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行程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布莱尔国宾馆厚重的窗帘缝隙时,方青云已经洗漱完毕。他轻手轻脚地来到老政委的套房外,正准备敲门,门却从里面打开了。
"小方啊,来得正好,"老政委精神矍铄地站在门口,已经穿戴整齐,"我看了看日程,今天这场硬仗可得打好。"
方青云惊讶地发现,老政委虽然只休息了不到五个小时,却丝毫不见倦容,反而目光炯炯有神。"政委,您怎么不多睡会儿?这才六点钟。"
"老了,睡眠少,"老政委摆摆手,示意方青云进屋,"来,陪我吃早饭,顺便再把今天的要点过一遍。"
餐桌上,老政委一边喝着小米粥,一边翻阅当天活动的背景材料。当看到将要会见的几位m国企业界领袖的资料时,他特别停留了片刻。
"这个通用电气的韦尔奇,听说很有一套管理经验?"老政委问道。
"是的,"方青云立即回答,"他推行'数一数二'战略,要求通用电气的每个业务部门都要在行业内做到第一或第二。这种市场化导向的管理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老政委点点头,若有所思:"企业管理就像带兵打仗,既要严格,又要灵活。这方面,我们要虚心学习。"
八点整,代表团准时抵达商务部大楼。m方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商务部长克雷普斯亲自在门口迎接。
"副总先生,欢迎来到商务部,"克雷普斯热情地伸出手,"我们为您准备了一场与m国企业领袖的早餐会。"
老政委幽默地回答:"那我可得好好品尝美式早餐,顺便也品尝一下m国企业的成功经验。"
这句开场白立刻引来一阵轻松的笑声。早餐会上,老政委与通用电气、波音、iBm等企业高管亲切交流。他不仅仔细聆听对方介绍,还不时提出切中要害的问题。
当波音公司总裁介绍到民航客机的安全性时,老政委风趣地说:"看来我回程时可以放心乘坐你们的飞机了。不过要是飞得不好,我可要来找你们'问责'啊。"
这番话又引来满堂笑声。
九点半,车队抵达国会山。当老政委走下轿车时,早已等候的媒体记者纷纷按下快门。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会议上,老政委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
有议员问及中国的人权状况,老政委从容应答:"中国有十亿人口,让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这就是最大的人权保障。我们正在努力让人民过得更好,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学习各国的先进经验。"
他话锋一转,幽默地补充道:"不过我听说m国国会通过法案也需要很长时间,看来在这方面我们倒是很有共同语言。"
这种将严肃问题轻松化的处理方式,让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会议结束后,多位议员主动上前与老政委交流,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请他传授"如何让国会高效运作的秘诀"。
下午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参观更是精彩纷呈。老政委对展出的航天器表现出浓厚兴趣,不时询问技术细节。当看到阿波罗登月舱时,他驻足良久。
"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老政委感慨地说,"科技发展没有国界。中国也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博物馆特意安排了几位美国小朋友向老政委献花。令人意外的是,老政委不仅亲切地接过鲜花,还蹲下身来用英语与孩子们交流。
"what's your name?"他问一个金发小女孩。
"Amy,"小女孩怯生生地回答。
老政委俏皮地眨眨眼:"do you know what we say in China when we meet a lovely girl? we say '真是个好孩子'(真是个 good child)。"
这番互动让在场众人都笑了起来。记者们疯狂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
第三天上午,代表团参观福特汽车工厂。老政委对自动化生产线表现出极大兴趣,不时停下脚步询问细节。在总装车间,他甚至还亲自坐上刚刚下线的新车,体验驾驶座的舒适度。
"很舒服,"老政委幽默地评论,"不过要是能加上一杯茶 holder,就更适合中国消费者了。"
下午的行程是参观肯尼迪艺术中心。这是m方特意安排的文化交流环节。艺术中心为代表团准备了一场小型的美国音乐表演,包括爵士乐、乡村音乐等代表性曲目。
演出结束后,老政委不仅与艺术家们亲切交流,还来到观众席与普通美国民众互动。这时,一个约莫五六岁的m国男孩挣脱母亲的手,好奇地跑向老政委。
现场保安顿时紧张起来,但老政委示意他们不必阻拦。他蹲下身,微笑着向小男孩伸出手:"hello, young man."
小男孩一点也不怯场,用稚嫩的声音说:"Are you from China?"
"yes,"老政委用英语回答,"i come from a very far place."
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小男孩突然张开双臂,给了老政委一个拥抱。更让人意外的是,老政委自然地回抱了孩子,并在他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
这一刻,整个艺术中心先是寂静无声,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闪光灯此起彼伏,记者们都知道他们捕捉到了历史性的画面。
小男孩的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说道:"this is unbelievable! he never does this with strangers!"
老政委通过翻译对她说:"孩子是世界的未来。中m两国人民的友谊,也要从下一代开始培养。"
这个温馨的插曲立刻成为当晚各大新闻的头条。《华盛顿邮报》的标题是"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纽约时报》则写道"东方政治家的温情一刻融化冷战坚冰"。
当晚的欢迎宴会上,卡特特别提到了这个感人的场景:"副总先生,您今天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友善和温暖。这个拥抱不仅是给那个幸运的孩子,也是给所有m国人民的。"
老政委在答辞中幽默回应:"我要感谢那个勇敢的孩子,他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孙辈。也许下次访问时,我可以带他们一起来,与美国的小朋友交朋友。"
宴会结束后回到宾馆,方青云难掩兴奋之情:"政委,今天的效果超出预期!m国媒体几乎是一边倒的正面报道。"
老政委却平静如常:"外交场合的真情流露最能打动人。我们要让m国人民看到真实的中国,看到中国人民的友善和智慧。"
他脱下西装外套,若有所思地说:"小方啊,你注意到没有?m国人做事直接,但也重感情。我们要以诚相待,但也要坚持原则。"
方青云认真记录着老政委的话,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指导。
"明天还有更重要的行程,"老政委继续说,"我们要参观一些科研机构,这是吸取先进经验的好机会。你要特别注意技术交流的细节。"
"已经准备好了,"方青云取出厚厚的文件夹,"这是明天要参观的贝尔实验室和iBm研究中心的资料。我还特意请使馆安排了两位在m中国学者陪同,方便深入交流。"
老政委满意地点点头:"想得很周到。记住,我们要学的是真本事,不是走马观花。"
临睡前,老政委突然问:"那个小男孩...他叫什么名字?"
"根据美方提供的资料,叫michael,"方青云回答,"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工程师。"
老政委微微一笑:"很好的家庭。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中m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