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光明不灭,昊天永存
待烟尘散尽,孙恩仍端坐原地,道袍洁净如初。
而燕飞却已狼狈不堪,衣衫破裂数十处,目光中更透着一丝惊悸。
他心知肚明,若非孙恩最后关头手下留情,他与天师道总坛恐怕早已灰飞烟灭。
“不愧是天师孙恩,在下甘拜下风。”
燕飞归剑入鞘,诚心说道。
孙恩飘然落地,神色淡然:“燕道友剑法之精进,较之上次更胜一筹,若能入第七境,或可破我这一招。”
燕飞摇头叹息:“第七境,谈何容易。”稍顿,又似想起什么,说道:“不过,若天师想寻人切磋,倒也并非难事。”
孙恩疑惑道:“此话怎讲?”
燕飞便将镇北城之事娓娓道来,听得孙恩震惊不已。
“贫道已三十年未与外人相见,不料世间竟有如此人物,通晓天下秘闻……”
孙恩低声喃喃,面上仍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燕飞这次是一口气将苏尘三次说书的内容尽数告之,即便是以孙恩的心境,也一时难以消化。
待他心境平复后,燕飞又道:“上次见面,天师曾言要传道天下,开万世仙道之基,而今镇北城,岂非最佳之地?”
孙恩点头应道:“镇北城汇聚江湖英豪、三教九流,确实是传道的最佳道场。”
燕飞笑道:“我本欲前往镇北城听一回说书,天师若有意,不妨同行。”
“正合我意。”
孙恩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两人皆是超脱尘世的修道之人,计议既定,便即刻启程,直赴北凉而去。
时光流转,转眼数日过去。
江湖风波未平,不少江湖中人已收拾行囊奔赴北凉。
苏尘与昊天对视所引发的天地震荡,虽引发了世界本源波动,但知晓此事者,不过寥寥数人。
即便那些知晓者,也未曾料到——
昊天显化实体后,竟已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
这本是她布局中的一环,只是比她预想的时间来得更早。
昊天降临人世的棋局,就此展开。
大唐江湖,地狱岩谷深处。
此处堪称大唐最凶险之地,炽热的岩浆火焰,可瞬息间将人化为灰烬。
便是许多修行大能也对此地心生忌惮,称那岩浆为祝融之火,触之即亡。
却无人知晓,在这谷底最深处,藏着一座樊笼。
不死魔头尹仲就被镇压在此,不断发出阵阵嘶吼,宛如一头野兽。
当年,他被龙腾以灵镜重创,伤势始终未能痊愈,只能依靠水银池与血蟒来压制痛苦。
如今,水银池和血蟒皆已失去,还要忍受祝融之火的炙烤,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痛不欲生的折磨。
“死,死,所有人都得死……”
尹仲趴伏在地上,发出绝望的怒吼,眼中燃烧着滔天的仇恨。
就在此时,一道五彩霞光自天而降,化作一位美艳绝伦的天女。
“尹仲,你可愿归信于我?”
昊天行走在地狱岩浆之中,语气冷漠,毫无情感地缓缓问道。
随着她的话语落下,一缕昊天神辉洒落在尹仲身上。
那被无数痛苦折磨得几近疯狂的尹仲,在接触到神辉的一刻,竟迅速平静下来。
“你是谁?”他警惕地望着眼前容貌无瑕的女子。
“我就是昊天。”
昊天居高临下,语气淡然。
“昊天?”
尹仲倒吸一口冷气,眼中浮现震惊与难以置信。
在被柯浩然打入地狱岩谷底之前,他便已听说过苏尘的威名,知晓陆地剑仙榜的诸多隐秘。
自然也清楚,昊天乃是此世唯一的真神。
如此存在亲临眼前,让尹仲一时之间不敢相信。
“你既然是昊天,可有办法将我救出去?”
尹仲毕竟活了五百年,老奸巨猾,先试探地问了一句。
昊天淡淡道:“救你出来轻而易举,我亦可助你完成祝融火炼,一步踏入魔门第八境。”
“助我踏入魔门第八境?”
尹仲眼中闪过一丝狂热,旋即又冷静下来,“但传闻苏先生曾言,五境以上的武者,皆不被昊天所容!”
昊天道:“永夜之劫并非非要将所有强者尽数铲除,信奉光明者,可在轮回中得享永生。”
尹仲想起昔日被柯浩然重创之耻,阴冷道:“若我脱困,定要将柯浩然碎尸万段!”
