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活的像个人

一个英雄说话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还是霍冠军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或者又是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或者是汉宣定胡碑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是曹孟德的百万之众不过一群蝼蚁而已,我只需一挥手,百万曹军皆灰飞烟灭的诸葛孔明?

还是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还是去年李太白写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杜甫看着郡王坐在火堆旁边的小马扎上,面对自己的质疑只是笑了笑,可能是馕饼烤的有些烫,他边撕开边吹手,分了半个馕饼,说完亲切看向自己。

以及之前那句亲切的,“来来来,先吃半张饼垫垫肚子.....”“吃饱了才有力气说嘛!”

他把这位毫无疑问的当代大英雄,大豪杰,以及人屠中的人屠,就像他听到母亲说,大将军要尽屠五姓七家便吓得大哭了一般。

但现在,看着他一脸亲切,就像一个普通大头兵一般的年纪,说出这一句像邻家哥哥一般的话语,

只一句话,便让鼓起勇气,战战兢兢说出‘您真的要屠尽五姓七家?”,想要与这位人屠终极对线的他,有一种邻家大哥哥的感觉,

怎么说呢,他不知道该如何把他,与那些历史上的英雄对比,

帐中陈设并不多豪华,跟李太白差远了,唯一显眼的可能就是主位上那一个虎皮坐垫了,

又看了看大将军旁边一个亲卫正火上的热水倒入一个个铁盆里,安西王边脱了鞋履,洗了手把脚放进了热水里,

又示意他也坐在火堆旁的小马扎上烤火,边吃馕饼边泡脚说:“我听小白在信里提到你,说你是一个仅仅弱于他的诗文天才。”

杜甫拘谨坐在火堆旁的马扎上,小口咬着冒着热腾腾热气的馕饼,听到这一句话,觉得并没错,

李太白写诗随口就来,诗就像从他嘴里蹦出来一般,且全都是名篇。

他是需要想的,还需要灵感,并不认为李太白吹嘘他,贬低自己。

“我是不这么认为的,他太飘了,脚踏不到地上......我认为你们不相上下,你是脚踏实地的,你是能写出他写不出来东西的,能看到他看不到的地方。”

少年郎想反驳,但李牧摆了摆手道,:“不要急于反驳嘛,你和他都还年轻,这一点可以让后人去评嘛!”

杜甫沉默了,他不安,拘谨,恐惧的心,似乎慢慢安静了下来,

在噼噼啪啪木柴燃烧,温暖的火光里,在一口口吃在嘴里,有些干硬却能填饱饥饿的食物里。

他有些羞愧,羞愧于一进门便听信母亲言语,便毫不留任何情面的怒斥这位,

怒斥这位与大唐有着天大功劳,为大唐打下千万里疆土,不断的把饥饿的百姓迁移到乐土,让他们再也没有饥饿,寒冷的沃土。

羞愧于大将军的悯农二首,早就道尽了底层百姓的辛苦和活不下去,也道尽了郡王之志,

仅仅就是想要底层百姓有地种,有口饱饭吃,让他们活的......像个人。

羞愧于他刚刚才见过大将军麾下的辎重队,正在帮助逃难的百姓,那种把百姓当成自己人,对百姓嘘寒问暖,有自己一口吃的就有百姓一口吃的做法,

他又听李太白谈论过,这位郡王在碎叶城的时候,很不喜欢奢华,也不喜欢钱,经常一边免费给人治病,一边问他们家里有什么困难,然后就如及时雨一般帮助他们,

在他大兄没有李冠军这个绰号前,别人都喜欢叫他大兄‘及时雨’。

他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没事坐在田间地头,看着他们耕作,看着他们农夫丰收的喜悦,并过去与他们同乐,

自己仗着家世,从小到大根本没吃过任何苦,也根本没有饿过,就因为写了几首诗,变被全天下人叫着少年天才,

更是仗着李太白的亲近,仗着他给送的信物,冲进军帐里职责这位为大唐立下无数功勋的大英雄,

而这位大英雄,没有先训斥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反而是先关心的是自己有没有饿着,冷不冷,还分他正要吃的食物给自己.......

小杜甫的眼泪,再次不争气的流了出来,流到了胡饼上,吃进嘴里咸咸的......

自己的身影,似乎与营帐外那些正冻饿难忍的百姓,重叠在了在一起。

这位大唐战神,对所有的大唐百姓都掏心掏肺.......

自己怎么能这么说他呢?

“你看你,我也没说你犯错误,还算是夸了你,怎么就哭鼻子了?”

李牧看着小杜甫一边吃着饼一边眼泪汪汪的抽搐,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问。

“郡王,是小子无状,您肯定有您的考虑,我就是一个小孩.....呜呜,我不问了!”

小杜甫羞愧之下再也不能自已,起身拿着剩下的残饼,一边掩面擦眼泪,一边呜呜哭着说,好像他真犯了什么错误。

“小二,去拿点你们的糖来,看来不出点血是哄不住了!”李牧笑着对门口的范小二说。

“不要,不要......我不哭了!”杜甫赶忙摆手道。

“嗳,还是要的!”

李牧拿了两块冰糖,硬塞进小杜甫的手里,说:

“你这个问题我还是能回答的,也不回避你,不要紧张!”

李牧是知道有很多人怕他的,尤其是山东的那些世家,他们刺杀自己做贼心虚,他们是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害怕自己掀翻。

杜甫也是世家出身,与李白是好友,总是不能让人误会的,说出去也能瓦解他们的战斗力。

李牧烫完脚后,杜甫也重新拘谨的坐下,李牧一边用棍子捅着柴火,一边说:“外部矛盾有外部的解决办法,内部矛盾是咱们大唐自己的内部矛盾,我是反对一刀切的!”

“罪大恶极的,勾结外人的汉奸,犯罪的,自然是要杀头的!”

“对于那些没有作恶的,还是要用劳动来教育!”

“世界这么大,总有他们发挥自己余热的地方!”

杜甫听到到郡王会如此说,才真正的对这位的心胸开阔有了再次认识。

意思是胡人是要杀光,汉人还能拯救,只需要劳动?不搞株连?

而李牧自然也是如此想的,只不过与杜甫的世界所在,估计最远就是安西,岭南这样远不同,

李牧脑海里的世界,可真的是很大的,西伯利亚,东南亚,倭国,澳大利亚,甚至美洲.........不管哪里,总归都是罪犯先去的。

不管什么样的人才,李牧总会送他们去到合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