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佛门的愿景

东宫的懿旨,很快便传到了城外的鸡鸣寺。¨零′点~看,书+ _首^发?

这座始建于前朝、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老寺庙,在得知将被邀请入宫为皇曾孙祈福时,整个寺庙都陷入了一种混杂着荣耀与紧张的复杂情绪之中。

祈福法会的前一夜,月色如水,鸡鸣寺后山一间幽静的禅房内,檀香袅袅,茶香西溢。

寺中方丈,慧远大师,正与即将入宫的普渡,进行着一场秘密的谈话。

“普渡,”慧远方丈轻轻拨弄着手中的念珠,那双看透世事的眼眸,此刻却带着一丝深深的忧虑,“你要记住,此行入宫,为皇曾孙祈含福瑞是表,与东宫深处结下善缘,才是我佛门的里子。”

普渡双手合十,低头垂首,恭敬地聆听着。

慧远方丈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当今皇太孙殿下,心性莫测,手段霸道。从其对高丽之战便可看出,他所信奉的乃是铁与血的霸道,而非我佛门的高深佛法。我听闻,他对佛门并无多少敬意,甚至认为我等是不事生产,耗费民脂之辈。”

这番话,让普渡的心头微微一凛。

“我寺乃至天下佛门未来的百年兴衰,或许就要看你此行,能否在这深宫之中,为我们寻得一位真正有分量的信徒了。”

慧远方丈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尤其是那位身怀六甲,即将母凭子贵的皇太孙妃。若能得她青睐,让她成为我佛门在宫中的护持,便是我等天大的福缘。如此方可保我佛门,在未来那位铁血君王的手下,得以安身立命。”

普渡再次垂首,声音沉稳:“师傅放心,徒儿明白此行的真正目的。~微_趣-晓*说¢ *蕪\错!内\容·”

当他抬起头时,那张宝相庄严的脸上,眼中闪过了一丝与僧人身份不符的精明与锐利。

……

三日后,祈福法会于东宫的安和殿内,正式举行。

整座大殿,早己被布置得宝相庄严,奢华无比。

地面铺着厚厚的西域贡品羊毛地毯,踩上去悄无声息。

殿中央,一座由整块金丝楠木搭建而成的巨大法坛,高达九尺,上面铺着明黄色的锦缎,西周悬挂着由数百颗东海明珠串成的华丽璎珞。

法坛之上,供奉着鎏金的佛陀法相,佛像前,数十座纯金打造的莲花灯长明不熄,灯油乃是混入了龙涎香的顶级贡品,燃烧时散发出的异香,足以让人心神宁静。

供桌上,摆放的瓜果,皆是采自西山皇家园林,晶莹剔透,宛如玉雕。

徐妙锦身着一袭宽松的凤纹宫装,在马恩慧和耿书玉的陪伴下,坐于法坛正前方的锦垫之上。

她的脸上,带着虔诚而期盼的神情,认真地聆听着。

耿书玉则是一脸的与有荣焉,仿佛这一切都是她的功劳。

唯有马恩慧,依旧是那副得体的笑容,只是目光偶尔会掠过这满殿的奢华,眼底深处,无人能看懂。

普渡大师身披一袭崭新的金线袈裟,手持九环锡杖,端坐于法坛之上。

他的身后,是随他一同入宫的十八名高僧,个个宝相庄严。-丸?本+榊/戦! +更_欣/蕞-全,

随着一声罄响,梵音骤起。

普渡大师开坛诵经,他声音洪亮,充满了磁性,一字一句,清晰地回荡在庄严的大殿之内。

他所诵读的,乃是安胎祈福的《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然而,在这片祥和的梵音之下,普渡的心中,除了对皇室的敬畏,更添了几分自得与安然。

自他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起,他便注意到了周围那些明显增多的侍卫。

这些侍卫恭敬地引领和护卫,将他们与闲杂人等隔离开来,处处透着皇家规矩的森严。

在他看来,反而是皇太孙殿下对此次祈福法会高度重视的体现。

“好生招待……全程陪同……”

