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赴任

大年初六的清晨,北京城还笼罩在节日的氛围中,但方青云已经整装待发。方青云来到中组部的时候,王副部长的黑色轿车已经停在门前,见方青云到来,王副部长亲自下车迎接。

"青云同志,准备好了吗?"王副部长笑着握手。

方青云郑重地点头:"都准备好了,王部长。"

随后车队驶向机场。一路上,王副部长向方青云介绍着汉江省和宁州市的情况。

"汉江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宁州更是重中之重。"王副部长说,"省委王书记和吴省长都是很有经验的领导,你要好好配合他们的工作。"

方青云认真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飞机抵达宁州时,已是下午时分。宁州省委大楼前,省委书记王平和省长吴起已经等候多时。

"王部长,欢迎欢迎!"王书记热情地握手,"这位就是方青云同志吧?欢迎来汉江工作!"

吴省长也上前握手:"方青云同志,早就听说过你了。欢迎加入汉江省委班子!"

方青云恭敬地回应:"王书记、吴省长,今后还请多多指教。"

一行人来到省委会议室。会议室布置得庄重典雅,省委班子成员都已经就座。

王书记首先致辞:"同志们,今天我们在春节假期期间召开这个会议,是要欢迎两位重要同志的到来。首先是中组部王部长莅临指导,其次是新任省委常委、宁州市委书记方青云同志的到来。让我们热烈欢迎!"

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王副部长站起身:"感谢汉江省委的热情接待。我受中央委托,送方青云同志来上任。方青云同志在外交战线上工作十余年,又在国办工作了五年,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上面认为,方青云同志担任汉江省委常委、宁州市委书记是合适的..."

接着,方青云发表上任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衷心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能够来到改革开放前沿的汉江省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尽快熟悉情况,融入班子,在王书记为班长的省委领导下,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宁州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方青云的讲话简洁有力,既表达了决心,也展现了谦逊的态度,给在场领导留下了良好印象。

会后,王书记和吴省长设宴招待王副部长和方青云。宴席上,大家聊得更多的是工作。

"青云同志啊,"王书记说,"宁州是咱们省的龙头,经济发展快,但问题也不少。特别是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很多新矛盾新问题都冒出来了。"

吴省长接着说:"是啊。外资企业多了,劳资纠纷也跟着多了;城市建设快了,征地拆迁问题也突出了。这些都是你要面对的挑战。"

方青云认真听着:"请书记、省长放心,我会深入调研,稳妥处理这些问题。"

晚宴结束后,王副部长连夜返回北京。方青云在省委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来到宁州市委报到。

宁州市委坐落在市中心,是一栋庄重的苏式建筑。市委办公厅主任李和平早已在门口等候。

"方书记,欢迎欢迎!"李和平热情地迎上来,"您的办公室已经准备好了,我带您去看看。"

市委一号楼是栋老建筑,但内部装修得很现代化。方青云的办公室在三层,宽敞明亮,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市委大院和远处的城市景观。

"方书记,您看还需要添置什么?"李和平恭敬地问。

方青云环视一周:"很好,不需要添置什么了。对了,司机和秘书怎么安排?"

李和平立即汇报:"司机的话,办公厅准备了几个候选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秘书的人选,我们初步筛选了几个,明天把材料报给您过目。"

方青云点点头:"司机就让办公厅挑一个稳重的。秘书的话,明天把人选报上来,我选一选。这几天就先麻烦你帮忙了。"

李和平连声应道:"应该的应该的!方书记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安顿好办公室,方青云立即开始工作。他首先让李和平拿来宁州市的基本情况材料,开始熟悉市情。

"宁州下辖6个区3个县,常住人口约800万..."方青云仔细阅读着资料,"去年gdp总量全省第一,人均收入排第三..."

看了一上午材料,下午方青云提出要下去调研。李和平有些为难:"方书记,今天才刚上任,要不要先休息一天?"

方青云摆摆手:"不用休息。时间宝贵,带我去市区转转吧。"

李和平连忙安排车辆。1984年的宁州市区,还保留着浓厚的老城风貌。吉普车驶出市委大院,拐进了一条狭窄的街道。两旁是低矮的砖瓦房,有些已经十分破旧。街道上行人熙攘,自行车铃声不绝于耳。

"这是老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了。"李和平介绍道,"虽然条件简陋,但商户很多,人气很旺。"

方青云让司机放慢车速,仔细观察着街景。他看到供销社门前排着长队,个体户的摊位挤在街边,还有一些刚刚开张的私人小店。

"停车,我下去看看。"方青云突然说道。

李和平有些意外,但还是赶紧让司机找地方停车。方青云下车后,径直走向一个卖日用品的摊位。

"老板,生意怎么样?"方青云和气地问。

摊主是个中年汉子,擦着手说:"还成还成!比以前强多了!现在允许个体经营,好歹能混口饭吃。"

方青云点点头,又问:"有什么困难吗?"

"困难啊..."摊主叹了口气,"最大的困难是没地方进货。好多东西都要票证,能卖的品种太少了。"

接着,方青云又走访了几家店铺。有裁缝铺、修车铺、小吃店,每个经营者都说着类似的困扰:进货难、场地小、资金短缺...

走到一个胡同口,方青云注意到很多居民还在用公共水龙头接水。李和平解释说:"老城区的自来水管道老化严重,很多地方水压不足。"

方青云眉头微皱:"这个问题要尽快解决。老百姓连吃水都困难,怎么谈发展?"

继续往前走,方青云看到一群工人正在清理一条臭水沟。沟里满是垃圾和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这是老城区的排水沟,"李和平无奈地说,"每年都要清淤,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方青云站在沟边,沉思良久。1984年的宁州,虽然已经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但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老城区的破旧景象,与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