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5 章 换尺

仙神与凡不同,尤其金仙之上,挣脱寿命枷锁的修行者,更是另一个阶级的存在。

有时一个感悟,或是一个愣神,世间已是沧海桑田,千百年已过。

无当自大师兄多宝处归来,有些感伤,呆愣了一阵,回过头来,便已是二十年光阴流逝。

回过神来,无当便观天地脉络,欲要寻孔丘,看他的『有教无类』如今是何模样。

赠城...围困...左相...鲁侯..

鲁侯与左相之事,于天地脉络中,记得清清楚楚,印入无当眼眸。

而孔丘,还当真中了计,于城池之中蹉跎岁月。

“找死。”

无当如今心头烦闷,大师兄说自己乃是仅剩的亲传弟子,其中意味无当自是懂得。

借孔子衍道,孔子又被这种算计拦住了脚步。

怒火化作三道上清神雷,一道将鲁侯连同宫阙一同化作了焦土,一道将提出此法的左相,连同左相府,劈做了尘埃。

还有一道散落万千,叫监视孔丘的人都化作了尘埃。

火云洞,轩辕先是抬起手中,而后又长舒了一口气,又放了下来。

通天圣人当今仅剩的亲传弟子,这含金量,自是不用说。

杀了一个小诸侯而已,又不是对天子出手,罢了罢了。

而伏羲、神农,则是老神在在,不理会这些,毕竟,伏羲虽然是女娲娘娘的兄长转世,但也是妖族妖皇转世,并非纯粹的人族,加上先前纣王一事,三皇已有裂痕,不再那般和睦。

而神农,亦并非纯粹的人族,又是西方圣人三大亲传之一,龟灵圣母的父亲,北海玄龟转世,与伏羲、轩辕的争端中,从未表态,也不敢有人去逼迫。

......

“发生了什么?!!”

君侯与左相同时遭到天谴,连府邸都化作焦土,引得人心惶惶,朝堂大乱。

还好,鲁国乃是小国,没有那么多派系,很快,诸多大臣便扶鲁侯第三子上了位。

当调查原因,接到孔子之城传来的线报,监视孔子之人,也都在霹雳下化作尘埃时。

新鲁侯与诸多大臣,都觉得找到原因了。

截教的报复啊!

那,难不成准许孔丘出来蛊惑人心?

不准?

等着天雷降顶?

那该如何处理呢?

新鲁后看着殿下如同缩头乌龟一般的大臣,气不打一处来。

毕竟,左相便是前车之鉴,谁还敢乱提意见?之所以这么快推选出新鲁侯,不就是为了让他背锅吗?

无奈,新鲁侯只能自己拿主意,不再以城困住孔丘,而是加封孔丘为大司寇掌管,鲁国司法。

希望能以此,将孔丘拉入贵族阶级,自然就不会再去讲学这些。

孔丘带领愿意跟随的弟子,一同走马上任,本以为是自己的品行,得到了认可。

却不想,那些大臣官员都畏惧自己,却不听从自己的号令。

孔丘提出仁政、德治,与民开智,在朝堂之上,不论是君侯还是大臣们,都纷纷赞同。

等到实施的时候,又都望风而逃,一个比一个跑得快,生怕沾上半点关系。

这个时候,就有个大聪明站了出来,告知了孔丘先前围城之计,如今君侯封孔丘如今之职,也是为了让孔丘不再讲学。

还明里暗里的问孔丘可有修行之法,希望能借助孔丘与截教搭上线,做那永生不死的仙神。

不过,可惜的是,孔丘自己都没有修行之法,那大聪明看了看孔丘,想了想之前孔丘以戒尺直接抽飞了鲁国大将军。

不愿给就不愿给嘛,说什么不会。

但那大聪明也不敢逼迫,只得退去。

第二日,孔丘便于朝堂之上,向鲁侯辞去了官位,收拾细软,带着愿意跟随他的弟子们。

开始周游列国,希望能有一方君侯,能认同自己的理念,抱负。

......

“时机已至。”

李耳突然看向鲁国方向,轻喃一声,而后放下了书简。

“走吧。”

“是。”

多宝拱手应道,而后面无表情的起身,开始收拾行囊。

“最后可要看一眼,汝师妹寄托截教教义之人。”

多宝收拾行囊的身子一顿,而后转过身来,对李耳再次施礼道:

“师伯慈悲。”

“善。”

李耳抚须。

两个时辰后,多宝便牵着牛车,在前方引路,而老子则是坐在牛车上,用刻刀在竹简上雕刻着什么。

又过了几日,突然,多宝远远的望见一群黑压压的人,领头之人,更是身高八尺有余,浑身肌肉盘结。

看得多宝都为之一愣。

这炼体之法,有余元的影子,不过,怎么成了这般模样。

孔丘此时已周游数国,虽不得各国贵族国公待见,但他为民开智,已闯下了莫大的贤名,被世人尊称为孔子。

至于为什么各国不喜,对孔子又以礼待之。

各路诸侯与阐、截教之争都有记载,一个打着有教无类旗号的人,在人族大肆讲学,加上鲁国鲁侯与左相之事,他们还是听到些许风声的。

你敢拦啊?

见有一仙姿道骨的老者驾牛车而来。

孔子当即上前见礼道:

“老人家...”

多宝没有仔细去听孔子讲了什么,虽然风火蒲团封了多宝的法力,但多宝还是看得出。

孔子已经以截教教义为根基,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这条路,若是能得到师尊的认可,或将成为新截教的教义,虽然多宝并不看好。

因为孔子还是太狭隘了,不是他智慧不足,而是他仅仅局限于人族一族。

此等教义,便是孔子完善了,于截教而言也是要不够的。

不过,孔子能做到这般,已是不错。

孔子正在向老子请教,不过几句话的功夫,孔子便晓得,眼前之人定是一方大贤。

待他二人讲完,将要道别之时。

多宝拿出一个破旧的尺子,言语道:

“吾观汝背后戒尺形态方正,吾甚是喜爱,不知孔子可愿割爱,于小道做个交换?”

“自是可以。”

孔子浅笑一声,便解下了腰间戒尺,于多宝做了交换。

又将多宝那破旧尺子悬挂于腰上。

“善。”

多宝见此,浅笑称善,这个孔子倒是不错,晓得顾及他人情感,若是当场截教门人也有这般念想,顾忌一下旁的生灵。

或许,便不会走到这一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