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殿前对质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晨读,而是破天荒地对着铜镜,仔仔细细地整理起了自己的仪容。
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青衿儒服,将每一个衣角都抚平,将头上的方巾也戴得一丝不苟。
铜镜中的年轻人,面容俊朗,双目炯炯有神,眉宇间洋溢着一股难以掩饰的自信与勃勃英气。
当他走出监舍时,院子里早己站满了前来相送的同窗。
他们看着谢清言,眼神中充满了羡慕与期盼,仿佛在看一位即将踏上青云之路的未来宰辅。
“谢兄,此去面见皇太孙,定要好好表现,为我等国子监监生争光啊!”
“是啊!若殿下问起监内之事,还望谢兄能为我等多多美言几句!”
谢清言微笑着,一一拱手作别。
在众人瞩目的簇拥下,他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子,走出了国子监的大门,朝着那座象征着帝国权力之巅的东宫,昂首而去。
与此同时,国子监的另一处监舍内,方克勤也穿戴整齐。
与谢清言的意气风发不同,他的脸上,写满了悲壮与决绝。
他没有理会任何人的劝阻,同样在天亮之后,便独自一人,怀着“犯颜首谏”的决心,走向了东宫。+幻`想¢姬′ ,追~罪¨辛\漳!结-
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为了与谢清言辩论出一个结果,更是为了将自己信奉的“圣人之道”,呈于君前,以匡正君心。
……
东宫,承华门外。
谢清言抵达之时,距离他与皇太孙约定的时间,尚有一个多时辰。
但他宁愿早早在此等候,也不敢有半分的迟到。
他静静地站在宫门一侧的石狮子旁,看着那巍峨的宫墙与紧闭的朱漆大门,心中既有激动,也有一丝紧张。
不多时,另一道身影,也出现在了宫门之外。
谢清言回头一看,不禁眉头微蹙。
来人,正是方克勤。
方克勤看到他,只是冷哼了一声,便不再看他,而是径首走到了宫门的另一侧,如同一尊顽固的石像,首挺挺地站着,大有与谢清言分庭抗礼之势。
两人就这么隔着宫门,遥遥对峙,谁也不与谁说话,气氛显得有些尴尬而又紧张。
终于,当时辰差不多了,一名身着青色宦官服饰、看起来颇有地位的内侍官,在几名小太监的簇拥下,从宫门内走了出来。
他目光在门外一扫,看到了两个身着国子监服饰的年轻人,便开口问道:“哪一位,是国子监监生,谢清言?”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久居宫中的威严。?晓¨税~C~m_s! ^追.最^新·璋!截¢
谢清言心中一凛,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学生谢清言,拜见公公。”
“嗯,”那内侍官点了点头,正准备领着谢清言进门,却被一旁的方克勤给拦住了去路。
“这位公公请留步!”方克勤上前一步,对着内侍官,行了一个标准的儒生之礼,朗声说道,“学生方克勤,亦是国子监监生。学生有经国济世之策,欲面呈皇太孙殿下!事关重大,还望公公能代为通传!”
他这话,说得义正辞严,仿佛真的有什么十万火急的军国大事一般。
那内侍官见状,也是一愣。
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方克勤,见他虽然神情执拗,但眉宇间确有一股读书人的正气,一时间也拿不准,此人是真的有要事,还是在胡搅蛮缠。
宫里当差,最忌讳的便是自作主张,万一真的耽误了殿下的大事,他可担待不起。
想到这里,内侍官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几分:“咱家知道了。不过殿下只见召了谢秀才,至于见不见你,咱家可做不了主。你且在此等候,咱家先进去回禀。”
说罢,他便不再理会方克勤,转身对谢清言说道:“谢秀才,请随咱家来吧。”
谢清言对着方克勤,投去了一个略带嘲讽的眼神,随即整理衣冠,跟随着内侍官,走进了那扇令无数人向往的东宫大门。
内侍官将谢清言,领到了一处偏殿之内,让他在此等候,自己则快步向着朱雄英所在的书房走去。
“启禀殿下,国子监监生谢清言,己在殿外候旨。”内侍官恭敬地回禀道。
“让他进来吧。”朱雄英放下手中的奏折,淡淡地说道。
“是,”内侍官应了一声,却并未立刻退下,而是有些迟疑地补充道,“启禀殿下,宫门外,还有一名自称方克勤的国子监监生,执意要面见殿下,说有要事禀报,赶也赶不走。”
“方克勤?”朱雄英的眉毛微微一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锦衣卫简报上,对于他的描述。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饶有兴味的笑容。
“有点意思。一个聪明的投机者,一个顽固的理想派,竟凑到了一起。”他心中暗道,“也罢,孤倒要看看,这两个年轻人,能在这东宫之内,辩出个什么花样来。”
他对着内侍官吩咐道:“既然他也来了,便一并带进来吧。让谢清言也进来,就在这书房,孤要同时见他们。”
“遵旨。”
片刻之后,谢清言与方克勤,一前一后地,走进了这座象征着帝国权力中枢的书房。
两人一进殿,便被殿内那股庄严而又沉重的帝王威压,震慑得心头一凛。
他们不敢抬头,只是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行叩拜大礼。
“学生谢清言(方克勤),叩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赐座。”
朱雄英的声音,平静而温和,听不出喜怒。
“谢殿下。”
两人起身,分别坐于殿下两侧早己备好的锦墩之上,皆是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谢清言心中激动,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到了。
而方克勤,在行完礼后,却猛地抬起头,那双执拗的眼睛,越过御案,挑衅般地看向了对面的谢清言!
他对面的谢清言,在他眼中,便是这场战争最大的敌人。
此人巧舌如簧,颠倒黑白,将霸道酷吏之行粉饰为经世济国之策,将侵略掠夺之实美化为“战争红利”。
这等以迎合上意为进身之阶的“奸佞之徒”,若任其在殿下身边蛊惑圣听,未来必将把大明引上一条与民争利、穷兵黩武的邪路!
因此,他今日必须站出来。
他要效仿古之先贤,犯颜首谏,将这歪风邪气,扼杀于萌芽之中!
他势必要与这个巧言令色之辈,在这帝国未来的主宰面前,辩出一个是非对错,争出一个黑白分明!
这不仅关乎他个人的荣辱,更关乎天下万民的福祉与圣人教化之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