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他既然活了一千年

“就像不良人的统领不良帅,阴阳家的至高领袖东皇太一,大唐书院的掌门人,自始至终也仅有一人。”

“此人便是夫子,书院由他一手缔造,至今已存活千年。”

“更少有人知晓,夫子不仅是书院的开创者,更是大唐王朝的第一功臣。”

“之前苏某提过,李淳风天赋卓绝,堪称千年一遇的奇才,但他也仅能排在大唐国师榜第二位。”

“袁天罡略逊于李淳风,位列第三。”

“而这大唐国师之首,亦是开国之初的第一国师,正是夫子本人。”

“闻名天下的长安惊神阵,正是出自夫子之手。”

苏尘话音刚落,厅中顿时一片哗然。

众人无不瞠目结舌。

儒圣榜第一居然是夫子?

这消息虽令人震惊,倒也不算太过意外。

毕竟他曾代师收柯浩然为徒,门下又有李曼曼、君默、余莲这等英才。

若夫子没有通天彻地之能,又怎能统摄如此杰出的弟子?更别说镇得住那桀骜不驯的柯浩然。

但真正让人咋舌的是,夫子竟已活了一千年。

因为正如苏尘所言,虽然书院历史悠远,却是在近五十年才渐渐声名鹊起。

所以谁也没料到,那位近来才为世人所知的夫子,竟就是书院的创始者,已经存活千年之久。

更加令人震撼的是,他不仅是书院的奠基者,更是大唐皇朝的开国首功之臣,是长安惊神阵的缔造者。

直到此时,众人方才恍然大悟。

为何李淳风、袁天罡这等惊世奇才,也只能屈居大唐国师榜的第二、第三。

大唐国师之首,是夫子,是活了千年的夫子,是儒圣榜榜首的夫子!

哪怕李、袁二人再怎么才华横溢,在这位当世儒宗面前,也不过是星辰相较皓月。

众人此刻方才明白,苏尘为何会说大唐乃天下防御最强的王朝,甚至拥有可比帝朝的底蕴。

大唐最强的依仗,不是李淳风,也不是袁天罡,而是夫子,而是大唐书院!

想想书院之中那一批深藏不露的强者,哪怕夫子不出手,又有哪个势力敢轻举妄动?

激动之余,众人也生出无数疑问。

夫子究竟是如何修至这般境界的?

他既然活了一千年,为何直到近五十年才现身于世,此前又去了哪里?

一时间,厅中议论纷纷:

“我没听错吧?大唐书院的夫子竟然已活千年?”

“我就说,能收一堆绝世天才为徒的人,肯定非同凡响。”

“夫子能长生倒不奇怪,据说他独占儒家八分气运,只是从前还真没怎么听说过他的名字。”

“大唐书院虽有悠久历史,但中间曾沉寂许久,直到近年才兴盛起来,不了解夫子也是正常。”

“原来儒圣榜第一的夫子,就是大唐的第一任国师,那李淳风、袁天罡自然无法相比。”

“哈哈,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三大皇朝联手攻唐也无法撼动其根基,大唐真正的底牌在书院!”

“有书院这等高手云集之地坐镇,大唐自然无惧任何外敌。”

“长安城的惊神阵号称天下第一大阵,如今听说是夫子所布,难怪如此惊人。”

“难怪大唐能屹立千年不倒,原来背后一直有夫子在撑着。”

三楼西头第一间雅间。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这话可真是气势如虹。”

徐奉年微微眯起双眼。

“苏先生素来言辞谨慎,这评价,恐怕是他至今对人最高的褒奖了。”

“虽说这位夫子位列儒圣榜首位,一手缔造了延续千年的大唐王朝,更是开创了儒家书院一脉的先河。”

“但仅凭这些,恐怕还不足以承受那般崇高的评价。”

“恐怕还有某些未曾公开的隐情。”

老黄在一旁低声推测。

“我早就料到,这儒圣榜第一的名头绝非虚传,必定是个极其了得的人物。”

“不过现在听来,他的深不可测,似乎比我想象中还要胜过几分。”

隋斜古轻声感叹,眼中透出愈发浓烈的期待神色。

一番交谈后,三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白玉台。

此刻的苏尘,俨然成了全场的焦点。

他们都想知道,这位被称作“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的人,究竟有何等非凡之处。

紫金楼大厅内,议论纷纷,声浪如潮。

不少人也注意到了苏尘对夫子的这一评价。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

如此高度的赞誉,前所未见。

众人甚至难以想象,要做出怎样的功绩,才能配得上这样一句评价。

怀着好奇与敬意,不少江湖人士安静下来,目光炽热地望向白玉台,期待着苏尘接下来的讲述。

白玉台上,苏尘自然清楚众人心理,微微一笑,展开手中折扇,朗声道:

