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出访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未亮透,方青云便轻手轻脚地起身。周晓已经醒了,正借着晨光为他检查行李。"都准备好了,"她轻声说,"我给你煮碗面条,出门饺子回家面,图个吉利。"
方青云握住妻子的手:"别忙了,你再睡会儿。我到那边再吃。"
"那怎么行,"周晓执意起身,"这一路二十多个小时,不吃饱怎么行。"
厨房里,周晓熟练地擀着面条,方青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面香弥漫在晨雾中,这一刻的宁静格外珍贵。"家里就拜托你了,"方青云轻声说,"爸妈年纪大了,青山那边孩子还小,你多费心。"
"放心吧,"周晓将热气腾腾的面条端到他面前,"家里有我呢。你安心工作,注意身体。"
吃完面,接他的黑色轿车已经等在胡同口。方青云逐一看了看熟睡中的儿女,又向父母住的东厢房望了望,这才提起行李走出院门。
轿车驶过清晨的北京城,长安街上已经有早起的人们在扫雪。
到达海子时,天已大亮。方青云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老政委下榻的院落。一进院门,就看见老政委正在院子里打太极拳,动作舒缓而有力。
"小方来了啊,"老政委收势,笑呵呵地招呼他,"吃过早饭没有?"
"吃过了,"方青云连忙上前,"老政委怎么不多睡会儿?路上要二十多个小时呢。"
老政委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毛巾擦擦汗:"老了,睡不着了。再说,这可是大事,得保持清醒。"他指了指旁边的石凳,"坐,陪我聊会儿。"
这时,大姐也从屋里出来,手里端着两杯热茶:"小方来得真早。他天没亮就起来了,一直在看材料。"
方青云连忙起身接过茶杯:"大姐早。"
老政委呷了口茶,若有所思地问:"小方啊,你说这m国人,到底是个什么性格?我听说他们跟咱们很不一样?"
方青云放下茶杯,认真回答:"m国人性格比较外向开放,跟咱们中国人传统的谦虚内敛确实很不一样。比如说,在咱们这儿,别人夸奖我们,我们可能会谦虚推辞一下;可在m国,别人夸奖,我们要是不自信,他们反而会觉得你真不行。"
老政委点点头,眼睛眯成一条缝:"对头,对头。当年在圣地的时候,就有m国记者和观察组的人过来。我记得有个叫斯诺的记者,说话就是直来直去,问什么问题都不拐弯抹角。"
"是的,"方青云接着说,"m国人讲究直接沟通,有什么说什么。而且他们很重视时间观念,开会约会都要准时。"
"这个习惯好,"老政委赞许地说,"时间就是金钱嘛。不过你说,他们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谈判的时候会不会很难对付?"
方青云想了想:"各有利弊。直来直去意味着他们的立场和底线都比较明确,不会像有些国家那样让人捉摸不透。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大姐在一旁插话:"我听说m国人吃饭也很讲究,刀叉用法复杂得很?"
"确实有些礼仪要注意,"方青云笑着说,"不过外交部礼宾司的同志都会提前给我们提醒。最重要的是保持自信大方,就算不小心出了错,坦然一笑就是了。"
老政委哈哈大笑:"说得对!咱们是去交朋友的,不是去出洋相的。有点小差错,反而显得真实。"
这时,工作人员过来请示:"政委,早餐准备好了。"
老政委起身,拍拍方青云的肩膀:"走,一起吃点。大姐亲手熬的小米粥,配上酱菜,地道得很。"
餐厅里,简单的四菜一粥已经摆好。老政委坚持让方青云坐在自己身边,亲自给他盛粥:"多吃点,这一路上可是体力活。"
席间,老政委又问了许多关于m国的问题,从政治体制到风土人情,从经济发展到科技水平。方青云一一作答,有些不太清楚的也都如实相告。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啊,"老政委感慨地说,"这次去,不仅要看他们的高楼大厦,更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文化。我们要学习的是真正的经验,而不是表面的东西。"
早餐后,老政委和大姐回房做最后准备。方青云则与先期到达的工作组成员开了一个简短的协调会,确认各个环节的衔接。
"方秘,"外交部的一位同志走过来,"这是最新更新的日程表,有几个地方做了调整。"
方青云接过文件仔细查看:"参观iBm实验室的时间延长了?"
