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王道和霸道
朱雄英站在御阶之上,含笑接受着百官的朝拜。
他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豪情与满足。
辽东的大胜,不仅是他登临高位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更是对他执政能力的一次最有力证明!
他用事实告诉了满朝文武,告诉了天下人,他朱雄英,坐得稳这个江山!
然而在这份喜悦的顶峰,他心中最渴望的并非是臣子们的赞颂,而是来自皇爷爷的认可。
这个念头一生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他甚至等不及早朝结束,在简单地处理完后续事宜后,自己则迫不及不及地摆驾,朝着谨身殿的方向快步走去。
他没有回自己的东宫,甚至没有换下身上庄重的朝服。他现在只想立刻、马上,将这份天大的喜悦,亲口告诉那个他最尊敬的人。
穿过长长的宫道,朱雄英的脚步轻快而有力,龙行虎步之间,难掩那份发自内心的激动。
沿途的宫女太监们纷纷跪伏在地,都能感受到这位年轻的皇太孙身上散发出的那股锐意与喜气。
谨身殿后的御花园内,秋日的阳光温暖和煦,洒在一片金黄的银杏叶上,熠熠生辉。
朱元璋此刻正像一个最普通的老农,悠闲地躺在一张竹制的摇椅上,闭着眼睛,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皇爷爷!”
一声清朗而充满活力的呼唤,打破了这份宁静。.秒*璋¨截¢晓\税?王! ?醉`芯-漳,截~庚/新·哙`
朱元璋缓缓睁开眼睛,当他看到那个身着朝服,正快步向自己走来的挺拔身影时,那双饱经沧桑的眼中,瞬间便溢满了慈爱的笑意。
“咱的大孙来啦!”他笑着坐起身,对着朱雄英招了招手,“快,到爷爷这儿来。”
“孙儿给皇爷爷请安!”朱雄英几步走到跟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免了免了,”朱元璋一把拉住他的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他,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咱都听说了!辽东大捷!好啊,打得好!打得漂亮!”
他用力地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声音洪亮,充满了骄傲:“以三万之众,不到一月之内,尽歼高丽五万精锐,还逼得那李成桂自刎沙场!咱的大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这一仗,不仅打出了我大明朝的军威,更是给咱老朱家挣足了脸面!”
听到皇爷爷如此不加掩饰的夸赞,朱雄英的心里比喝了蜜还要甜。
他知道,皇爷爷戎马一生,眼光何等毒辣,能得到他一句“打得漂亮”,比满朝文武所有的颂词加起来,都让他更高兴。
“孙儿不敢居功,全赖皇爷爷平日教导,以及前线将士用命。”朱雄英谦虚地说道。
“哈哈哈,你就别谦虚了!”朱元璋大笑道,“咱知道,若不是你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宁王那小子,哪有这么大的魄力!此战,首功当属你!”
祖孙二人相视而笑,气氛温馨而融洽。`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
然而,就在朱雄英还沉浸在这份喜悦中时,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却慢慢地收敛了起来。他那双原本充满笑意的眼睛,变得深邃而严肃,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脸色的转变,让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重了几分。
“雄英啊,”朱元璋的语气,突然变得语重心长,“打了胜仗,是好事。但有句话,你给咱牢牢地记在心里。”
他盯着朱雄英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穷兵黩武,国之将亡!”
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在了朱雄英火热的心头。他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心中明白皇爷爷的意思。
朱元璋叹了口气,继续告诫道:“咱知道你年轻,有雄心,有抱负。但你千万不能因为这一场仗打赢了,就上了瘾,总想着去打仗。战争,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每一次征伐,消耗的都是国库的钱粮,是百姓的血汗。打赢了固然好,可万一要是输了呢?”
“大孙啊,你要记住,做皇帝,守成远比开疆拓土要难得多。”
然而,此刻的朱雄英,却有些听不进去。
他心中的那股豪情壮志,正如同烈火烹油,岂能被轻易浇灭?
他站起身,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揖,随即抬起头,目光灼灼地说道:“皇爷爷,您说的道理,孙儿都懂。但孙儿以为,凡事不可一概而论!”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年轻人特有的执拗与锋芒。
“皇爷爷,您难道不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能为我大明带来何等长远的福祉吗?这并非是穷兵黩武,而是孙儿为我大明,谋取的战争红利!”
“战争红利?”朱元璋的眉毛微微一挑,这个新奇的词汇,让他产生了一丝兴趣。
“正是!”朱雄英的声音变得激昂起来,“如今的高丽,经此一役,脊梁骨己被我大明彻底打断!他们就是我们嘴边的一块肥肉!皇爷爷您想,高丽的铁矿、山林中的人参、他们引以为傲的战马、还有那大片大片肥沃的土地……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都将为我大明所用!”
他向前走了两步,眼中闪烁着名为野心的光芒。
“这还仅仅是开始!孙儿断言,不出十年,只需一个合适的机会,孙儿便能将那片土地,彻底并入我大明版图!届时,我大明将永久获得其土地与人口,北境再无肘腋之患!”
“此乃以最小之代价,换取我大明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安稳与富强的红利啊!与这等长远利益相比,前期的些许投入,又算得了什么呢?”
朱雄英的话,掷地有声,回荡在宁静的御花园内。这番大胆而功利的话语,若是从任何一个臣子口中说出,都足以被斥为“好战”与“妄言”。
朱元璋听完,久久没有说话。
他没有首接反驳,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这个意气风发的孙子,脸上的表情变得异常复杂。最终,他缓缓地摇了摇头,嘴角却勾起了一抹莫名的笑意。
那笑容里,有欣慰,有骄傲,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隐藏起来的担忧。
“这小子……”他在心中暗暗想道,“真像咱年轻的时候……不,比咱当年还要敢想,还要狠辣。咱当年打天下,是被人逼得没办法,为了活命。而他,生于太平,却天生就有一颗吞并天下之心。”
“帝王有此霸气,是好事,能开疆拓土,震慑西方。但……锋芒太露,过刚易折啊。”
朱元璋的目光,变得悠远起来。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无数种可能。
“光有霸道,是不够的。打天下要靠霸道,可治天下,却要靠王道。要懂得让百姓休养生息,要懂得收敛锋芒,恩威并施,方能长久。这孩子还需磨练,还需有人在他身边,时时敲打才行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没有再继续这个沉重的话题。他知道,现在的朱雄英,正处在胜利的巅峰,任何说教都听不进去。
他笑着摆了摆手,将那份帝王的深沉重新隐藏起来,恢复了慈祥祖父的模样:“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了。打了胜仗,是该高兴!走,陪咱这个老头子,聊聊家常,说说你媳妇最近都吃了些什么东西,我重孙有没有闹腾。”
“是,皇爷爷。”朱雄英见皇爷爷不再多说,也松了口气,笑着应了下来。
朱雄英低头,看着自己倒映在茶杯中的影子,那双年轻的眼眸深处,燃烧着一团火焰。
他知道,皇爷爷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但他也更坚信,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帝国,必须用铁与血来浇筑。
辽东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
他的目光,己经越过了高丽,望向了更北方的草原,更西边的广袤土地,甚至……那片蔚蓝的,无尽的海洋。
帝王之路,从来都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