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天下沸腾

江南,杭州,灵隐寺。*咸.鱼\看\书\ `更¢歆+罪?全+

与刚刚覆灭的鸡鸣寺不同,灵隐寺作为江南佛门的泰山北斗,其底蕴之深厚,根基之稳固,远非前者可比。

寺内香火缭绕,佛音庄严,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然而,在这片祥和之下,一场足以颠覆一切的地震,正在悄然发生。

方丈了空禅师的禅房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了空禅师年过六旬,面容清癯,眼神深邃,平日里以精研佛法、不问世事著称,在江南一带享有极高的声望。

但此刻,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却布满了阴云。

在他的面前,那份来自京城的政令,正静静地躺在桌案上。

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烧红的刀子,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上。

“阿弥陀佛……”他闭上眼睛,口中喃喃地念着佛号,试图平息心中的惊涛骇浪,但那微微颤抖的念珠,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方丈,现在该如何是好?”他身旁,一名负责掌管寺内财务的和尚,早己是满头大汗,声音都带着哭腔,“殿下这是要……要将我们连根拔起啊!”

了空禅师缓缓睁开眼睛,那双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与他高僧身份不符的阴鸷与狠辣。

“慌什么!”他低声喝道,“天,还没塌下来。”

他站起身,在禅房内踱了几步,大脑飞速地运转着。.求~书.帮? -蕞?新~彰`节·庚¢鑫′筷_

“传我的命令,”他对着门外的小沙弥,沉声吩咐道,“召集全寺僧众,于大雄宝殿集合。就说……朝廷降下恩旨,要减免我寺部分税赋,老衲要当众宣读,与众僧同感皇恩浩荡。”

那都监闻言一愣:“方丈,这……”

“按我说的去办!”了空禅师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这是做给外面的人看的。”

半个时辰后,灵隐寺大雄宝殿内,数百名僧众齐聚一堂。

了空禅师宝相庄严地站在佛前,将那份政令的内容,删删改改,避重就轻地“宣读”了一遍,引得不明真相的僧侣们纷纷合十称颂,感念皇恩。

然而,当夜幕降临,一场真正的密谋,才在方丈禅院最深处的密室中,悄然上演。

密室之内,灯火通明。

在座的,除了了空禅师和几名寺内核心都监外,还有三名衣着华贵,气度不凡的俗家弟子。

这三人,一个是江南的丝绸商,一个是掌控着私盐贸易的豪绅,还有一个,则是杭州府内的一名致仕高官。

他们,便是灵隐寺背后最大的后台,也是与寺庙有着最深利益捆绑的盟友。

“方丈,长话短说,”那名盐商率先开口,神情凝重,“殿下的这道政令,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这是要拿我们佛门开刀,断我们的财路啊!”

那名致仕高官也忧心忡忡地说道:“此事,恐怕不止是断财路那么简单。-s?o,e¨o\.!i\n!f.o,老夫听闻,京师鸡鸣寺一案,牵连甚广。殿下此举,名为清查寺产,实为借此机会,清算天下佛门的势力啊!”

了空禅师点了点头,声音阴冷:“三位施主所言,与老衲所想,不谋而合。那位皇太孙,手段狠辣,远超常人想象。我们若坐以待毙,不出三月,灵隐寺便会步上鸡鸣寺的后尘,而三位,恐怕也难逃抄家灭门之祸。”

“那……依方丈之见,我们该当如何?”丝绸商急切地问道。

“一个字,”了空禅师的眼中,迸发出一丝疯狂的光芒,“拖!”

“拖?”

“没错!”了空禅师冷笑道,“殿下的政令,看似雷霆万钧,但天下之大,他能派多少人来查?只要我们将水搅浑,让他查无可查,查不出结果,此事,便能不了了之!”

他将自己的计划,缓缓道出。

“从今夜起,立刻将寺内所有真实的账本、田契,尽数烧毁!一份不留!”

“地宫内的金银,连夜转移!分散藏于三位施主的私宅、田庄之内!”

“老衲会立刻派人,连夜赶制一批假的账目与田契,做出一副寺内清贫、入不敷出的假象,以应付清查!”

“而最重要的一点……”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悲天悯人的神情,但说出的话,却恶毒无比,“老衲会让我寺僧人,在信众之中,散播流言。就说……当今储君,受奸人蛊惑,要行灭佛之举!此举,必将引得天神共怒,降下灾祸!我们要让那些愚昧的信众,相信是殿下,为他们带来了苦难!届时,清查的官差一到,自有万千信众,为我佛门,组成一道人墙!”

……

与此同时,苏州府衙之内,知府刘赞,也正对着那份从京城传来的政令,愁眉不展。

他不像了空禅师那般有恃无恐,他此刻,是真的陷入了两难之境。

一方面,政令乃是皇太孙亲发,言辞酷烈,违令者斩,他万万不敢违抗。

但另一方面,他深知自己治下的苏州府,乃是江南佛门势力最根深蒂固的地方。

府内大大小小数百座寺庙,几乎与本地所有的豪门士绅,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他自己,也收过不知多少来自寺庙的“香油钱”。

若是真的按照政令,雷厉风行地清查下去,那无异于是将整个苏州府的权贵阶层,都给得罪个遍!

届时,他这个知府,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啊?”他身边的师爷,也是一脸的愁容。

刘赞在公房内,来回踱步了许久,最终,一咬牙,下定了决心。

“阳奉阴违!”他压低了声音,对着师爷吩咐道,“政令,我们照常公布下去。但清查的队伍,要慢慢组建。账目,要仔细核查。人手,要严重不足!总之,一个字,拖!”

“等京城派来的锦衣卫到了,我们就将那些不痛不痒的假账目,交给他们。

至于那些真正的大寺,就说……信众情绪激动,民意难违,我等……不敢轻举妄动!”

……

与寺庙和官府的暗流汹涌截然不同,政令的颁布在民间,则引发了泾渭分明的两种反应。

在那些因寺庙放贷而家破人亡,因土地被兼并而流离失所的贫苦百姓耳中,这份政令,无异于天降甘霖!

“听说了吗!皇太孙殿下下令了!要将那些和尚庙占的田,都分给我们啊!”

“是真的!我家隔壁的二狗子,在城里听来的!说是那些害人的度牒,也全都要作废了!”

无数的百姓,奔走相告,他们自发地在家中为那位远在京城的皇太孙,立起了长生牌位,早晚叩拜,口中念叨着“青天大老爷”,眼中流着激动的泪水。

然而,在另一部分虔诚的信徒耳中,这件事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

“听说了吗?朝廷要灭佛了!”

“是啊!我听寺里的师傅说,当今殿下是魔王降世,见不得我佛门香火鼎盛,要断了我们的轮回之路啊!”

“天呐!那我们以后,还能去哪里为家人祈福啊?这可如何是好啊!”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巨大的恐慌与疑虑,开始在信众之中蔓延。

他们看着官府贴出的告示,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