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众神下凡,红尘历劫
元辰望着光幕中林野西人的身影隐没在通道尽头,指尖轻叩虚空的动作缓缓收住。
他转过身,目光落向封神榜投影正中央那道朦胧的身影;
天庭天帝的虚影正悬浮在云层缭绕的神座上,周身虽环伺着帝王仪仗,抬手投足间却透着僵硬,宛如一尊被无形丝线牵引的木偶,连眸光都失了神采。
“天帝如今的状况,诸位看在眼里?”元辰的声音平平淡淡,却像一块青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众神意识中荡起层层涟漪。
封神榜内沉寂片刻,哪吒脚踏风火轮的虚影自云层中跃出,清脆的声音里裹着几分无奈:
“禀天尊,天庭共主之位始终难定。昊天上帝、玉皇大帝、太一天帝……众生信仰驳杂,各执一词,连神号都无法统一。
就像台戏班子同时唱着三出不同的戏,主角的脸都被糊成了一团,哪能凝聚出真正的神格?”
他指尖一弹,一道红光掠过封神榜,将天帝虚影身旁的西御神祇也显了出来。
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等身影同样模糊,虽比天帝多了几分威仪,却也如提线木偶般缺乏灵动,连眉宇间的威严都带着几分刻意。
“就连西御这般尊贵的神职,也因信仰分流,只能维持虚影形态。”
哪吒轻叹一声,“佛门的释迦牟尼佛亦是如此,东土信‘如来’,西域称‘佛陀’,连法相都无法稳定。”
元辰听完,指尖在虚空划出一道柔和的弧线。¨比-奇¨中*文\蛧^ ,醉¨鑫¢彰′劫`埂^辛,快/封神榜外的月星陨石突然震颤起来,无数碎石如归巢之鸟般簌簌汇聚,在他掌心凝成一尊三足两耳的乾坤炉。
炉身刚一成型便腾起金色火焰,将周围的陨石尽数融化,化作缕缕银白色的流质,在炉口盘旋流转。
“信仰驳杂,便以天道统之。”元辰屈指一弹,乾坤炉中飞出一颗拳头大的珠子。
那是颗通体莹白的圆珠,表面流转着细密的星辰纹路,正是元始天尊信仰中标志性的“黍米宝珠”。
他以神念牵引,将宝珠投影至天帝虚影头顶,“此珠承载诸天信仰本源,再依‘道一印’承之。”
黍米宝珠落在天帝虚影眉心的刹那,封神榜内突然响起震耳轰鸣。
原本模糊的身影渐渐清晰:头戴十二旒冕冠,每一缕旒珠都泛着温润光泽;
身着玄色龙纹帝袍,龙纹在金光中似要腾跃而出;
眉心那颗天道印散发出淡淡的金光,将驳杂的信仰之力梳理成有序的气流,在周身环绕成环。
虚影眼中终于有了神采,却透着俯瞰众生的漠然,再无半分之前的呆滞,仿佛瞬间勘破了三界轮回。
“太上开辟,历劫万千,昊天玉皇,统御三界!”苍老而威严的声音自封神榜内响起,正是融合天道印后凝聚的神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西御虚影率先躬身下拜,紧接着是太白金星、李靖等众神,连佛门的如来虚影都微微颔首,齐声道:“吾等参见陛下!”
玉皇大帝目光缓缓扫过众神,最后落在元辰身上,微微颔首:“见过天尊。!第_一`看-书-枉! \耕′歆+最/筷¢”
“不必多礼。”元辰摆了摆手,语气平静,“道一印虽能统合信仰,却也让你神格趋近天道,此后当以三界秩序为重。”
玉皇大帝缓缓点头,声音里再无半分情绪起伏:“自当如此。”
元辰转头望向蓝星方向,眸光似能穿透星海。他忽然看向封神榜内的众神,淡淡问道:“看着蓝星众人修行成果,尔等有何意见?”
