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4 章 柿城
“香啊!”
宇洙夹起一块肉,送入嘴里,心里很是满足。
先前在神庙中时,虽然有庙祝日日打来神泉之水,饮之不饥不渴,却也从未饱腹过。
听庙祝说,是因为自己执念太深,所以饮下神泉只能充饥,不能饱腹,也无法体会那种清爽满足之感。
十二年来,一直都是处于那种饿不死,吃不饱的状态,整整十二年。
如今世道又不好,自己又没有田地可耕种,只能在庙中打打杂。
如今得了帝君赐福,便绝不会让自己身上的悲剧,在他人身上重演!
下定决心,宇柚几筷子便将肉菜吃完,唤来店小二收走碗筷后,便拾到拾到,而后佯装出门游玩,去打探范家的情况。
本以为此城居民在范家的统治下,会过的很糟,但,事实好似与宇洙所想有一点点差距。
已经入夜,还未到宵禁之时,各个店门口都都挂着柿子模样的大灯笼,还有诸多摊贩卖着各色产品,其中最多的,便是柿饼。
有行色匆匆的路人,也有挽手谈笑的情侣,追逐打闹的小孩...
看起来,竟是那般和谐??
说来惭愧,这是宇洙第一次进入这种大城,但在神庙里帮工打杂的时候,却也听信徒说起过,其他城池是何模样。
宇洙感觉他们口中的城池,怕是都比不过眼前柿城之景。
买了两个柿饼,宇洙佯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一路啃着走,好吧,就是没见过世面,东看看西摸摸。
还好,不止宇柚一人这般,还有许多从外地前来游玩的人,都是这般,如此,宇洙这等行为也不显得突兀。
突然,一点青色光芒,窜入了宇洙的眼眸。
是一个木簪,簪尾有一小块青色透亮的石头,似玉非玉、似石非石,却显得异常好看,当即将宇洙吸引住了。
宇洙瞪大了眼睛,三步并作走两步,来到摆摊的老婆婆面前。
“婆婆,这个簪子怎么卖的?”
“哎呦,姑凉好眼光,这簪子可是我那儿媳妇,花了三天三夜才雕出来的,又有宝石镶...”
听着摊主老婆婆不停的吹嘘,宇洙不由的皱了皱眉头。
“婆婆,到底要多少钱嘛!”
“噢,喔,这么好的簪子只需要一两银子!”
“好。”
宇洙将手伸入袖中佯装掏银子,实则是伸入小空间中去拿来了银子。
值得一提的是,此界不用等秦始皇统一货币,当初玄涛前往混沌,将落宝金钱留于红云,并且言说了以落宝金钱统一货币之事后。
此界货币,便在红云的运作下早已统一,无敢不从。
一个铜币可购买一两稻谷,一百个铜币,便是一两银子,十两银子便等同于一两金子。
至于修行界,还是没有货币,处于以物易物的阶段,毕竟洪荒灵气并未衰落,灵石之类的,莫说仙人了,只要修行入了门,随随便便都能捏个千八百个,没必要。
也不存在什么通货膨胀一类的东西,毕竟,没人敢去触圣人的霉头。
宇洙掏出一两银子,放在台面上,那看似孱弱的老婆婆,以肉眼几乎不可见的速度,将银子收了起来,又将簪子双手奉上。
“谢谢婆婆。”
说罢,宇洙拿起簪子,伸向脑后,一挽,便扎了上去,而后佯装疲倦道:
“婆婆,吾有些走累了,可否容我在您这歇息一会儿。”
“好,好!”
拿着银子喜笑颜开的老婆婆听到此话连连点头,一个木簪子加上一块捡来的石头,便卖了一两银子,当真是个冤大头。
多留一会儿,要是在看上其他东西,不是又能赚一笔!
念此,老婆婆当即开口道:
“您啊,想歇多久歇多久!累着了吧,我去给你打碗水来。”
说罢,便要转身回屋打水去。
她这摊子就摆在屋门口,当真是方便。
过了几秒,老婆婆便端了碗水来。
宇洙当即接过水碗,喝了几口,而后甜甜道:
“谢谢婆婆。”
“诶。”
“姑娘您啊,慢慢歇着,可以看看摊子上还有没有什么想要的,老婆子我先看摊子了。”
老婆婆应答一声,便继续看摊了。
过了一阵,见无人前来,宇洙边试探性的言语道:
“婆婆,这柿城这般繁华,你们过得真幸福啊!”
摆摊的老婆婆,提及柿城,气场瞬间一变,有些骄傲道:
“有范家大人庇佑,柿城的繁华,是应当的!”
“范家?”
宇洙心头一沉,面上装作疑惑道。
老婆婆瞥了宇洙一眼,而后道:
“姑娘是外地来的吧。”
“婆婆慧眼,吾今日刚到。”
宇洙应和道。
“那就难怪了。”
见此,老婆婆自信的点了点头言语道,好似在为自己猜的准而高兴。
“要说这范家,可了不得。”
“看姑凉这年岁,应当是没有经历过,但应当也晓得当年的大旱吧!”
说着,老婆婆面上露出一丝困苦的神情。
“自是知晓的。”
宇洙配合的点了点头。
“恩。”
“当年大旱种不出粮食,是范家的大人,组织人手出城寻水寻粮,回来后,分发粮食,又带领大家一起种植柿子树。”
“这柿子树啊!耐旱,只要一点点水就能活,而且,一颗树,就能结几百个果子,做成柿饼,两三个就能抵上一顿饭。”
“加上范家接济,大家伙才活过了那场大旱呐!”
宇洙默默的听着,心头却是思绪万千。
这范家,有些,有些不好说。
结合那伙强匪,宇洙猜都能猜到,老婆婆所说的范家组织人马出城寻水寻粮,定然是去做了强匪,抢夺他人粮水!
可是,他将抢来的粮食分发城中百姓,又带领城中百姓种柿树、做柿饼,养活了一城百姓。
而且,城里不可能全是蠢笨的人,便是眼前这老婆婆没想到,定然有聪明人想得到,范家是做了强匪。
一路走来,这繁华景象做不得假,城中百姓似乎都以城中范家为傲!
“原本啊,这座城是唤作皓城,后来大家联名请愿上书,求大人改名范城,老婆子可是也在请愿书上签了名的。”
说着,老婆婆骄傲的挺起了胸膛,好似多大的荣耀,而后可惜道:
“可惜,范家大人还不愿以范城为名。”
“他说,是大家努力,一起种植柿树,才度过了旱灾。”
“所以啊,这里就改名唤作。”
“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