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公主择婿

养心殿。

“你可无恙?”赵元向贾琮问道。

此时贾琮刚刚见到他,还没来得及向他汇报情况,他就直接发问了,他的情报能力可见一斑。

“多谢陛下挂碍,微臣无恙。”

“你深夜赶来见朕,是有什么事么?”赵元问道。

贾琮将骑兵营训练的事情向他禀报了一遍。

“哦?你既知此事,为何不早日禀报,非要等到今日?”赵元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在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他没有追问事情本身,而是询问贾琮的做法,足见其多疑和猜忌。

“微臣想弄清此事与京营节度使可有关联。”贾琮对答如流,他早已经理清了路思,知道如何应对。

“你觉得可有干系?”赵元又问。

“微臣以为并无干系。”贾琮摇头,“依微臣之见,京营节度使若要杀我,当是会在京营中动手,而非在其母寿宴上。”

赵元不置可否,他沉吟了一会,这才传令锦衣卫拿下骑兵营左翼统领严加审问。

贾琮见状心头一定,看来赵元相信了他。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骑兵营左翼统领会将这件事扛下来,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

他本以为赵元会勉励他几句,让他离开。不过赵元并没有让他走,而是继续问道:

“你可知阿勒坦汗国使节团已经抵京?”

“不知。”贾琮摇头。

事实上,他一直都在关心着他们的行程。

赵元看着他:“数月之前,阿勒坦汗国与察哈尔交战,结果大败。不得已之下,才派了使节团进京向朕称臣,借以调停与察哈尔战事。”

贾琮高声道:“陛下,圣人云:‘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今观漠北来朝,正应上古圣王德化远播之象。陛下仁德,上合天心,乃至草原诸部仰慕王化,如百川之归海。此非人谋所能及,实乃陛下至德昭彰,天威所致。”

赵元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此事与朕无关,听闻,领兵大败阿勒坦汗国的,是察哈尔公主,阿依热娜。”

贾琮闻言心头一动,他还真没想到,阿依热娜这么厉害。

当然,他可不会在这时多说什么,而是继续道:

“陛下,阿依热娜久慕中原文化,此系其能大败阿勒坦汗国关键,亦是陛下教化之功!”

这马屁拍得赵元心头舒爽,不过他面上却是瞪了他一眼:

“少拍马屁!朕且问你,那阿勒坦汗国欲求娶公主一事,你怎么看?”

听他这么问,贾琮神色一凛,原来赵元是想要问他这件事的意见,他当即朗声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哦?何以见得?”

“阿勒坦汗国此请,看似归顺,实则包藏祸心,其弊有三:

其一,此非诚心归附,实为势穷来投。其新败察哈尔,力竭计穷,方借称臣之名行自保之实。若朝廷允其请,无异于以公主为质,助其纾困。他日若其休养生息,羽翼再丰,未必感念天恩,反生轻慢朝廷之心。”

听他这么说,赵元脸色微动:“说下去。”

“其二,若是允其所求,恐开侥幸之门,坏藩国纲纪。察哈尔亦是我朝藩属,恪守臣节。若朝廷偏袒阿勒坦汗国,又以公主下嫁安抚,必使察哈尔心寒。且日后四方藩国若有纷争,岂不皆可先动干戈,再求尚主?如此,朝廷威仪何在,赏罚何存?”

赵元目光微闪,显然被他的话所打动。贾琮见状继续道:

“其三,边陲之安,岂系一女子之身?若寄望于和亲羁縻,实非长治久安之策。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边境宁靖,当赖甲兵精良、城防坚固、粮饷充足、任人得宜。若舍此根本,徒恃婚姻,犹筑广厦于流沙之上。”

赵元缓缓点头,他以审视的看着他:“此事,你可有私心?”

他知道贾琮和赵玥的关系极好,所以有此一问。

贾琮没有否认,躬身道:

“陛下,微臣确有私心。那草原僻远苦寒,风俗迥异。公主金枝玉叶,岂能受这等苦楚?若其部族再生变故,公主置身险地,陛下与太后何以自安?陛下为天下父,亦为公主父,舐犊之情焉能不虑?”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然,此事公私并不相悖。无论阿勒坦汗国求娶何人,微臣皆作此想。”

赵元闻言没有说话,脸色虽然没有表情,但心底还是有些欣慰的,他这话是在故意考验贾琮,如果他说没有私心,他根本不会相信。

甚至,他还希望他有私心。因为这代表着他重感情,懂感恩。毕竟赵玥帮助他许多。如果连赵玥他都可以弃之不顾,那对他这个皇帝又会忠心到哪里去?