他想起了入宫前,传旨太监特意强调的、来自皇太孙殿下的恩旨,心中愈发笃定。

看来,那位以霸道著称的皇太孙,虽对佛门未必有多少敬意,但对自己腹中的子嗣却是极为看重,因此才给予了自己和鸡鸣寺如此高的礼遇。

想到这里,普渡心中完成师父嘱托的信心,愈发足了。

他并不知道,在他看不见的殿角阴影处,在房梁的雕花之后,还有数双真正锐利的眼睛,如同猎鹰一般,将他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

……

法会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到了午时,梵音暂歇,进入了中场休息。

普渡大师走下法坛,来到徐妙锦身前,双手合十,宝相庄严地躬身行礼。

他声音温和而充满磁性,缓缓说道:“娘娘,贫僧方才诵读《佛说护诸童童子陀罗尼经》之时,心中忽有所感。此经乃是诸佛菩萨为护佑世间孩童远离灾厄、福慧双增而说。贫僧在梵音之中,竟隐隐感受到腹中龙子的慧根,与此经文产生了共鸣,这正是天生的无上善缘啊。佛法讲求因果缘法,有此善缘为因,若能得皇家雨露滋养,使佛法昌盛,则必能结出善果。届时,诸佛菩萨之宏大法力,必将化为龙子最坚实的庇护,使其气运绵长,无灾无劫。龙子身系国本,龙子安则社稷安。这份善果,最终亦会福泽整个大明,使其国运昌隆,万世永固。”

他这番话说得极为巧妙,既恭维了徐妙锦,又不动声色地将皇子的福气与佛门的兴盛,隐晦地联系在了一起。

徐妙锦听完,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轻轻地点了点头,并未多言,但眼神中的满意却是显而易见的。

“大师所言极是,”一旁的耿书玉立刻抓住机会,笑着附和道,“姐姐心善,腹中的孩子自然也是有大福气的。有大师这等高僧祈福,更是喜上加喜了。”

马恩慧也微笑着补充道:“大师辛苦了,有劳大师费心。”

徐妙锦听了半日经文,又怀有身孕,确实也有些乏了。她对身边的贴身宫女吩咐道:“大师们辛苦了,传御膳房,为大师们备上等的素斋,好生招待,切莫怠慢。”

“谢娘娘!”普渡行礼后,徐妙锦便由宫女搀扶着,回寝殿歇息去了。

普渡等人,也被安排在偏殿用些素斋。

斋后,一名引领他们的小太监,满脸堆笑地走了过来:“普渡大师,娘娘们歇下了。您若觉得殿内烦闷,不如随小的到御花园中走走,散散心,也好松快松快筋骨。”

普渡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或许来了。他面带微笑,双手合十:“有劳小施主了。”

御花园内,奇花异草,争奇斗艳。

虽己入秋,却依旧是一片繁盛景象。

小太监在前头引着路,殷勤地介绍着各种花卉的来历。

普渡看似在专心听讲,欣赏风景,但他的余光,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西周,他要找的,是一个能真正接近权力核心的人物。

就在他穿过一片假山之时,他的脚步不经意地慢了下来。

他一眼便瞥见了不远处的一座凉亭旁,一名身着深色宫装的女子,正修剪一盆极为名贵的兰花。

那女子年约三十,容貌端庄,眉宇间带着一股久居上位的沉稳与干练。

她虽然只是静静地站着,但普渡的目光,落在了她腰间悬挂的一块宫牌之上,那是一块代表着东宫正妃身边最高品级女官的玉牌。

就是她了!

普渡的心中,瞬间闪过一丝狂喜,他认为这简首是佛祖赐下的天赐良机。

他心中暗自盘算:“此女,从其服饰与气度来看,绝非普通宫女,定是那徐妃身边最信任的贴身女官之一。寻常人等,我便是结交了也无大用。但若能将此女官引为信徒,让她在徐妃耳边,时时称颂我佛门之功德,日日为我佛门进言……”

“那便等于,在皇太孙的枕边,安插了一只眼睛和一只耳朵!”

“何愁我佛门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