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人道兴邦,天道劫生
他们无半分先天道韵,更无法引动天地法则,即便生来比大陆凶兽强壮些,在能移山填海的先天“人”面前,也孱弱如蝼蚁:
先天生灵呼气可掀狂风,他们搬块巨石都要拼尽全力;
先天生灵吸天地元炁便能存活,他们需捕猎采食才得续命;
先天生灵寿与天齐,他们短短数千载便会归于尘土。.d.n\s+g/o^m~.~n*e?t~
女娲蹲下身,指尖轻触一个生灵的头顶,那孩子攥着她的衣角怯喊“母亲”。
满心惊怜中,她为这族群取名“人族”,盼他们能在天地间好好存续。
可指尖传来的微弱生命气息让她清醒:
人族由后天息壤塑造,与先天生灵的盘古本源根基天差地别,想追及先天之境,难如登天。
即便如此,人族仍凭着韧劲扎下根来。他们学女娲用树枝搭屋、石头磨具、草木织衣;
跟着凶兽学捕猎,在河边摸索捕鱼,还试着把种子埋进土里;
初时种子多枯萎,可他们反复调整土壤、浇灌灵泉,第三年终于收获了饱满果实。
日子流转,人族从数百人繁衍成一个个小部落,散居大陆各处:
有的依河而居以渔为生,有的扎根平原耕种度日,有的守在山林边缘捕猎生存。-第\一?看?书¨网* +追?蕞*芯¢璋¢劫~
而先天“人”的身影,也常出现在他们视野中:
三清有时立于云端,元始天尊玉如意转引甘霖润旱地,灵宝天尊拂尘扫散山林瘴气,道德天尊蒲扇摇送暖意驱寒冬;
法则光晕流转间风云变色,看得人族孩童满眼敬畏;
伏羲会拄杖来到部落空地,指星辰讲天象辨灾厄,画卦象教族人观草木、辨兽踪避凶险;
老人们会捧出最好的果实招待,孩童围坐听他讲天地初开的故事;
女娲常提陶罐装昆仑灵泉,为生病的人族擦身疗疾,教女人辨识草药、照料婴儿,眉眼温柔得让人族视作“母亲”。
人族敬畏这些强大又温柔的存在。
见他们能平洪水、驱瘟疫,还始终守护自己,便不再称其为“人”,赋予更崇高的称谓——“神”。
每个部落中心都垒起石坛,猎人献最肥美的猎物,农夫捧最饱满的果实,妇人放亲手织的衣物。
每逢初一十五,族人便对着昆仑山、不周山方向跪拜祈祷,祈愿风调雨顺、族人平安。~e~z?k/s,w·.?n~e^t*
他们还将神的事迹编成歌谣,篝火晚会上代代传唱,让神的传说融入血脉。
而人族的崇敬感激,化作一缕缕温暖的无形力量,悄然飘向众神;
这便是“信仰之力”。
最先察觉的是沉睡在天地核心的太一天帝,无数细微却纯粹的气息涌入体内,竟让他的“天一炁”更凝练;
连紊乱的法则都稳定了几分。他睁眼透过法则看到人族跪拜的模样,瞬间明了力量来源。
尝试引导后,他发现信仰之力既能加固法则,还能加速混沌炁转化,于是以自身道韵为基,结合信仰之力创建最初的“神道体系”:
被信仰的神可借信仰强化自身,神也需回应祈祷降下庇佑,形成“人敬神、神护人”的循环。
神道体系让神人联系更紧密。众神主动赋予人族能力:
火神赐勇士控火天赋驱兽烧食,药神教族人辨草药治小病,农神传精细耕种技巧增收成。
更有神灵被人族打动,与人结合诞下后代;
这些半人半神的子嗣继承部分神力,却不似神那般高高在上,他们在部落中教人族用力量、解难题,被称作“巫”。
就这样,神、人、巫、兽共存的平和秩序维持了不知多少岁月。
可某天,天地核心突然剧震——太一天帝毫无征兆地化道而去!
他的“天一之炁”消散,天道法则瞬间紊乱:
太阳加速炙烤大地致河枯,月亮迟升让黑夜漫长凶兽肆虐,大陆边缘混沌气失控冲击边界,几处山川因法则失衡崩塌,掩埋了山下部落。
太一天帝的消失让众神陷入恐慌混乱。天帝之位空缺,谁来执掌天地、稳定法则?
起初众神还能齐心维持秩序:三清联手稳日月,女娲带药神巫救受灾人族,伏羲推卦象预警灾祸。
可时间一长,野心在部分神心中滋生:
有的恃力强要争天帝之位,有的以信仰多自居应掌天道,有的想按己意改天地、役使人族。
争执很快演变成争斗,众神分派系在天地间厮杀:
或控风雨,或召雷电,或引山川之力,整片大陆战火纷飞。
其中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斗得最烈——祝融燃烈火焚草木、烤干江河,天空被烧得通红;
共工引洪水淹房屋、冲土地,大片陆地成沼泽。
两人从云端打到地面,从山川打到海洋,最终竟打到天地支柱不周山。
这座盘古脊椎所化的神山,在共工怒击下轰然断裂,碎石砸向大地激起漫天烟尘。
不周山倒的瞬间,天穹出现巨大裂缝,冰冷混沌气夹杂陨石涌入,天空漆黑一片;
大地剧烈摇晃,江河倒灌,火山喷发,岩浆淹没平原,无数人族与凶兽丧生,哀嚎遍野。
女娲看着生灵涂炭,心痛欲绝。
她不顾众神争斗,飞身昆仑山采五色石,引天河之水熔炼七天七夜,将五色石炼成补天膏。
随后她悬于裂缝下,以先天道韵为引,耗时七七西十九天填补裂缝。补完天,她神力耗尽身形虚幻,脸色苍白地落在地上。
争斗的众神见天地崩塌、人族受难,终于清醒,纷纷停手羞愧低头。
伏羲扶住摇摇欲坠的女娲,转向众神沉痛开口:
“天帝之位不能空缺,可吾等争斗致生灵涂炭,早己失了执掌天道的资格。”
众神皆点头认同。这时,一位守护山林的沉默神灵开口:
“天道当兼顾万物,不如让神、人、万灵共推天帝?需得三方认可,懂神则、解人苦、护万灵。”
经历灾难,众神终于明白天地非神私有,而是万物家园。
于是他们不再争位,开始商议如何选出“三界共主”,如何定新秩序、修大地、护天地。一场关乎天地未来的布局,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