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封狼居胥很重要,什么时候封并不重要

身为新鲜出炉的漠北行军大总管,李善长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进军漠北。

“直接去。”

常遇春最先发表意见:“不带粮草,不要补给。”

“现在就杀过去,胡元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李文忠表示反对:“这时候杀过去,未免太早了些。”

“尤其是漠北,其苦寒程度比辽东更甚。”

“一旦遭遇白灾,将士们极有可能会被冻伤乃至冻死,从而大量减员。”

“应该等到快开春的时候再去。”

常遇春继续坚持:“白灾算个屁?”

“要吃的,咱们有宁阳的压缩干粮和肉干。”

“要穿的,咱们有的是棉衣。”

“前期就粮于敌,就衣于敌,趁着天寒地冻多杀他们的牛羊,多抢他们的衣袄,后期靠咱们自带的压缩干粮和肉干顶上去。”

“咱们不好过,鞑子们更不好过。”

说到这儿,常遇春忽然将目光投向了李明臣,“你小子在漠北的时候,也没少这么干吧?”

李明臣嘿嘿干笑两声,说道:“其实也没干几回。”

“就是一开始的时候抢了几个小部落,后来又带着那些小部落抢过几次大部落。”

“再后来,那些大大小小的部落就都老实了。”

“……”

蓝玉跟着附和起来:“我觉得吧,姐夫说得对。”

“咱们现在就杀进漠北,一是能祸害鞑子的冬储,再就是破坏鞑子的春耕。”

“等于是毁掉鞑子的根基。”

“就算有些伤亡,应该也能接受。”

“……”

听着四个杀胚不断讨论怎么趁天寒地冻的时候去祸害漠北,李善长忍不住伸手挠了挠后脑勺。

这对劲吗?

这不对劲啊。

历朝历代,趁着开春之后、入秋时节杀去草原的案例有许多。

这才是正常人的操作。

轻易不会有人挑选年后最冷的时间进军漠北。

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害怕的“白灾”,中原堂口的军士们会更加不适应。

除此之外,补给也是一个大问题。

补给可不仅仅只是粮草。

如果只是涉及到吃喝,确实可以搞就粮于敌的手段。

关键是军士们会有所伤亡,兵刃盔甲也会有所损耗,这些方面也同样需要补给。

补给,指的是补充军士伤亡以及给养。

李善长越想越头疼,忽然将目光投向杨少峰,问道:“驸马爷,你怎么说?”

杨少峰反手指向自己,“我?”

李善长呵的冷笑一声道:“不是你是谁?这事儿本来就是你弄出来的。”

要不是你杨癫疯忽然想起来要封狼居胥,黑芝麻汤圆会跑来辽东?

黑芝麻汤圆不来辽东,上位会抓我李善长来做这个什么漠北行军大总管?会把他们四个杀胚都派过来?

正当李善长暗自吐槽时,杨少峰却是呵地笑了一声,说道:“陛下说的是李相临机决断,自行决定出兵时间。”

李善长微微一怔,问道:“什么意思?”

杨少峰瞥了黑芝麻汤圆一眼,说道:“意思就是,封狼居胥很重要,但是什么时候封狼居胥并不重要。”

“如果李相有把握现在就杀进漠北,那就现在杀进去。”

“如果李相觉得秋后杀进漠北比较好,那就秋后杀进去。”

李善长嗯了一声,捋着胡须沉吟一番,忽然开口说道:“那就先缓一缓。”

让人铺开一份巨大的辽东、漠北、漠北的堪舆图,李善长起身走到地图前,一边伸手比划,一边望着常遇春和李明臣说道:“从洪武五年到去年入冬,鄂国公和克虏伯数次出兵。”

“结果却是平一时,不能平一世。”

“虽然有大量的牧民已经选择了南迁入关,但是这些空出来的草场,又很快被其他的部落所占据。”

“说句难听点儿的,这些草原上的部族就像是野草。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哪怕是一次又一次的封狼居胥,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削弱他们,却不能彻底解决草原的问题。”

“但是,这次有了彻底解决草原问题的机会。”

李善长捋着胡须笑了笑,又继续说道:“殿下和驸马爷要封狼居胥,胡布政要开发辽东,朝廷要往辽东迁移百姓。”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先开发辽东哪里并不重要。”

“如果将原本的修路、垦荒,改为修路、筑城、垦荒呢?”

李善长伸手在地图上比划着:“每十日路程就建一座城池,规模不需要大,只要能住人,能屯兵,能屯粮就行。”

“有砖窑,有水泥窑,筑城修路的时间应该能缩短一些。”

“从开春到入秋,不说从辽阳一路修到狼居胥,起码也能修到黄龙府甚至更远。”

“如果迁移过来的百姓数量足够多,搞不好都能一直修到狼居胥。”

“如果真能把城池修到狼居胥……”

李善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整个漠北都会处于大明的包围之中。”

“到时,胡元要么继续北迁,深入不毛,要么就只能西迁,走他们老祖宗的老路。”

“大明再不会有什么草原之患。”

杨少峰傻傻地看着李善长。

这对吗?

这不对啊。

这他喵的是永乐年间才搞出来的玩法,你李善长提前几十年开就玩儿上了?

朱标也来了精神。

封狼居胥?

不好玩。

还是用城池把胡元彻底绞死更有意思。

胡惟庸看了看李善长,又看了看朱标和杨少峰。

拿着辽东的人手去筑城,让他俩想什么时候封狼居胥就什么时候封?

好像,只有老夫受到了伤害?

李善长捋着胡须笑了笑,“另外,每十日筑一城,其实也未必需要占用多少迁来辽东的百姓,甚至能反过来促进辽东的发展。”

胡惟庸顿时来了精神。

李善长又继续说道:“克虏伯之前在草原上,可谓是闯出了赫赫凶名。”

李明臣脸色微红。

“利用克虏伯闯出来的名声,应该可以招降一部分小部落,让那些小部落的牧民来为大明筑城。”

“为大明筑城的小部族多了,大的部落便难以为继,基本上也只剩下为大明筑城这一条路可走。”

“城池甚至可以建得大一些,让那些牧民也都住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