。

杨建国看着黑星,也眼中放光。

只要是男人,谁不喜欢枪。

“建国,这把枪就给你了。”

“还有两个弹夹,50发子弹。”

黑星手枪,弹容量8发。

杨建国收起枪,再次感谢。

“用于防身,你千万别乱来。”

“支书,你就放心吧,我就是在海上,有这把枪,能安全点。”

“我家就我一个独苗。”

杨建国的话,让林朝忠点了点头。

的确,生了五个女儿,好不容易生出杨建国,杨建国真要有事,杨父和杨母根本无法承受。

林朝忠也只有唯一的孙子,这个孙子要是没了,林朝忠也受不了。

“支书,走了!”

杨建国拿着报纸,包裹着枪,直接回家。

天空继续下雨。

杨建国坐在炕上,摩擦着枪。

王月从外面走了进来,一眼看到丈夫手中的枪。

“啊!”

王月尖叫一声,这让东屋那边,杨母直接把门给插上了,不让两个孩子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