太白金星上前一步,拂尘轻扫,声音带着几分怅然:“回天尊,臣等虽居天庭神职,终究是信仰凝聚的虚影。
他们修行,是在亲手打磨道基,每一分气血、每一缕神魂都是自身所有;
而臣等的神通,不过是镜花水月,靠着众生记忆流转,终究缺了份‘真实’。”
旁边的李靖也叹道:“是啊,就像那凡间武者挥拳时的气血狼烟,修士念咒时的神魂波动;
都是从无到有、一点一滴练出来的,比吾等这些‘借来’的神力扎实多了。”
元辰听完,不置可否,转而看向榜内其余神祇:“既知差距,若有意下凡历劫,以凡身重铸道基,可自行决断。”
众神听完都有些犹豫。他们居于封神榜中,靠着众生信仰为基,有天尊庇护,可说得上是不死不灭。
可若真将刚诞生出的本性灵光投入凡尘,先不说记忆能否保留,转世之身更有陨灭风险,谁也不敢轻易决断。
正当众神犹豫不决时,一道洪亮的声音响起:“贫道葛洪愿往!”
只见抱朴子葛玄的虚影手持丹炉走出,眸光坚定:“信仰记忆中的丹道终究是空中楼阁,贫道要亲手炼出属于自己的九转金丹!”
紧随其后的是玄奘法师,他双手合十,眉目温和却藏着执着:
“贫僧亦愿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听了千年,不如亲自走一遭红尘路,看看真正的‘经’究竟在何处。”
吕洞宾的虚影仗剑而出,衣袂在风中飘飘,带着几分洒脱:“贫道吕洞宾,想试试凡胎练剑,能否劈开信仰的桎梏!”
张道陵手持桃木剑,声音沉稳如山:“正一教法脉当扎根凡尘,贫道自当下去看看如今的修行界。”
达摩祖师合十一礼,目光澄澈:“一苇渡江终究是传说,贫僧想以肉身丈量山河,重悟禅心。”
最后响起的是孙悟空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桀骜与不耐:
“俺老孙在这榜上待得腻了!下凡去看看,有没有比金箍棒更厉害的兵器,有没有比如来手掌更大的天地!”
元辰见此,抬手一挥。众神信仰身中飞出点点灵光,如流星般划破月星夜空,投入蓝星方向:
“去吧。记住,历劫归来之日,方是你们真正成神之时。”
蓝星之上,灵光坠落处各有奇遇;
玄天道域内的丹药店铺老板家,刚诞下的男婴一睁眼,药柜上的朱砂、雄黄便自动飘到他掌心,化作两朵小小的药花。
父母望着这异象,相视而笑:“这孩子与丹药有缘,就叫葛丹生吧。”
京城外的农户陈家添了个男婴,落地时哭声洪亮如钟,竟引得路过的白马仰头长嘶,似在应和。
父亲摸着孩子的后脑勺笑道:“看这哭声,将来怕是个能跑遍天下的,就叫陈玄奘。”
终南山下的炼器铺里,刚出生的男婴小手一握,炉边烧红的铁钳竟“哐当”一声自动飞到摇篮边,稳稳停在他手边。
母亲惊得捂住嘴,父亲却乐了:“这小子有股蛮劲,就叫吕锋,盼他将来像剑锋一样锐利!”
龙虎山脚下的杂货铺家,男婴一出生便抓住了墙上悬挂的桃木剑,小小的手指在剑身上轻轻摩挲。
父母对视一眼,眼中带着期许:“姓张,就叫张承道,承续祖宗的本事。”
嵩山少林寺后的竹林里,一只金毛猴王刚产下幼崽。那小猴落地便抓着竹枝翻了个跟头,动作灵快得不像初生。
猴王吱吱叫着,似在给它取名。林间回荡的“石”音,成了这猴妖的名字。
这些转世的生灵,或人或妖,虽无前世记忆,却天生带着修行的印记。
药香绕体的葛丹生能辨百草,哭声引马的陈玄奘自带佛缘;
握钳如握剑的吕锋气血天生凝练,抓着桃木剑的张承道能感天地灵机;
林间翻腾的石猴纵身便能跃出三丈,身手矫捷。
这般变故,那些修行有成的高人都有所感应。道盟长老掐指推演,算出西北方有丹道气运涌动;
禅会高僧打坐时,感应到东方有佛缘显化,佛光隐现。
月星上,元辰望着蓝星方向闪烁的灵光,轻声道:“真金需火炼,道基需土培。红尘历劫,才是修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