所幸他的回答让他非常满意,不光从公事的角度阐明了利弊,还从私心的角度保护了赵玥。

“朕知道了,你且去吧。”

“微臣告退。”贾琮应了一句,躬身退去。

出了养心殿,他却是碰见了一行人,当前一人穿着华服,容貌美丽脱俗,雍容华贵。

“参见公主殿下。”他连忙行礼。

他遇到的正是当朝公主,但却不是赵玥,而是长公主赵瑾。

赵元一共有两位女儿,长女赵瑾,次女赵玥。赵玥古灵精怪,飞扬跳脱,赵瑾的性格正好与她想法,沉稳娴静,温柔大方。

“贾大人不必多礼。”赵瑾颔首回礼,轻抬素手。

“谢殿下。”

贾琮道谢,正打算离去,但赵瑾却是叫住了他:

“贾大人请留步,我有一事相询。”

“殿下请讲。”

“素来听闻贾大人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知对阿勒坦汗国可有耳闻?”赵瑾看着他,美眸中带着一抹深意。

贾琮顿时明白过来,她这是在试探他的态度。如果赵元答应和亲,作为长公主,她出嫁的概率很大。他作为赵元的心腹,有可能左右赵元的想法。

他微微一笑:“殿下谬赞。阿勒坦汗国地处北疆,以游牧为生,其国之人大多骁勇善战……”

他向她详细讲述了阿勒坦汗国的基本情况以及民俗信仰等信息。

赵瑾认真的听着,看着他的目光中带着一抹钦佩,这样的认知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片刻之后,贾琮讲完了信息,并且在最后加了一句:

“阿勒坦汗国乃苦寒偏远之地,与中原民风迥异,殿下听听也就罢了,可别当真动了去的心思。”

听他这么说,赵瑾心头又惊又喜,这句话点出了他的态度,他反对和亲!她向他含蓄一笑:

“多谢贾大人解惑,我素来喜静不喜动,别说是去北疆,就算是出京我都不愿呢。”

贾琮向她笑道:“殿下金枝玉叶,岂能去那等蛮夷之地受苦?”

赵瑾闻言眯眼而笑。

又说了几句之后,贾琮躬身告退。

目送他离去后,她来到养心殿,见赵元正在批阅奏折,她耐心地等待了一阵,待他休息的间隙,她这才上前行礼:

“儿臣给父皇请安。听闻父皇近日为国事操劳,特让御厨炖了百合莲子羹,最是清心安神。”

赵元点了点头:“你有心了。”

赵瑾将莲子羹端到书桌上放下,又与他闲话几句,这才看似不经意地提起:“父皇,今日听闻有一草原国度仰慕父皇威仪德行,欲意称臣纳贡,可是真的?”

她不敢直接打听事情,只能旁敲侧击,而且尽量避开了敏感的政治部分,只拿赵元的威仪德行说事。

赵元看了她一眼:“朕的德行还感化不了他们,不过是他们有求于朕罢了。”

赵瑾嗤道:“这帮子蛮夷,往日里耀武扬威之时,不把父皇放在眼里。如今有了难处,这才巴巴地来了。父皇可别叫他们讨了好处去。”

她借机点出阿勒坦汗国的前倨后恭,用来提醒赵元不要被他们所蒙蔽,这是委婉地让赵元不要答应和亲。

“这是自然。”赵元话锋一转,“对了,你也不小了,近来礼部正在为你择婿,你可有什么想法?”

这话一出口,赵瑾脸色一变,她忙道:

“父皇,儿臣还想伺候太后,父皇与母后呢,这婚事不急呢。”

在这种时候,赵元提出她的婚事,这是极为不好的兆头。至少,他一定考虑过将她嫁去阿勒坦汗国。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伦大事,当及早议定。”赵元淡淡道。

赵瑾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起来,她跪倒在地,泣道:

“父皇,儿臣不想嫁。”

“休得胡闹!你也不小了,岂能说这等稚童之言?”赵元冷下了脸,他的态度很坚决,根本不给她任何拒绝的余地。

赵瑾的心顿时沉到谷底,她知道赵元是铁了心要将她嫁出去了,她咬了咬牙,决定奋力一搏:

“父皇,儿臣自小便有誓言,儿臣的夫君必须要做到三事,如若不然,儿臣就是死也不嫁!”

“哪三事?”

赵瑾咬了咬牙,说了三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赵元闻言眸光一闪,脸上浮现起了怪异之色:

“也罢,朕便依你,若是有人完成这三事,你就嫁他。”