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进部

转眼之间,时间来到了九月十一日,这天傍晚,北京城笼罩在初秋的凉意中。方青云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什刹海边的四合院时,夕阳的余晖正洒在青砖灰瓦上,给整个院落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推开院门,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方宁和文静在海棠树下写作业。

"爸爸!"方宁第一个看见他,像只快乐的小鸟般扑过来。

方青云弯腰抱起女儿,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宁宁真用功,放学就写作业。"

"哥哥去上学了,我要向哥哥学习!"方宁骄傲地说。

周晓闻声从厨房出来,腰间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今天回来得倒准时。我正包饺子呢,马上就好。"

方青山和刘芳也从西厢房出来打招呼。方铁和林茹坐在廊下的藤椅上,笑眯眯地看着这温馨的一幕。

晚饭时分,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让众人意外的是,方青云今天特意开了一瓶茅台酒。

"今天这是有什么喜事?"方铁敏锐地察觉到儿子的不寻常,"平时你可不轻易喝酒啊,上次明远考上大学你也就喝了一杯。"

方青山也好奇地问:"哥,是不是两会开得很顺利?"

方青云给父亲斟上一杯酒,又给自己和弟弟倒了一杯,这才微笑着说:"今天两会正式闭幕了。组织上给我去了'代'字,现在正式担任秘书局局长。"

桌上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惊喜的声音。

"真的?"周晓最先反应过来,激动地握住丈夫的手,"这就是说...你正式进部了?"

方青云点点头,语气平静却难掩自豪:"嗯,副部级。算是高级干部了。"

"太好了!"方铁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举起酒杯,"来!咱们全家喝一杯!庆祝青云高升!"

大家都举起酒杯,连方宁和文静也举起了果汁杯。院子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林茹抹着喜悦的眼泪:"青云啊,妈真为你高兴!这些年你付出的辛苦,总算有了回报。"

方青山感慨地说:"哥,你这可是咱们家第一个部级干部!给咱们家长脸了!"

刘芳也连声道贺:"大哥真厉害!明远考上清华,您又高升,真是双喜临门!"

方宁眨着大眼睛问:"爸爸,副部级是不是很大的官啊?"

方青云摸摸女儿的头:"不管多大的官,都是为人民服务。"

席间,方青山突然想起什么:"哥,你现在是副部了,应该能分到更好的房子了吧?听说部级干部都能分到独栋小楼呢!"

方青云摇摇头:"组织上确实提了分房的事,但我拒绝了。"

"什么?"方铁愣了一下,"为什么拒绝?那可是好房子啊!"

"爸,您不了解情况。"方青云耐心解释,"那种房子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咱们现在这院子虽然老些,但是自家的产业,住着踏实。"

周晓接口道:"是啊爸,这院子咱们住惯了,邻里都熟悉。再说明远上大学了,宁宁还小,换地方还得适应,要是只有我跟青云搬过去,还不够冷清的呢。"

方铁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样...那确实不如咱们自己院子好。"

晚饭后,方青云和周晓回到卧室。周晓帮丈夫脱下外套,轻声问:"今天累了吧?会开得顺利吗?"

"还好,"方青云揉揉太阳穴,"就是后续工作还很多。不过..."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深沉,"有件事得提前跟你说说。"

周晓在床边坐下,关切地看着丈夫:"什么事?"

方青云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按照现在的形势,下次换届之前,也就是八八年之前,我肯定会被外放。老政委不会再让我当六年秘书,毕竟我缺少主政一方的经验,需要在地方上历练好几年。如果在秘书的位置上待到88年,我就48了,再加上历练的时间,估计得58岁才能到正部,以后.....。"

周晓愣了一下:"外放?去哪里?什么时候?"

"估计八四或者八五年左右吧。"方青云分析道,"具体去哪里还不好说,可能是某个省里的副职,也可能是某个重要城市的书记。总之需要基层锻炼。"

周晓毫不犹豫地说:"你去哪我就去哪!宁宁还小,需要爸爸妈妈在一起。"

方青云握住妻子的手:"地方上条件可能不如北京,你要有心理准备。"

"我不怕,"周晓坚定地说,"这些年什么苦没吃过?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去哪都行。"

她想了想,又问:"那明远怎么办?他还在上学..."

"明远已经大了,能照顾自己。"方青云说,"再说有爸妈和青山在,会照顾他的。寒暑假可以让他去看我们。"

周晓点点头,突然笑起来:"说起来,咱们结婚这么多年,还没离开过北京呢。要是真外放了,也算是换个环境生活。"

方青云欣慰地看着妻子:"你能这么想就好。其实外放也是好事,能深入了解地方情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对将来的发展很重要。"

夜深了,夫妻二人躺在床上,却都没有睡意。窗外月光如水,透过窗棂洒在青砖地上。

"晓晓,"方青云轻声说,"这些年来,辛苦你了。我工作忙,家里都靠你操持。"

周晓靠进丈夫怀里:"说什么呢!能陪着你一路走来,我很幸福。不管将来去哪里,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我就知足了。"

方青云感动地搂紧妻子。他知道,外放意味着新的挑战,但也意味着新的机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能够到地方上去历练,亲身参与现代化建设,这是难得的机遇。

月光下,夫妻二人相拥而眠,心中都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