"是的,对方听说政委对计算机技术很感兴趣,特意增加了交流时间。"
这时,国办的同志也过来汇报:"专机已经准备就绪,机场那边一切正常。天气预报显示航行期间天气良好。"
方青云一一确认后,看了看表:"各位再最后检查一下随身物品,特别是重要文件,十分钟后集合出发。"
当老政委和大姐再次出现时,都已经换上了正式的中山装。老政委精神矍铄,大姐端庄大方,两人站在一起,自有一番气度。
"都准备好了?"老政委环视四周。
"都准备好了,"方青云答道,"车队已经在外面等候。"
老政委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等等,我那个药......"
大姐笑着从手提包里取出一个小药盒:"早就给你备好了,降压药、救心丸,一样不少。"
老政委不好意思地笑笑:"老了就是不中用,全靠你惦记。"
一行人在工作人员的簇拥下走出院落。院子里,十几辆黑色轿车已经排成一列。方青云快步上前为老政委打开车门。
车队缓缓驶出海子,沿着长安街向东行驶。这个时间点,街上行人还不多,但偶尔有早起的市民看到车队,都会驻足观望。
老政委望着窗外的街景,突然说:"小方啊,你看这北京城,一天一个样。这次去m国,我们要多看多学,回来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方青云郑重地点头:"一定会的。听说m国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城乡差距很小。他们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很高。"
"是啊,"老政委若有所思,"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过,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总有一天能赶上他们。"
车队驶入机场专用通道,直接开到了停机坪。一架银白色的专机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舷梯已经就位,机组人员和地勤人员列队等候。
方青云率先下车,迅速扫视了一下周围环境。安保人员已经各就各位,一切井然有序。他转身为老政委打开车门。
老政委下车后,并没有立即登机,而是站在原地,仰头望着专机,久久不语。
"首长?"方青云轻声提醒。
老政委回过神来,感慨地说:"想起当年在圣地,看见第一架飞机时的情景。那时候就在想,什么时候咱们自己也能造出这样的飞机。现在,虽然飞机还是买的,但咱们的国家正在一天天强大起来。"
大姐轻轻挽住他的手臂:"走吧,以后咱们自己造的飞机会更好的。"
登机时,机长和乘务长在舷梯口敬礼迎接。老政委停下脚步,和他们一一握手:"辛苦同志们了。"
进入机舱,老政委环顾四周。专机内部经过精心布置,既保持了中国传统元素,又兼顾了舒适性。
"政委,您的座位在这里。"方青云引着老政委来到前舱的主位。
老政委却没有立即就坐,而是在机舱里走了一圈,和每位工作人员打招呼,询问他们的姓名和岗位。最后来到经济舱,和代表团的普通成员一一握手。
"这次出去,咱们就是一个整体,"老政委对大家说,"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互相配合,圆满完成这次任务。"
回到前舱,老政委这才坐下。方青云为他系好安全带,又仔细检查了周围的应急设备。
"小方,别忙活了,"老政委拍拍旁边的座位,"坐下,咱们再说说话。"
飞机开始滑行,老政委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物,突然问:"你说,m国人会怎么看待我们这次访问?"
方青云思索片刻:"据我了解,m国各界对您的访问期待很高。他们希望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这是正常的,"老政委摆摆手,"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声音。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说话。"
飞机加速起飞,瞬间的失重感让舱内安静下来。当飞机平稳后,老政委解开安全带,站起身活动了一下。
"二十多个小时啊,"他望着窗外的云海,"这可是我坐过最长的飞机了。"
方青云立即接话:"您要是累了就休息,我们已经准备了舒适的休息室。"
老政委却摆摆手:"不着急,先把你们准备的资料给我看看。趁着这个时间,再多做点功课。"
方青云取出厚厚一叠文件,都是这次访问的详细资料。老政委戴上老花镜,认真地翻阅起来,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飞机平稳飞行后,空乘人员开始提供餐食。老政委特意嘱咐:"不要搞特殊,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用餐时,老政委又和方青云聊起了家常:"这次不能在家过年,家里人没意见吧?"
方青云笑着回答:"家里人都理解。倒是宁宁那孩子,非要我带个自由女神像回去。"
老政委听了哈哈大笑:"这孩子有志气!不过告诉她,咱们中国将来会有比自由女神像更了不起的建筑。"
饭后,在大姐的坚持下,老政委终于同意小憩片刻。方青云为他盖好毛毯,轻声退出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