昊天道:“柯浩然乃逆天之人,天道亦难容他,但即便你突破至第八境,也非他之敌,唯有我能赋予你杀他的力量。”
尹仲沉思片刻,终下定决心,半跪于地,低声念道:“光明不灭,昊天永存。”
身为大唐子民,这句光明神殿的誓词,他自是耳熟能详。
“很好。”
昊天似是满意,脸上却无丝毫波动,只轻轻挥手,洒下昊天神辉。
“我已赐你神恩,三月之内便可完成祝融火炼,修成魔门第八境不朽之躯。”
“届时你便可破困而出,为我所用。”
言罢,昊天便化作点点星光,消散无形。
尹仲只觉一缕缕祝融之火顺着经脉钻入体内,不断锤炼着肉身。
原本停滞多年的修为,竟再次迅速增长。
这种力量不断攀升的感觉令他心潮澎湃,也彻底确信方才那名天女正是昊天。
唯有昊天,才有如此神威。
“童氏、龙氏、柯浩然、书院……你们都给我等着!”
“待我重出之日,你们一个都别想活!!”尹仲仰天怒吼,双目中尽是癫狂之色。
与此同时。
大唐书院,后山。
正缓步登山的夫子忽然心生感应,回头望向地狱岩方向。
身旁的李曼曼问道:“老师,发生什么事了吗?”
夫子轻叹一声:“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他并未多言,径直朝后山崖洞走去。
崖洞外,君默、余莲等书院弟子已列队等候。
见夫子到来,众人既惊又喜,纷纷上前行礼。
李曼曼好奇道:“你们为何都守在这里?”
君默道:“自从小师叔从西陵回来后,便一直在此洞中沉睡,无论如何也唤不醒。”
“竟有此事?”
李曼曼闻言大惊,连忙走近洞口查看,果然见柯浩然鼾声阵阵,熟睡未醒。
余莲皱眉道:“我们都怀疑是昊天道门对柯先生动了手脚。”
“呵呵,他们可没那个本事。”
夫子笑了笑,也走近崖洞前,仔细观察起来。
他的修为何其深厚,只一瞥便看透了柯浩然陷入沉睡的因由,微笑着说道:“睡得香,那就让他安心睡上一觉吧。”
众弟子听后皆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但既然夫子亲口说无妨,他们也就安心了。
君默问道:“先生这次回来,可是有什么要交代我们的?”
夫子目光扫过众弟子,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没什么事。
这次回来只是想看看你们。
可惜老十三不在,不然就真正团聚了。”
众弟子再次听得云里雾里。
他们印象中的夫子向来洒脱不羁,很少长时间待在书院。
但这次夫子却显得有些多愁善感,还打算在书院住上一段时日。
只有李曼曼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大汉皇朝,南华山。
这座沉寂万年的古山,因清净领域微微开启了一丝缝隙,终于迎来了第一位来客。
来者是个普通人,年约二十出头,身穿粗布麻衣,背后背着一个药筐,看上去像是一名进山采药的药农。
此刻,他望着山涧两边的景色,满脸困惑。
这条路他走了无数次,从未见过这般奇异的景象,让他不由心生疑虑。
忽然,山脚下升起一朵彩云,稳稳地托起那采药人,一路升至山顶。
他尚未从惊愕中回过神来,南华老仙便悄然现身,面带微笑问道:“不知阁下,如今是何年?”
采药人听到这话,顿觉一股温和的气息笼罩全身,心中的惊慌随之平息,便将外界之事一一道来。
南华老仙时而面露惊讶,时而微微颔首,目光深远,似在思索着什么。
采药人鼓起勇气问道:“今日误入仙山,得遇仙人,敢问仙长尊号?”
南华老仙捋须一笑:“老道姓南华。”
“南华?”采药人眼睛陡然睁大,惊道:“莫非您就是苏先生曾提及的那位南华老仙?上古道家圣贤庄子?”
南华老仙并未否认,点头道:“岁月悠悠万载,世间尚有人记得贫道,实乃幸事,幸事。”
采药人激动万分,立刻跪地叩首:“小人张角,拜见南华老仙。
恳请南华老仙赐下仙经,拯救大汉百姓于疾苦之中。”
南华老仙略一沉吟,道:“你我相逢既是缘分,今日便赐你天书一卷。”
说罢,他抬手一挥,一卷经书凭空浮现,缓缓落入张角手中。
张角双手恭敬接过,只见首页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太平要术》。
“此书涵盖万象,上可医人治世、布阵兴水,下可唤风引雨、改运夺天。”
“你当用心研习,参悟其中玄机,日后必有所成。”
南华老仙再次开口,同时轻轻一拂袖。
张角正欲道谢,眼前却已天地变幻,自己竟已身处那条走了无数次的熟悉山道上。
这场与仙人的奇遇仿佛只是一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