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李牧的诉求
长洲岛一夜喊杀,马匹嘶鸣,直到天渐渐露出鱼肚白,才终于归于沉寂。
堂中众人也都困的厉害。
但同时,心情也都无比的沉重。
张九龄正在案前写一封奏疏,要把今夜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梳理清晰,并上奏给李三郎。
大概的意思是,
在大唐岭南的土地上,朝廷的使团全军覆没,还被人冒名顶替刺杀朝廷手握十万重兵的大将军。
这种恶性案件简直是古今奇闻,但今天,它就发生了!
河北冠族博陵崔氏嫡子,联结大唐境内胡人,犹太人,突厥人,粟特人,倭人等不下三千五百蛮夷,秘密从泉州港出发,与顶替朝廷使团叛军一明一暗,一陆路一海路,围攻岭南行军大总管行在。
就连他也不禁在奏折中问圣人:如今的大唐,还是不是我认识的大唐了?
他还想问当今已经下野的宋璟宋相,这就是你治理下夜不闭户,井然有序,依然渐渐有盛世气象的大唐?
豪族,盗匪,反叛胡人,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肆无忌惮,为什么变得如此嚣张?
这难道就是陛下您的开元盛世?
总归就是几句话,河北士族如此作为,你李三郎真的如此放任?
您的心腹爱将李牧,在爱子刚刚出生的日子差点被杀,如今取得岭南大捷的十万征南军几乎都要疯了.......
他们要杀到河北向崔家替大将军讨个说法,我和岭南的刘经略,还有郡王李祎都要压不住了,要不是李牧这位对您极为精忠的忠臣,没被仇恨冲昏头脑,安抚住军中为他鸣不平的怨气......
真要如此,整个天下便是生灵涂炭.......你要多想想他这一路走来造成了多少杀孽?
要是去了河北那还了得?
您赶快把河北与此事相关的人全部抓了,杀了!
还有河北所有的胡人,必须要让他们承受该有的代价。
张九龄不知道奏折所写的会有多少作用,但刚刚李牧的态度很明显:
他要北上,要先去泉州港,要去倭国,在去河北,他要一个个去找他们算账。
审讯了倭人的阿倍后,在其中间得到了重要消息,倭国如今有着无边的金山和银山,还有大量能制造火药的硫磺,倭人便是要打听到火药的配方从而反叛大唐.......
他需要很多崔家人,犹太人,粟特人,突厥人,阿拉伯人去倭岛为大唐采集金银来作为惩罚,也认为倭国这个反噬大唐的国家没有存在必要了,这是他向圣人的诉求。
李牧正靠在虎皮席上,看着从长安传来的几封信件。
他看了信件的几处暗记,这才从头观看起来。
李白在信里首先还是抱怨三妹把他管的太严,希望赶快把他给嫁出去去管别的男人。
还说他一个朋友,准备进行大唐九万里的计划,他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力,让他在唐律允许的范围照顾云云。
除了这些,还说了最近长安确实萧条了一些,很多人都把矛头对到咱家.......到最后,还是一些自吹自擂,思念他的垃圾话,最后又特意强调了,希望自己能给圣人说说,给他个事务官做一做,他感觉万年县或长安县县令这个官职就不错。
还直说他只做主官,不做那些县尉,县丞之类的,他定能把长安城治理的极好云云。
李牧把几张纸放在桌边有些头疼.....自己这弟弟是个什么货色他怎么可能不清楚,在说长安万年县全都是正五品高配,你个正九品就想窥伺.......虽说我现在在辖区里有旌节在手,任命个五品官跟玩似的,但这特么的是长安......
接着,他打开妹妹李三娘的信。
看着里面娟秀的字迹这才松了口气。
先是问安,在说家中一切安好,然后说了最近长安发生的大事,比如宰相换了,物价贵了,贵族也渐渐有了奢靡之风,年中的时候看到有因为旱灾,很多灾民进入长安讨食的事情发生。
最后又说了她已经去高陵李家去拜访,他家中贫困本准备要让其二老来京中养老,但家风甚正,只愿在渭河沿岸耕作,最后只带李嗣业一个弟弟来长安谋生......最后话风一转,问李嗣业作战可勇猛,可立有功勋云云.......
最后问侄子可爱,想看云云,可惜路途遥远,不能观之。
最后还说公孙离刚做母亲肯定有许多做不到位,她亲手为亲侄儿做的虎头鞋,虎头襁褓,少儿衣物,长命锁,还专门让匠人打造了许多比如小木马,拨浪鼓等玩具。
最后,又是在信里和李太白日常撕扯,说他就是一个纨绔,什么都不懂,必须要给他找个能管教他的女人云云.....
得,女生外向!
说李嗣业的家世,显然就是替李嗣业要功名么......要不你妹妹嫁过去,他家里那么清贫,你亲妹妹岂不是要受苦?
说家风甚正,显然就是说他家里不是喜欢攀附的老实人。
最后又把李嗣业的弟弟带去长安,显然是让他也给个功名.....
哎!
他要是刚穿越后能找遇到妹妹这种女人,全都往家里扒拉就好了。
真特么娶一个就少奋斗几辈子.....
自己这辛辛苦苦的创一代,赔了妹妹又折钱,还要给李嗣业那混蛋功名,想想就气不顺!
不过,最后清单上的许多她亲手做的幼儿物品等等,却让他心气平复不少,说到底,三娘比李太白可强太多了,小时候没白疼。
至于最后和李白的日常撕扯,早就见惯不怪了。
最后还有一封信中信。
他抬头看向正在大堂门口披甲站立,一左一右肃然的李嗣业。
向他挥了挥手,把那一封写着转交李嗣业的信扔在桌前问:
“拿上,去军法处领二十军棍去!”
李嗣业看了一眼桌子上的一封信,肃然立正道:“诺!”
接着拿了桌上的信就往出走,脚步似乎都轻快几分.........
李牧顿时无语,想到昨天晚上仍出的阿倍.......最后说:“算了,免了吧!”
“不,犯错必然要罚,卑职还是去领才能记住!”
李嗣业转身再次行礼,说完消失在门口。
李牧最后只能叹气。
话说,上次广州之战向李三郎报功,李嗣业自然是第一,估计直接会被封侯,他家也算是真的振兴起来了。
三娘在长安肯定也知道,倒也不算是外向。
“节帅,搜捕了一晚上,没有抓到逃走的崔乾佑!”
此时,从外进来的范小二,林东来进来禀报道。
李牧看着二人身上满是晨露风霜极为疲惫的模样,摆了摆手道:“回去休息吧,以后......总会见面的。”
对于崔乾佑这个人,李牧还是有所了解的。
五日内攻破封常清把守的洛阳,让其败走陕州,又在灵宝之战以两万覆灭哥舒翰所带的二十万唐军,直接导致了长安失守,李三郎西逃的马嵬坡之变。
这直接算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了。
而且,在邺城之战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带领号称六十万唐军四面围攻,最后仅以数万叛军坚持了整整五个月并让九节度无功而返。
虽然灵宝之战算得上是李三郎给的助攻,洛阳封常清轻敌等等,但绝对算的上是叛军中战力天花板的悍将了。
他是真没想到,这次被刺杀便是此人指挥并策划的。
这次要不是先期埋了阿里这个钉子直接守株待兔埋伏,说不定还真要吃个大亏。
崔乾佑出现了,偷羊贼,腹垂过膝,能作胡旋舞的安禄山,不知道有没有开始偷羊呢?
他出生应在营州(今朝阳),属于设在平壤的安东都护府所辖,也不知道张守圭这老兄,是不是已经收他为义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