“接下来,就由我为诸位细细讲讲这位夫子的生平。”

“夫子生于千年前的鲁国,出身并不显赫,母亲是他父亲的第三位侍妾。”

“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与母亲受尽族人欺凌,不得已离开了家族。”

“之后的夫子与寻常儒生无异,读书明理,参加科举,步入仕途。”

“却因一桩案件触怒权臣,无奈辞官。”

“隐居数年后,夫子开始对道家典籍产生兴趣,潜心修行。”

“要知道,那是一千年前,武道式微,修行为艰,远不如今日门派林立、资源丰富。”

“但夫子靠着自身悟性,一步一个脚印,从后天境一路突破至先天、宗师、大宗师,直至登临天人之境。”

“这等修为,已然站在了世俗武道的巅峰。”

“家族本因他被罢官而冷眼相对,见他成为修行者后又转为敬重,遂将他送入西陵神殿继续深造。”

“夫子酷爱读书,于是选择在藏书楼任职,得以遍览神殿中浩如烟海的典籍。”

“就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性情相投的道人,两人志趣相同——都酷爱读书。”

“千年前的西陵神殿与今日大为不同,那时的道门弟子多热衷于尘世享乐,对读书并不热衷。”

“因此,夫子与那位道人便成了异类。”

“他们在藏书楼中潜心研读多年,几乎将楼中典籍尽皆通读,修为也随之突飞猛进。”

“后来二人觉得意犹未尽,竟偷偷潜入知守观,阅览了传说中的七卷天书。”

“七卷天书包罗万象,记载了世间诸多隐秘之事,二人阅览之后,对天地万物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生出了许多疑问。”

“尤其是阅罢《明字卷》后,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后来,那位道人因实力卓绝、声望极高,很快便成为了西陵神殿的光明大神官。”

“可他刚登上此位不久,却突然叛出神殿,并携《明字卷》逃往荒原。”

“说到这里,想必诸位心中已有答案。”

“这位与夫子志同道合的道人,正是荒原魔宗的开山祖师,亦是神殿历史上最强大的光明大神官。”

“也正因他盗走《明字卷》,夫子当年共阅七卷天书之事也遭揭露。”

“夫子无奈,只能离开西陵神殿,自此云游天下。”

随着苏尘话音落下,紫金楼内顿时响起一片惊呼。

堂堂儒圣榜首位,竟然曾于西陵神殿修行?还与七卷天书有染?

此等秘辛,令在场众人无不震撼。

再联想那位开创佛门的佛陀,也曾于神殿中修行、阅览七卷天书,

不少人不由感慨,昊天道门,果然才是这世间万法的源头,七卷天书,或许正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钥匙。

让众人始料未及的是,夫子与荒原魔宗的创立者、那位被称为光明大神官的人,竟是昔日的至交。

正是因为此人,夫子才被迫离开西陵神殿,流落世间。

这段渊源,实在深远。

再想到后来摧毁魔宗的,正是夫子的师弟柯浩然,不少人心里都不禁觉得有些荒诞。

这世事,仿佛真有某种冥冥之中的因果牵连。

感慨之余,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白玉台,等待苏尘继续点评。

离开神殿的夫子,无疑是当世最顶尖的修行者之一。

那么他在那千年之间究竟做了些什么,自然引得众人好奇不已。

白玉台上,苏尘也不做过多铺垫,目光扫过全场,缓缓开口:

“那时的天下,纷乱不堪。”

“天界不断有仙人降下,掠夺人间气运,挑动战火。”

“人间也乱象四起,西陵神殿等势力高高在上,修行者欺压凡人,皇权势微。”

“夫子不愿世人活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决心终结这一切。”

“于是他弃道修儒,走入乡野,讲学授徒,教世人讲理、守礼、爱人,启发民智。”

“可世人愚昧,难以接受他的教诲。”

“夫子虽屡遭挫折,却从未放弃,反而更加清醒。”

“他明白,要改变天下,必须依靠强大的世俗政权。”

“就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李姓青年。”

“于是夫子辅佐此人,建立了大唐皇朝,建造长安城,布下惊神阵,并在城南创办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